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尝讲求辅弼,谓左右曰:“朕闻范质居第之外,不殖货产,真宰相也!”是日,以质及王溥、魏仁浦同辅政。旧制,宰臣上殿,命坐而议大政;其进拟差除,但入疏状,画可降出,奉行而已。质等自以周朝旧臣稍存形迹且惮帝英睿乃请用札子面取旨退各疏其事同列书字以志。从之,坐论之礼遂废。
二年春正月,度民田。周世宗末年,尝命官诣诸州度民田,而使者多不称。至是,帝谓侍臣曰:“度田盖欲勤恤小民,而民敝愈甚,今当精择其人。”遂分遣常参官诣诸州。寻诏州县课民种植,长吏以春秋巡视,著为令。又置义仓,官所收二税,每一石别输一斗,贮之以备凶歉。乾德元年秋七月,帝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庑,指白起像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岂宜受享!”命去之。
开宝元年三月,初覆试贡士。是科擢进士合格者十八人,陶谷子邴名在第六。帝谓左右曰:“闻谷不能训子,邴安得登第?”命中书覆试,因下诏曰:“造士之选,匪树私恩,世禄之家。宜敦素业。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悉委中书覆试。”
帝性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尝坐寝殿,令洞开诸门,皆端直轩豁,无有壅蔽。谓左右曰:“此如我心,若有邪曲,人皆见之矣。”宫中苇帘缘用青布,常服之衣,浣濯至再。永康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帝曰:“尔服此,众必相效。”禁之。主一日劝帝以黄金饰肩舆,帝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饰以金银,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质等自以周朝旧臣/稍存形迹/且惮帝/英睿乃请用札子/面取旨/退/各疏其事/同列书字以志。
B .质等自以周朝旧臣/稍存形迹/且惮帝英睿/乃请用札子/面取旨/退/各疏其事/同列书字以志。
C .质等自以周朝旧臣/稍存形迹/且惮帝英睿/乃请用札子/面取旨/退/各疏其事同/列书字以志。
D .质等自以周朝旧臣/稍存形迹/且惮帝/英睿乃请用札子/面取旨/退/各疏其事同/列书字以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视学,指视察国子学。国子学又称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B .孔颜,指孔子与其弟子颜渊的并称,《论语》中孔子曾多次称赞颜渊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C .疏,指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一指对古书经典类的注解,文中指的是前者。
D .贡士,贡士是古代会试的中考者之称,会试在院试后次年举行,也叫春闱,参考生为举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太祖重视文教。他尊崇先圣先贤,不仅下令让文臣与自己一起撰写赞文,也想让武将懂得整军治国的道理。
B .宋太祖精择官吏。周世宗时曾命人度田,但使者多不称职,以致民敝愈重,太祖认为要精心挑选官吏去履行任务。
C .宋太祖重视农业。他下诏让州县长官教授百姓种田的方法,并令长官在春秋两季巡视,记载下来作为法令。
D .宋太祖移除白起塑像。他在乾德元年下令,将白起塑像从武成王庙中移除,因白起曾杀害过已降之人,不适合配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朕闻范质居第之外,不殖货产,真宰相也!
(2 )造士之选,匪树私恩,世禄之家,宜敦素业。
14 .清乾隆帝曾这样评价宋太祖:“节用爱民,人君治平要道无过于是。”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宋太祖的“节用”“爱民”的表现。
答
10 .B
11.D
12.C
13.(1)我听说范质在住宅之外,不置办货物产业,是真正的宰相!
