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性,万物之类阅读答案与翻译-陆贾《新语·至德》

发布时间: 2023-02-08
天地之性,万物之类,怀德者众归之,恃刑者民畏之,归之则充其侧,畏之则去其城。故设刑者不厌轻,为德者不厌重,行罚者不患薄,布赏者不患厚,所以亲近而致远也。
是众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同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犬不夜吠,呜不夜鸣,耆老甘味于堂,丁男耕耘于野。于是赏善罚恶而润色之,兴辟雍痒序而教诲之。然后大小相怀,尊卑相承,雁行相随,不言而信,不怒而威。岂待坚甲利兵、深牢刻令、朝夕切切而后行哉?
昔者,晋厉、齐庄、楚灵、宋襄,乘大国之权杖众民之威外骄敌国内刻百姓邻国之雠结于外群臣之怨积于内而欲建金石之统继不绝之世岂不难哉故宋襄死于泗之战,三君赋于臣之手,皆轻师尚威,以致于斯,故《春秋》重而书之,嗟叹而伤之。三君强其威而失其国,急其刑而自贼,斯乃去事之戒,来事之师也。
鲁庄公一年之中,以三时兴筑作之役。规虞山林草泽之利,与民争田渔薪菜之饶。刻桷丹楹、眩耀詹丽,收民十二之秕,不足以供邪自之欲。缮不用之好,以快妇人之目。财尽于骄淫,力疲于不急,上困于用,下饥于食,乃遣臧孙辰请滞积于齐。仓廪空,外人知之,于是为齐、卫、陈、宋所伐,贤臣出,邪臣乱,子般杀,鲁国危也。公子牙、庆父之属,败上下之序,乱男女之别,继位者无所定,逆乱者无所惧。于是齐桓公遣大夫高子立僖公而诛夫人,避庆父而还季子,然后社稷复存,子孙反业。故为威不强还自亡,立法不明还自伤,鲁庄公之谓也。
(节选自陆贾《新语·至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乘大国之权/杖众民之威/外骄敌国/内刻百姓/邻国之雠结/于外群臣之怨积/于内而欲建金石之统/继不绝之世/岂不难哉/
B.乘大国之权/杖众民之威/外骄敌国/内刻百姓/邻国之雠结于外/群臣之怨积于内/而欲建金石之统/继不绝之世/岂不难哉/
C.乘大国之权杖/众民之威/外骄敌国/内刻百姓/邻国之雠结/于外群臣之怨积/于内而欲建金石之统/继不绝之世/岂不难哉/
D.乘大国之权杖/众民之成/外骄敌国/内刻百姓/邻国之雠结于外/群臣之怨积于内/而欲建金石之统/继不绝之世/岂不难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厌轻”意思是连最轻微的刑罚都要考虑进去,“厌”和《短歌行》“山不厌高”的“厌”含义不同。
B.“庠序”指古代地方的乡学,和帝王的“胖雍”等大学相对,与《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的所指相同。
C.“急其刑”意思是使刑罚严厉,“刑”指的是刑罚,含义与《鸿门宴》“刑人如恐不胜”的“刑”含义不同。
D.“社稷复存”意思是让国家得以复存,古人常用“社稷”“七庙”等指国家,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统治者只有怀有德行才能让百姓归顺并亲附,如果依仗刑罚就会让百姓远离,这
与儒家王道政治的思想是一致的。
B.文章指出,如果能让百姓们宁静和睦、安居乐业地生活,自然就会增加统治者的威信,而不必使用军队、律令等来维持统治。
C.《卷秋》着重记录了宋襄公、齐庄公等与外敌交战而亡的事迹,告诫后人要从他们强化个人威严而失国的往事中吸取失败教训。
D.鲁庄公贪图辜乐,与民争利,违背农时驱使百姓服劳役,让鲁国陷入内优外患的危险中,后来齐桓公派人帮助鲁国结束了混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行罚者不忠薄,布赏者不患厚,所以亲近而致远也。(5分)
(2)刻桷丹檀,眩耀靡丽,收民十二之税,不足以供邪曲之欲。(5分)


