②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③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④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 之。
⑤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⑥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节选自《义田记》)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时共出纳焉”与“学而时习之”(《论语》)两句中的“时”字含义相同
B.“敝车赢马”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敝”字含义不同。
C.“是隐君之赐也”与“如是而已”(《师说》)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D.“其规模远举”与“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文正公有好施舍、助族人的善性,并创办义田;但他的施助并非来者不拒、一概而论,而是有明确的对象和具体的标准。
B.范文正公还未显达时,就已在乐善好施方面立下志向,而努力二十年没有等到适宜的时机。后来出任西帅,参与国政,接受诏令才终于实现了志向。
C.作者仰慕晏子好行仁德,又佩服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认为他行事接近孟子所言:亲爱亲族,对百姓就仁爱;对百姓仁爱,对万物就爱惜。
D.作者既批判了世风日下之际自养丰厚、无视族人饥苦的自私之士,也赞美了范公自奉俭约、周济他人的高风义举,同时号召后来人敬仰和学习范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4分)
(2)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4分)
14.用自己的话简述范文正公创办“义田”,救济族人的具体做法。(3分)
答
10.D(句意: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遗体没有好衣服收殓,儿子也没有钱举办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穷、养育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
11.C(A同为“经常”、“时常”;B前一个为“破的”,后一个为“损害”;C同为“这样”;D同为“全”。)
12.B(不是努力二十年没有等到适宜的时机,更不是接受诏令,而是过了二十年才有财力实现志向。)
13.(1)当他尊贵显达之时,购置靠近外城经常丰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得分点:置:购置;负:靠近;稔:丰收)
(2)丢官在家、等待任用的人就提供给养,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得分点:屏,丢弃、退隐或罢免;俟,等待;仕:出仕)
14. ①有审计:族中年长贤能的人管理收支账册。
②定标准:吃饭、穿衣、嫁娶凶葬各有标准。
③分对象:只资助无现任官职、家境困难的人。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同族中关系亲近而贫穷的人、或者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救济。
当他尊贵显达之时,购置靠近外城经常丰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受灾、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账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穷乏之时。丢官在家、等待任用的人就提供给养,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致情况
当初,范公还未尊贵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过了二十年。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经管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遗体没有好衣服收殓,儿子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丧事 他只是把救济贫困、养育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后代罢了。
从前,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烧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象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义。又欣赏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孟子说:“亲爱亲族,对百姓就仁爱;对百姓仁爱,对万物就爱惜。”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点啊。现在我看范文正公举办义田这件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啊,那规模的久远和全面,似乎还要超过晏平仲的。
哎!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妓的众多,妻儿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不能进他家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其次,那些做卿、做大夫、做士的,禄米的充裕,享用的丰富,也仅是满足一个人享用而已,而本族的亲人,拿着葫芦瓢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何况对于其他的人呢?这些人在范文正公面前都是有罪的人啊!
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绩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写了 只是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就把这篇记叙“义田”的文章留给后代的人吧。
相关阅读
1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2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3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4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5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6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