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故不废则死。陈平、狄仁杰待其已衰而徐正之,故身 与国俱全。惟吕后无子,亲止于侄,故没身而后变。武后有子,母子之爱,人情之所同,故老而自复。 由此观之,陈、狄之所以成功者,皆以缓得之也。然庐陵既立,而张易之、昌宗未去。仁杰犹置之不
问,复授之张柬之,俟其恶稔而后取。老氏有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 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 以示人。”二公得之矣。
(选旬《四库全书•历代名贤确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泰山之安矣/
B. 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泰山之安矣/
C. 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王子弟/戕杀天下豪俊/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泰山之安矣/
D. 豫王既立/武后革命称帝/追尊祖考/封壬子弟/戕杀天下/豪俊志得气满/以为武氏有泰山之安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左袒,古代仪礼,露出左臂。太尉周勃谋诛诸吕,行令军中说:“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军中皆左袒。后来管偏护一方叫“左袒”。
B.双陆,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路,子分黑白,双方各持十五子相博。
C.文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初谥文皇帝,后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太宗是他的年号。
D.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也指用于祭祀的食品。古代常常以“血食”指代国家命脉的延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处在当时复杂政治局势中,狄仁杰谨慎以对。对于立嗣一事,他先是不置可否,后借机从母子亲 情的角度说服武后立其子李显为嗣。
B. 匈奴侵犯边境时,武则天让武三思募兵超过一月却不到一千人,而让庐陵王募兵不到十天就得到 五万人,由此可见,当时的民心是顺应李唐王朝的。
C. 庐陵王被立为太子后,武后势力还未铲除,狄仁杰授意张柬之处理,等到武后的罪恶到达极点然 后才处置。
D. 选文将唐代狄仁杰如何应对武则天,与汉代朝臣如何应对吕后,进行并举论证,形成正反对比, 突出了狄仁杰的政治智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徐敬业为之起兵于外,裴炎争之于内,皆不旋踵为戮,何者?(4分)
(2)盖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故不废则死。(4分)
14. 文末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话语,作出“二公得之矣”的结论。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作者为何得 出这一结论。(3分)
答
10.B(句意:豫王立为太子之后,武后改朝换代称帝,追封先祖,封武家子弟为王,残害天下豪杰,志得意满,认为武家有了泰山般的安稳。“武后”做“革命称帝”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豪俊”做“戕杀”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
11.C(C.“太宗是他的年号”错误,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
