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 更有痴似相公者
B.余挐一小舟 上下一白
C.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是金陵人 是日更定矣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耶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出淤泥而不染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更有痴似相公者 醒能述以文者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第一段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雪景,“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了景物之小,天地之大。
B.本文以舟子的喃喃之语做结,说明了痴迷雪景的不只作者一个人,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手法。
C.本文先是开篇记叙,在文章的结尾以议论收束,文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D.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16.把第I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答
13.C【解析】A.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B.数词,一叶、一艘/全;C.消失;D.表判断/代词,这。
14.D【解析】A.代词/加强反诘语气;B.表承接/表转折;C.副词,表示反诘/兼词,表示对象,相当于“于之”;D.代词。
15.B【解析】B项应为“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手法”。
16.(1)译: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一痕”“一芥”正确补充量词,各1分)
(2)译:我尽力喝下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强”1分,句意通顺1分)
相关阅读
1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答案与翻译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 【查看全文】
2 传是楼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清]汪琬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 【查看全文】
3 沈君理传原文_文言文沈君理传翻译赏析文言文《沈君理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查看全文】
4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 【查看全文】
5 《答段缝书》阅读答案与翻译答段缝书 [宋]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 【查看全文】
6 秦攻魏,取宁邑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战国策·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