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治众者法欲繁,繁则士难以动治寡者法欲简,简则士易以察。不然,则士不任战矣。惟众而繁,虽劳不害为强。
以众入险阻,必分军而疏行。夫险阻必有伏,伏必有约。军分则伏不知所击,而其约携矣。险阻惧蹙,疏行以纾士气。
兵莫危于攻,莫难于守,客主之势然也。故地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实城,城小不足以容兵。夫惟贤将能以寡为众,以小为大。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 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时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击,其众可走矣,何患城小
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故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背城而战,阵欲方,欲踞,欲密,欲缓。夫方而踞,密而缓,则士心固,固而不慑。背城而战,欲其不慑。面城而战,阵欲直,欲锐,欲疏,欲速。夫直而锐,疏而速,则士心危,危则致死。面城而战,欲其致死。
平居与人言,一语不循故,犹在愕而忌。敌以形形我,恬而不怪,亦已固矣。是故,智者视敌有无故之形,必谨察之,勿动。疑形二:可疑于心,则疑而为之谋,心固得其实也;可疑于目,勿疑,彼敌疑我也。是故,心疑以谋应,目疑以静应。彼诚欲有所为邪,不使吾得之目矣。
(摘编自苏洵《权书》)
【注】韩,韩原,地名,在今山西省河津、万泉两县交界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B.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C.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D.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寡者法欲简”中“简”与《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含义不同。B.“不然,则士不任战矣”中“然”与《逍遥游》“虽然,犹有未树也”的“然”含义相同。
C.“当敌之冲”的“当”与《苏武传》“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的“当”含义相同。
D.“亦已固矣”中的“固”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固止之”中的“固”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善于治军的人,会使用多种方法让士兵效命,但其中都有符合道义的内容;他们还认为军队不是用来发动战争和进行掠夺的工具。
B.率领人数众多的军队进入艰险环境,要分散兵力并缓慢行进,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缓慢前行的目的则是扰乱敌军计划。
C.在背靠城墙进行防御作战时,要让士兵认为阵形牢不可破,以此坚定信心;在进攻时,要使士兵觉得有危险,这样他们更会拼死作战。
D.在战场上,敌人会故意用一些行为迷惑我方,这时我们需要冷静观察,切勿盲动,因为敌人真要有所行动,是不会让我们轻易发现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5分)
(2)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 (5分)
答
10—12ACB
13.(1)人数太少的军队容易遇到危险,人数太多的军队容易发生叛乱,“指挥人数多的军队最困难,指挥人数少的军队最危险
(2)准确地估计敌人袭击我军的地点,暗中在那里部署兵力进行依备,敌人不了解我军的又有什么值得忧虑呢,虚实,就会以为我们有用不完的兵力,那么即使我军的人数比敌人少
译文
古时候善于治军的人,虽然用处罚的方法使士兵效命、用赏赐的方法使士兵效命、用激发起对敌人愤怒的方法使士兵效命,但其中一定都灌注着正义的原则。不是要用他们去发动战争,也不是要用他们去进行掠夺,而是要用他们应付国家的危难,所以越国依靠六千名志士,战败了强大的吴国。在韩原大战中,秦国的勇士比晋国多一倍,然而把秦穆公从泥沼中解救出来的,却是当年被他赦免、吃他的马肉的普通百姓。
人数太少的军队容易遇到危险,人数太多的军队容易发生叛乱,指挥人数多的军队最困难,指挥人数少的军队最危险。所以治理人数众多的军队,规范约束要详细,规范约束详细,士兵就难以随便行动;治理人数较少的军队,规范约束要简明,规范约束简明,士兵就容易明了。不如此,士兵就不能妥善地担当起作战的任务。人数众多而规范约束详尽的军队,即使平日任务繁重,也仍然不失为一支强大的军队。
用兵打仗没有比进攻更危险的,没有比防守更困难的,因为在别人土地上的进攻者与在自己土地上的防守者的态势本来就是这样。城堡有两种情况是不便防守的:一种是士兵太少,满足不了守城的需要;一种是城堡太小,不能够隐蔽防守的士兵。只有贤能的将领才能运用少数兵力来取得多数兵力的效果,运用小城来取得大城的效果。面对着敌人的先锋,没有人会不知道固守的,但我们若运角疑兵,敌人就会惊愕不敢前进,即使明白地告诉他们说:“这里没有人防守。”他们也不会相信。准确地估计敌人袭击我军的地点,暗中在那里部署兵力进行防备,敌人不了解我军的虚实,就会以为我们有用不完的兵力,那么即使我军的人数比敌人少,又有什么值得忧虑呢?收卷军旗,停止击鼓,使军队没有一点声音;严令约束士兵,有敢大声说话的斩首,不时让老人和儿童登上城墙,故意表示胆怯;然后乘敌人斗志松懈之时,突然发起攻击,敌人就会被打得大败而逃,那么即使城小,又有什么可忧虑呢?
古时候善于进攻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来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善于防守的人,不把全部兵力用于守备敌人出击的地方。把全部兵力用来攻打防守坚固的城池,就会挫伤士兵的锐气,浪费粮食军备,因而延缓取胜的时期;把全部兵力用于防守敌人出击的地方,那样士兵就不能再分开作战,敌人就会秘密行动,偷袭我们没有设防的地方。所以说,进攻时应该攻击敌人不设防的地方,防守时也应该防守敌人所不攻打的地方。
背靠城墙打防御战时,军队适合用方的阵形、横列展开的阵形、密集的阵形和利于缓慢前进的阵形。这样的阵形可以使士兵觉得牢不可破;觉得军阵牢不可破,就不会产生恐惧心理。背城而战的时候,就是要让土兵不感到恐惧才行。面向城墙打进攻战时,军队要用直的阵形、前尖后宽的阵形、稀疏的阵形和利于迅速前进的阵形。这样的阵形可以使士兵觉得面临危境;觉得面临危境,就会拚死作战。面城而战的时候,就足要让士兵拚死作战才行。
平时同别人谈话,有一句话不符合常理,就会引起惊愕,进而产生猜忌。倘若敌人用可疑的表现来迷惑我们,反而安然处之不觉得奇怪,这就太鄙陋了。所以,聪明的人看到敌人有不合常理的表现,一定谨慎观察,切勿盲动。可疑的表现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不见具体行动,而使我们在心里产生疑问,心里既然有了疑问,就应针对敌人的表现而进行谋划分析,这样就可以得知敌人的真实情况;一种是故意用虚假的行动使我们看到,从而产生疑问,这时切不可被敌人的假像所迷惑,要知道那正是敌人迷惑我们的诡计。因此,心里有疑问,要用分析谋划的方法来对付,看到敌人的可疑行动,要用冷静观察的态度来对付。敌人果真要有所行动,就不会让我们看到。
相关阅读
1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2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3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4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5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6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