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字百室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3-01-06
李善长,字百室。太祖略地滁州,善长迎谒,太祖礼之。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祖起于布衣,知人善任,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曰:“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封韩国公,予铁券,免二死。时封公者六人,善长位第一,功比萧何,褒称甚至。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五》,有删节)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何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治栎阳,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辄兴关中卒补缺。汉五年,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高帝曰:“诸君知猎乎?知猎狗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B.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C.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D.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开国之君。自汉代起,各朝代的首位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这是后人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庙号。
B.故事,文中指旧的典章制度。这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的意思相同。
C.铁券,又称“丹书铁券”。这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
D.左右,意为帮助、辅佐。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和《关雎》中“左右流之”的“左右”的意思都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善长洞察时局,眼光独到。朱元璋攻占滁阳,他前往拜谒;他认为元朝纲常混乱,劝说朱元璋效法刘邦所为,安定天下。
B.朱元璋礼贤下士,知人善用。他对待像李善长这样的人才可以做到以礼相待,又能够发挥其所长,对有功之人也能给予极高的肯定。
C.萧何看淡财物,富有先见。刘邦入咸阳,诸将为分财物发生争执,只有萧何看到了秦朝文献档案的重要价值,先行收藏起来。
D.刘邦任人以能,论功行赏。他东征西战,常把后方事务交给萧何,萧何不辱使命;他肯定萧何的功劳最大,赞其为“功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从下滁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4分)
(2)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4分)
14.明太祖评价李善长“功比萧何”,请根据文本信息概述李、萧二人的共同之处。(3分)


(1)A
(2)B
(3)C
(4)①(李善长)跟从太祖攻下滁州,被任为军中参谋,参预规划军机,主管粮饷供应,很受太祖信任。
②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5)①都主管后勤保障工作,为最后夺取天下立下大功。②都向各自辅佐的人推荐人才。③都为辅佐的人规划了发展的道路。


【解答】
(1)句意:前前后后凡是太祖亲自带兵出去征讨,太祖都命李善长留守后方,将吏信服他,服从调度,居民生活安定,调运兵饷,使前方不至困乏。朱元璋曾经请他管理两淮盐务,订立茶叶(专营)的法律,他都仔细考虑斓(相关)的制度,剔除那些不好的规定。“将吏帖服“,“将吏”作“帖服”的主语,构成主谓结构,二者不可断开;且“将吏帖服”与“居民安堵”句式结构相同,分别单独成句,故排除B、D两项。“元制”作“斟酌”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2)B.“这是后人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谥号”说法错误。“太祖”“高祖”等是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故选:B。
(3)C.“诸将为分财物发生争执”说法于文无据。原文为“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意思是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并非诸将为分财物发生争执。
故选:C。
(4)①“下“,攻占,攻下。“预”,参预,参加。“机画”,规划军机。“主”,主管;“馈饷”,粮饷供应。译文:(李善长)跟从太祖攻下滁州,被任为军中参谋,参预规划军机,主管粮饷供应,很受太祖信任。
②第一个“具”,详细地。“阨塞”,险关要塞。第二个“具”,完整地。译文: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5)通过第一篇文章“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知人善任,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和第二篇“何独先入收秦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可知,李善长和萧何二人都预先为辅佐的人规划了发展的道路,为他们夺取天下做了准备。从“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饱,甚见亲信”“何守关中,治栎阳。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等内容可知,李善长和萧何二人都管理军队的后勤工作,保障了军队的蛊求,为最后夺取天下立下大功。从“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和“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等内容可知,李善长和萧何二人都注重人才的发掘,将自己认为是人才的人推荐给主公。

参考译文:
李善长,字百室。太祖在滁阳攻占地盘,李善长前去萍谒太祖,太祖对他以礼相待。太祖曾经从容问他:“各地战乱,何时能平定呢?”他回答说:“秦朝末年的战乱中,汉高祖以百姓起兵,知人善任,五年成就帝业。现在元朝纲纪败乱,天下土崩瓦解。您如效法刘邦的所作所为,天下是不难平定的。”太祖称好。(李善长)跟从太祖攻下滁州,被任为军中参谋,参预规划军机,主管粮饷供应,很受太祖信任。诸将来投靠的,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能,回报给太祖。他又为太祖考虑,与诸将诚心相见,使前来投靠的人解除顾虑安下心来。太祖朱元璋做吴王的时候,任命李善长做右相国。李善长熟悉先例,能很快地做出决断,又擅长交际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写信。前前后后凡是太祖亲自带兵出去征讨,太祖都命李善长留守后方。将领官民更信服他,服从调度,居民生活安定,调运兵饷,使前方不至困乏。朱元璋曾经请他管理两淮盐务,订立茶叶(专营)的法律,他都仔细考虑元朝(相关)的制度,剔除不好的规定恢复制钱后,又依法开放冶铁业,订立了渔税,国家资财更加丰饶,百姓也不觉得困苦。洪武三年,朝廷大肆封赏功臣。朱元璋说:“李善长虽然没有战场上的汗马功劳,但侍奉我的时间很长,负责供应军队的粮食,(功劳很大)应该进封大的封国。”封爵韩国公,赐予铁券,免他两死。当时封公的大臣,李善长位居第一,朝廷在他的封赏文书所写的将他比作萧何的赞词,(可说是)称赞到了顶点。(选目《明史列传第十五》,有删改)萧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汉王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走三秦,萧何仍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在栎阳处理政务。按照户口通过水路来为前方军队供应粮草。汉王多次因为打败仗而丢下军队逃跑,萧何多次派遣关中的士兵去补充人员的损失。汉五年,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相关阅读
1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2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3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4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5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6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