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0-08-13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雄,十五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去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鸣,飞而栖其树颠。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畏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里东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鸣命侣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
1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貌若营群                              营:统领
B. 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旋即
C. 义而介焉者                            介:独特
D. 尚不与俦焉                            俦:做伴
1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又狎乎人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B 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C. 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       奚以知其然也
D. 其可以逃乎                           人莫知其子之恶
20.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截冠雄鸡虽然勇猛好斗,但势单力孤斗不过群鸡,总是被群鸡孤立。
B. 虽然被群鸡孤立,但截冠雄鸡在见到食物后还是招呼同伴一起享用。
C. 截冠雄鸡因外形独特而招人喜爱,受到群鸡的妒忌,不愿与它同食。
D. 作者由截冠雄鸡的遭遇联想到人世间一些类似的事情不禁发出感叹。
21. 作者认为这篇文章“可以作鉴于世之人”,意思是“可以给世人提供借鉴”。你认为世人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答案】
18. B    19. A    20. A   
21. 世人应该明白,不要嫉妒才能超过自己的人;遭人嫉妒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操守。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注重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貌若营群”翻译为:(它)样子像统领群鸡的。营,解释为统领;
B项,“而仰望焉,而旋望焉”翻译为: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旋,回转,旋转;
C项,“义而介焉者”翻译为:讲义并且独特的。介,解释为独特;
D项,“尚不与俦焉”翻译为:还不和它结成伙伴。俦,解释为做伴,结成伙伴。
故选B。
【19题详解】
A项,两个“乎”,都是介词,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于”,对;
“而又狎乎人”意思是:且对人很亲近。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意思是:因此君主(文王)首先要慎重于对道德的修养。
B项,第一个“而”,连词,表示转折的关系,但是,却;第二个“而”,表假设,如果;
“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意思是: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意思是:如果进谏了不被接受,就没有人继我而去进谏了。
C项,第一个“奚”,副词,怎么,为什么;第二个“奚”,代词,什么;
“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意思是: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奚以知其然也”意思是:凭什么知道是这样呢?
D项,第一个“其”,语气助词,表反问的语气,难道;第二个“其”,代词,自己;
“其可以逃乎”意思是:难道能逃跑吗?
“人莫知其子之恶”意思是: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
故选A。
【20题详解】
A项,“截冠雄鸡虽然勇猛好斗,但势单力孤斗不过群鸡,总是被群鸡孤立”说法错误。“勇猛好斗”是错误的,文中说到“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是说截冠雄鸡勇猛善斗,而不是好斗。
故选A。

参考译文:
我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见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又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望着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呼唤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啄踢驱赶它离开,(赶走它)后就争着回来啄食粟米。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很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它)来到庭院之中,院中有高三十余尺的大树,(它)张开翅膀悲伤地鸣叫着,飞上树顶栖息。
我觉得奇怪:“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什么来了却厌恶它并驱赶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善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因此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一起栖息。它虽然善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过去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气并且独特的。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还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内亲外戚呢?何况是同乡呢?何况是同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之后,就为它写传记,将用来警示我自己,也可以作为世人的借鉴。



相关阅读
1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2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3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4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5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6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