10.(3分)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
【命题解析】解答此题需在初步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文言文语法等知识进行断句。句中“乘大国之权""杖众民之威"两处意为"(宋襄公等人)掌握着大国的权力,依仗人口众多的威势",在这里"权杖"不是一个词语,因此"乘大国之权/杖众民之威"断句在句意上更恰当,句式上也更整齐,排除选项C、D。"邻国之雠结于外""群臣之怨积于内"两句直指宋襄公等人施政的过失与在国内外带来的后果,因此“邻国之雕结于外/群臣之怨积于内”断句在逻辑上更合理,排除选项 A、C。综上可知B选项断句最恰当。【参考答案】B
11.(3分)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命题解析】此题从文本中选出“厌、庠序、刑、社稷”四个词语,考查对文中重要文言实词及文化常识的掌握。A项,"不厌轻"中的"厌"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厌"含义相同,都有"嫌"的意思。【参考答案】A
12.(3分)
【命题意图】本题重点考查概括文中的信息、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级。【命题解析】此题每个选项均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C项"《春秋》着重记录了宋襄公、齐庄公等与外敌交战而亡的事迹”概述错误。根据原文“故宋襄死于泓之战,三君弑于臣之手”可知,与外敌交战而亡的只有宋襄公,其他三人是被臣子所杀。【参考答案】C
13.(10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
【命题解析】本题选择较为典型的文言语句,关键词"患、布赏、亲近、丹、十二、邪曲"要求结合所学教材或具体语言环境进行理解推断。【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执行惩罚时不要担心惩罚轻微,施予赏赐时不要担心赏赐过于厚重,这都是用来使近臣亲近、远人归顺的方法。(“患”“布赏”“亲近”翻译正确各1分,大意正确2分)
(2)(他宫室的)椽子和柱子都被雕刻过和丹漆(彩绘)过,光彩夺目,奢侈豪华,收取百姓十分之二的重税,也不够满足他邪恶不正的欲望。(“丹”“十二”“邪曲”翻译正确各1分,大意正确2分)


【参考译文】
天地万物的本性,有德行的国君,民众就会归顺他,依仗刑罚的国君,百姓就会畏惧他,(民众)归顺就会充实国君的身侧,畏惧就会离开他治理的疆域。所以制定刑律要把最细小轻微的惩罚都考虑在内,做好的事情也要努力做最大的好事。执行惩罚时不要担心惩罚轻微,施予赏赐时不要担心赏赐过于厚重,这都是用来使近臣亲近、远人归顺的方法。
所以君子治理国家,坦荡安然如同没事一样,安静寂然如同没有声音一样,官府就像没有官吏,村落就像没有百姓,闾巷里没有人争吵,年老的、年幼的都在庭院没有忧愁,驿路上没有在晚上赶路的士卒,乡间没有在晚上发布的征召,狗、鸡都不会在晚上吠鸣,年老的人在堂上安心用餐,壮年的男子在日野中耕种。于是赏赐善行、惩罚恶行来使百姓生活更完善,兴办各种教育来教诲百姓,然后就会让年长和年幼的人相互关怀,位尊的人和位卑的人相互托承,如同大雁彼此依随,不用言语而有信用,不用发怒而有威严。哪里还用得着坚实的铠甲和锋利的兵器、幽深的牢房和严苛的法令、早晚严厉地强调并推行呢?
曾经,晋厉公、齐庄公、楚灵王、宋襄公几位国君,掌握着大国的权力,依仗人口众多的威势,对外轻视敌国,对内虐待百姓,对外与邻国结下仇怨,对内让群臣心中聚积怨恨,还想要建立十分稳固的统治,世世代代永远传递下去,难道不是很困难吗?所以宋襄公死在了泓之战,另外三位国君也被臣子杀死,这都是轻率对待战争、崇尚威势,而造成这样的结果。所以《春秋》着重进行了记录,为之嗟叹并且悲伤。三位国君强化个人的威势却失去国家,使刑罚严厉却让自己受到残害,这些是过去事情的教训,未来之事的借鉴。
鲁庄公一年之中,在三个季节发动百姓从事修建的劳役。他还想要获取山林草泽的利益,与百姓争夺耕种、打渔、砍柴、种植方面的收获。(他宫室的)椽子和柱子都被雕刻过和丹漆过,光彩夺目,套侈豪华,收取百姓十分之二的重税,也不够满足他邪恶不正的欲望。修补没有实际用途的宝物,来让后宫的人一饱眼福,财力因为骄奢淫逸而用尽,国力耗费在不紧急的事务上,朝廷的用度受困,百姓挨俄,于是派遣臧孙辰向齐国请求援助多余的粮食。国家仓库的空虚,外人得以知晓,于是被齐、卫、陈、宋等国家攻打,贤臣离开,邪臣作乱,子般被杀,鲁国陷入危乱中。公子牙、庆父这些人,破坏上下的秩序,扰乱男女的分别,国家的继位者无法确定,叛乱的人没有畏惧。于是齐桓公派遣大夫高子拥立僖公为鲁国国君并诛杀了夫人,驱逐了庆父,迎回了李子,然后鲁国得以存续,国君的子孙得以回国。所以想要建立威势但不够强大会自我灭亡,确立法度不明确会伤害自身,这就说的是鲁庄公啊。



相关阅读
1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2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3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4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5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6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