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2-06-06
随何①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   “王②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
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   “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   “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   大王乃抚万人之众,
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璧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   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
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注】①随何;汉王刘邦手下。②王:九江王英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
B.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
C.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
D.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斧质,古代一种腰斩刑具。就是将人放在砧板上,用斧砍断。“伏斧质”即接受行刑。
B.北乡,即北向,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向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面向北。
C.版筑,筑土墙时用的夹板和木杵,也指版筑工作,是我国古代修筑墙体的一种技术。
D.垂拱,文中指垂衣拱手,不亲理政务。与《谏太宗十思疏》中“鸣琴垂拱”意思一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何到了九江,英布避而不见,命太宰接待他,随何分析了英布的心理,并表明自己的态度,英布最终接见了他。
B.随何见到英布之后,指出了他的两次不臣之举,并非真心臣服,只是想要借助楚国之势来增加自己的实力。
C.随何想要说服英布联汉抗楚,为他分析了楚汉的强弱对比和形势转化,并表明若归附必将封赏,以动摇其心。
D.英布听了随何的分析后,暗中答应背叛楚结交汉。等到楚国使者到达之后,随何质问了楚国使者,并斩杀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
(2)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
14.随何认为“楚兵不足恃”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10.(3分)A
(“还守”是回守,不能断开;“下蜀汉之粟”里“下”是名词动用,“运来”的意思,“蜀汉之粟”是它的宾语,所以不能断;“楚人”是“深入敌国”的主语,不能断开。
11.(3分)D
(“垂拱”文中意思是“袖手”形容置身事外,与“鸣琴垂拱”的意思不同。)
12.(3分)D
(张冠李戴,斩杀楚国使者的是英布,而不是随何。)
13.(8分)
(1)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若)说得有理(或者正确),就是大王想要听到的。(4分)      (“使”、“是”、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
(2)楚国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旅馆)中,正加紧督促英布发兵援楚。(4分)
(“舍”、“传舍”、“方”各1分,句意1分)
14.(3分)
①楚背负不义之名,背弃盟约,杀害义帝,不得民心。
②汉固守城池,粮草充足,把守严密,优势在握。
③楚入敌太深,辗转不便,局面困窘,进退两难。
④楚国的强大会招致天下军队的攻击。
(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参考译文
汉军谒者随何来到九江王英布处,九江太宰出面接待他,连过多日仍未能见到英布。于是随何便劝太宰说:“九江王之所以不接见我,必定是由于他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而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啊。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若说得有理,就是大王想要听到的;倘若说得不对,就把我们二十人斩首在九江国的街市上,这将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王相交好了。”太宰便把这些话报告给了英布。
英布于是召见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敬呈书信给大王您,(是因为)我们私下里对大王您和楚王的关系感到疑惑。“英布道:“我是面朝北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随何说:“大王您与楚王项羽同列诸侯,地位相等,而您却面北向他称臣,肯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九江国的靠山了。但当项王攻打齐国,亲自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
面向北侍奉他人的臣子,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汉王攻入彭城时,项王还没离开齐地回师,您理应率领九江国的全部兵力抢渡淮河,奔赴彭城投入与汉军的日夜会战;可您却拥兵万人,而无一人渡过淮河,只是对人家的胜负袖手旁观。把江山社稷托付给别人的人,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您这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而想要行独立自主之实,我私下里认为您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您还不背弃楚国,不过是因为您以为汉国弱小罢了。但是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天下的人却给它背上了不义的恶名,这是由于它既违背盟约又杀害义帝。而汉王联合诸侯,率军回守成皋、荥阳,运来蜀和汉中的粮食,深挖壕沟,加固营垒,分兵把守边防要塞。楚军则因反攻荥阳、成皋,深入反楚的梁地八九百里,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汉军却只坚守不出战。这么一来,楚军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所以说楚军是不足以依赖的。如果楚军战胜了汉军,各诸侯便会人人自危而相互救援。这么一来,楚军的强盛,倒恰好招致天下的军队都来与它抗衡了。所以楚国不如汉国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结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行将灭亡的楚国,我私下对您的这种做法感到困惑。我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了,而是觉得您如能起兵反叛楚国,项王就必定得留下来;只要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会万无一失了。我请求随您一起提剑归汉,汉王保证会划分一块土地封给您;又何况九江国必定也仍旧归您所有啊。”英布于是说:“那就遵命了。”即暗中许诺随何叛楚归汉,只是一时还不敢走露风声。
楚国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英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来征调他的军队?”英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随何乘势劝英布说:“事已至此,可以就杀掉楚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英布道:“就按您指教的办。”于是英布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



相关阅读
1 于江原文_文言文于江翻译赏析

文言文《于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乡民于江,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时年十六,得父遗履,悲恨欲死。 夜俟母寝,潜持铁槌去,眠父所,冀报父优。 【查看全文】

2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 【查看全文】

3 《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

(1)《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手法,从文辞和内涵角度对屈原创作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陆游 【查看全文】

4 《咏雪》阅读答案与翻译-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查看全文】

5 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

(1)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船儿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的句子是 , (2)古诗词中,小楼常常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思念、愁苦、感伤 【查看全文】

6 桓公伐孤竹原文_文言文桓公伐孤竹翻译赏析

文言文《桓公伐孤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