12.B(A.“对于立嗣一事,他先是不置可否”错误。由原文“及后欲以三思为太子,仁杰乃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顷匈奴犯边,陛下使三思募士,逾月不及千人,及使庐陵王不旬即得五万人。今欲立嗣,非庐陵不可’”可知,狄仁杰明确表过态“今欲立嗣,非庐陵不可”,所以并不是“先是不置可否”。B.正确。C.“等到武后的罪恶到达极点然后才处置”错误。由原文“然庐陵既立,而张易之、昌宗未去。仁杰犹置之不问,复授之张柬之,俟其恶稔而后取”可知,然而庐陵王立为太子后,张易之、张昌宗没有被罢去。狄仁杰仍然置之不问,又把这事交给了张柬之,等到他们恶贯满盈时再拿下他们。由此可知,是等到“张易之、张昌宗”恶贯满盈时再拿下他们,而不是“等到武后的罪恶到达极点”。D.“与汉代朝臣如何应对吕后,进行并举论证,形成正反对比”错误。由原文“惠帝之亡也,陈平听张辟疆计,封王诸吕,吕后安之。故平与周勃得执将相之柄,以伺其间。周勃得入北军左袒一呼,而吕氏以亡”可知,汉惠帝死后,陈平听从张辟疆的计谋,分封吕家子弟为王,吕后这才安心。所以陈平和周勃得以掌握了将相的大权,从中伺机谋取机会,(后来)周勃得以进入北军,袒露左臂振臂一呼,吕家就败亡了。由此可知,汉代的大臣陈平和周勃,不是反面例子。故选:B。)
13.(1)徐敬业因为这件事在外兴兵造反,裴炎在朝堂上争辩,(他们)都在转身之间(很快)被杀,(这是)为什么呢?(4分)
(2)王陵、裴炎直接迎击祸乱的危险,想要用一句话来改变现实,所以不是被废就是被杀。(4分)
14.①王陵、裴炎直接迎击祸乱的危险,不是被废就是被杀,为人处世切忌锋芒毕露,要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②尊重规律,顺势而为,从长计议,徐徐图之。等到武后已经衰老再慢慢地改变现状,国家都得以保全。③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对张易之、张昌宗欲擒故纵,等到他们恶贯满盈时再拿下他们。(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武则天听命于朝廷,占据君主之位,却偏爱自己的亲族。有志之士想改变这种状况,却又常常担心自己无法成功。汉朝的吕后想要封吕家的子弟为王,王陵拿汉高祖原来的约定争辩说:“不是刘姓却封他为王,天下会共同攻打他,违背这个约定不可取。”反对分封吕家子弟的话虽然正直,但没有被理解采纳。王陵幸好没有因此而死,但也被罢黜不再任用。唐武后想要废掉庐陵王,立豫王。豫王虽然在位上,还不曾了解天下的事情。徐敬业因为这件事在外兴兵造反,裴炎在朝堂上争辩,(他们)都在转身之间(很快)被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武后)位高权重,臣子没有什么办法,情势必然会到达这一步。汉惠帝死后,陈平听从张辟疆的计谋,分封吕家子弟为王,吕后这才安心。所以陈平和周勃得以掌握了将相的大权,从中伺机谋取机会,(后来)周勃得以进入北军,袒露左臂振臂一呼,吕家就败亡了。豫王立为太子之后,武后改朝换代称帝,追封先祖,封武家子弟为王,残害天下豪杰,志得意满,认为武家有了泰山般的安稳。狄仁杰虽然是宰相但是不曾说一句话,到了后来武后想要立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说:我观察天下的人尚未厌倦唐朝的恩德。前不久匈奴侵犯边境,陛下让武三思招募士卒,过了一个月招募了不到一千人,等到派出庐陵王,不到十天就集合了五万人。现在想要确立继承人,非庐陵王不可。”武后发怒停止了商议。过了很久,武后又召见狄仁杰问:“朕多次梦见下双陆棋不胜,为什么呢?”狄仁杰回答说:“双陆棋不胜,是没有棋子。大概是上天以此来警示陛下吧。太宗皇帝亲自冒着敌军刀刃,经历数百次战役才有了天下,并传给了子孙。先帝卧病在床,诏令陛下监管国事,陛下乘机取得帝位十多年了。又想把武三思立为自己的继承人,况且母子和姑侄到底哪一个更亲近呢?陛下立庐陵王为太子,那么今后千秋万岁可以是。武三思建立里宗庙,从来没有把姑母置于宗庙的礼节。”武后醒悟,当天就派徐彦伯去迎接庐陵王,并在房州将其立为太子。
王陵、裴炎直接迎击祸乱的危险,想要用一句话来改变现实,所以不是被废就是被杀。陈平、狄仁杰等到她们已经衰老再慢慢地改变现状,所以自己与国家都得以保全。唯独吕后没有儿子,亲属仅仅止于侄子,所以自己去世后发生政变。武后有儿子,母子之间的爱,是世人共同的情感,所以老了之后能够保全自己家族。由此看来,陈平、狄仁杰成功的原因,都是因为慢慢实现自己的目的。然而庐陵王立为太子后,张易之、张昌宗没有被罢去。狄仁杰仍然置之不问,又把这事交给了张柬之,等到他们恶贯满盈时再拿下他们。老子说:“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知幽渺之理而收显著之效,柔弱战胜刚强。”二公深谙这个道理啊。
相关阅读
1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2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3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4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5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6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