(2 )(朝廷)选拔学业有成的士子,不是培植(或建立)私人恩惠,世代享有禄位的人家,应该敦促(子弟研习)儒业。
14.爱民:①体恤百姓,精择官吏以除民弊;②设置义仓,贮粮以防备荒年歉收。节用:用度节俭,要求个人和亲人都简朴度日。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范质等人自认为是后周旧朝的臣子,过去所作所为有些问题,而且忌惮宋太祖英明聪慧,就请示使用“礼子”,当面领取旨意,退回去后各自写下自己的建议,共同(在“礼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来记录(而后呈递皇上裁决)。
“惮”的宾语为“帝英睿”,不应断开,排除AD;“各疏其事”语义已完整,“同”应与后文“列书字以志”相连,表示“共同写上自己的名字来记录”的意思,排除C。故选B 。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会试在院试后次年举行”错误,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举行。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他下诏让州县长官教授百姓种田的方法”错误。原文“寻诏州县课民种植”的“课”应为“督促”之意。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居第,住宅;殖,置办;真宰相也,判断句。
(2 )“造士”,学业有成的士子;“匪”通“非”,不是;树,培植、建立;敦,敦促;素业,儒业。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帝谓侍臣曰:‘度田盖欲勤恤小民,而民敞愈甚,今当精择其人。’遂分遣常参官诣诸州”可知,宋太祖体恤百姓,精择官吏以除民弊;从“又置义仓,官所收二税,每一石别输一斗,贮之以备凶歉”可知,宋太祖设置义仓,贮粮以防备荒年歉收。这些是宋太祖“爱民”的表现。
从“帝性孝友节俭,质任自然,不事矫饰……”“永康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帝曰:‘尔服此,众必相效。’禁之”可知,宋太祖用度节俭,要求个人和亲人都简朴度日。这是宋太祖“节用”的表现。
参考译文:
太祖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卯日,派遣使者分别赈济各州。这一月,太祖视察国学,下诏扩大、修葺祠堂庙宇,雕塑绘制先圣、先贤像,亲自撰写赞词,书写在孔、颜塑像的底座,让文臣分别撰写其他先贤的赞词,并多次亲临视察。他曾经对身边的臣子说:“朕想要让所有的武将诵读诗书,懂得整军治国的道理。”从此臣下百姓开始重视文献经典。
太祖曾经讲论辅佐大臣,对身边的人说:“我听说范质在宅第之外,不经营置办货物产业,是真正的宰相!”这天,他让范质和王溥、魏仁浦共同辅佐朝政。按照过去的制度,宰相等重臣上殿,都坐在皇帝所赐的座位上议论朝廷大政;他们的奏呈事项官职任命,只写入奏疏和呈状中,皇帝说“可”,降下旨意,奉行就可以了。范质等人自认为是后周旧朝的臣子,过去所作所为有些问题,而且忌惮宋太祖英明聪慧,就请示使用“札子”,当面领取旨意,退回去后各自写下自己的建议,共同(在“札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来记录(而后呈递皇上裁决)。宋太祖同意,君臣共坐论事的礼制就被废除了。
建隆二年春正月,丈量民田。周世宗末年,曾经命令官吏到各州丈量民田,但是使臣大多不称职。到这个时候,太祖对侍臣说:“丈量民田本来是要忧虑怜惜百姓,但却使百姓的疲惫更加严重,如今应当精心选择合适的官贝。于是分别派遣常参官到各个州郡。不久,诏令州县督促百姓种田,长官在春秋两季巡视,记载下来作为法令。又设置义仓,官府收取的两税,每一石中取出一斗,贮存起来防备荒年歉收。乾德元年秋七月,太祖到武成王庙,一一观看两庑,指着白起的塑像说:“白起杀死已经投降的人,很是算不上勇武,哪里适合享受配祀!”命今移去了它。
开宝元年三月,初次复试贡士。这一科选拔了十八名符合标准的进士,陶谷的儿子陶邴名字排在第六。太祖对身边的大臣说:“听说陶谷不能教导儿子,陶邴怎么能考中?”命令中书省复试。于是下诏说:“选拔学业有成的士子,不是培植私人恩惠,世代享有禄位的人家,应该敦促子弟研习儒业。从今以后,选拔人才,所有涉及享受俸禄的人家,都交给中书省复试。”
太祖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节制俭省,秉性自然,不故意矫揉造作以掩饰自己。他曾经坐在寝殿,下令敞开各个门,都笔直开阔,没有遮蔽,太祖对身边人说:“这如同我的心,如果有奸邪歪曲,人人都能看得见。”宫中的苇帘,边缘用的都是青布,太祖经常穿的衣服,也都是浣洗过多次的。永康公主曾穿装饰着翠鸟的羽毛的短袄,太祖说:“你穿这样的衣服,大家就会效法你。”不让她再穿。有一天永康公主劝说太祖用黄金装饰肩舆,太祖说:“我拥有天下的财富,用金银装饰宫殿,财力也能够办到。只是想到我替天下掌管财富,怎么能够胡乱使用!”
相关阅读
1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2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3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4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5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6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