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令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比部郎中王朴献策,以为:“中国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夫进贤退不肖,所以收其才也;恩荫诚信,所以结其心也;赏功罚罪,所以尽其力也;去奢节用,所以丰其财也;时使薄敛,所以阜其民也。俟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财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后举而用之,功无不成矣!”上欣然纳之。时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对少有可取者,惟朴神峻气劲,有谋能断。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识。
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太祖闻之怒,恐伤帝意,但徙美为濮州马步都虞候。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帝征伐四方,用度不乏,美之力也,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臣光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
【注】帝,后周世宗柴荣。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B .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C .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D .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B .东作,古代指秋收生产,泛指农事。有时也用以指秋季作物。
C .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文中指盐铁、户部、度支。
D .朔,农历每月初一。古人以表示月亮盈亏的“晦朔弦望”等对应日期制定农历。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后周世宗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所以在有人献上恢复旧有疆域的建议时,他欣然采纳。
B .王朴分析国家分裂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治理方法,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收揽人才。
C .世宗对张美量才为用,但因张美在澶州的作为,终究不将他当作公正忠诚的人对待。
D .为推进官府铸钱改革,后周世宗下令收缴民间的铜器、佛像,并制定了严厉的刑罚制度。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识。
(2 )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
13 .司马光由后周世宗的哪些事例对他做出了“仁”“明”的评价?
答
9 .D
10.B
11.B
12.(1)凡是有所规划建议,都符合世宗的心意,世宗因此看重王朴的度量与见识。
(2 )其余民间的铜器、佛像,五十天内全部让送交官府,付给等值的钱。
13.①趁农闲修造国都大梁,保障春耕生产不受影响。②善于听纳建议,重用正直果断的王朴,远离精明阿谀的张美。③收缴民间铜像,智慧看待奉佛,愿为济民牺牲自己。
【解析】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朕经常思考达到大治的方略,没有得到其中的要领,睡觉吃饭都不能忘记。又自从后唐、后晋以来,吴地、蜀地、幽州、并州都被隔断了政令教化,不能统一,应该命令左右大臣撰写论策各一篇,朕将一一阅览。
“致治之方”中“之”是结构助词“的”,“方”指方法方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
'“ 其要”是“未得”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如果“其要”与“寝食不忘”相连,“其要”就做了主语,而“寝食不忘”的动作发出者应是“朕”,故连接不当,排除AC项。
故选D 。
10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 古代指秋收生产”“有时也用以指秋季作物”错,应为“古代指春耕生产”,“有时也用以指春季作物”。由原文看,“俟今冬农隙兴板筑,东作动则罢之,更俟次年……”,也可推知是指冬季之后的春季。古语有“岁起于东,而始就耕,谓之东作”。
故选B 。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B.“ 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收揽人才”错,王朴给出了“进贤退不肖”“恩荫诚信”“赏功罚罪”“去奢节用”“时使薄敛”等一系列建议,“收揽人才”只是其中之一。
故选B 。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 )得分点:“规画”,规划建议;“称”,符合心意;“器识”,度量与见识。
(2 )得分点:“悉”,全部;“输”,送交;“直”,通“值”,等值的钱。
1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帝以大梁城中迫隘,夏,四月,乙卯,诏展外城,先立标帜,俟今冬农隙兴板筑,东作动则罢之,更俟次年,以渐成之”可概括为:趁农闲修造国都大梁,保障春耕生产不受影响。
依据“比部郎中王朴献策……上欣然纳之……朴神峻气劲,有谋能断。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识”可概括为:善于听纳建议,重用正直果断的王朴。
依据“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可概括为:远离精明阿谀的张美。
依据“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可概括为:收缴民间铜像,智慧看待奉佛,愿为济民牺牲自己。
参考译文:
后周世宗经常为唐僖宗广明以来中原日益缩小而愤慨,慨然萌生削平各国统一天下的志向。正好秦州各族百姓有个到大梁进献计策请求恢复旧日大唐疆域的人,世宗认为他提得好,采纳了他的意见。后周世宗因为大梁城中局促狭窄,夏季,四月,乙卯日,下诏拓展外城,先设立标记,等待今年冬天农闲再兴土木,农事开始就停止,等来年再开工,以此逐渐完成。
世宗对宰相说:“朕经常思考达到大治的方略,没有得到其中的要领,睡觉吃饭都不能忘记。又自从后唐、后晋以来,吴地、蜀地、幽州、并州都被隔断了政令教化,不能统一,应该命令左右大臣撰写论策各一篇,朕将一一阅览。”比部郎中王朴进献策文,认为:“中原朝廷丧失吴地、蜀地、幽州、并州,都是由于丧失了治国之道。如今一定要首先考察所以丧失土地的根本原因,然后才能知晓所以收取失地的方法。进用贤人斥退品行不好的人,是收罗人才的办法;布施恩泽讲究信用,是团结人心的办法;奖赏功劳惩罚罪过,是鼓励大家贡献力量的办法;革除奢侈节约费用,是增加财富的办法;按时使用民力减少赋税,是使百姓富足的办法。等到群贤毕集,政事理顺,财用充足,士民归附,然后起兵而使用他们,千秋功业没有不成功的了!”后周世宗欣然接受。当时群臣大多墨守常规,苟且偷安,所对策略很少有可取的,只有王朴神情峻逸、气势刚劲,有智谋能决断。凡是有所规划建议,都符合世宗的心意,世宗因此看重王朴的度量与见识。
当初,世宗在澶州时,张美掌管州中隶属于三司的钱粮,世宗有时私下有所索求,张美千方百计为他提供。后周太祖听说此事很生气,又恐怕伤害世宗的感情,只是调任张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张美治理财政很精明,当时很少有人能及,所以世宗将财政收入的大权授给他。世宗征伐天下,财务用度不致匮乏,是张美的功劳,然而想到他在澶州的作为,终究不将他当作公正忠诚的人来对待。
世宗因为朝廷长久没有铸造铜钱,而民间许多人销毁钱币做成器皿以及佛像,铜钱越来越少,九月,丙寅朔(初一),敕令开始设立机构采集铜来铸造钱币,除了朝廷的礼器、兵器以及寺庙道观的钟磬、钹镲、铃铎之类准许保留外,其余民间的铜器、佛像,五十天内全部让送交官府,付给等值的钱;超过期限隐藏不交,重量在五斤以上的判死罪,不到五斤的量刑判处不同的罪。世宗对侍从大臣说:“你们不要为毁佛而疑虑。佛用善道来教化人,假如立志行善,这就是信奉佛了。那些铜像岂是所说的佛呢!况且我听说佛的宗旨是在于利人,即使是脑袋、眼睛也都可以舍弃布施给需要的人,倘若朕的身子可用来普济百姓,我也是不会吝惜的。”
臣司马光说:像周世宗,可以称得上仁爱了!不吝惜自身而爱护百姓;像周世宗,可以称得上英明了,不为无益的东西来废弃有益的东西。
相关阅读
1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2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3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4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5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6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