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阅读答案与翻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发布时间: 2023-01-14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不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1】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壁。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壁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2】,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壁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3】。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壁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4】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1】章台:秦宫名。【2】案图:察看地图。【3】广成传:宾馆名。【4】缪公:即秦穆公。
1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指给······看
B.大王见臣列观 列观:一般的宫殿
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拒绝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遵守约定
14.为下列语句补充省略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王)议不欲予秦璧 B.传之(于)美人
C.欲以(璧)击柱 D.(秦王)卒廷见相如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秦国贪婪,倚仗它国力强大,想用空头许诺得到和氏璧
B.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何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整饰仪式表示敬意呀
C.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于是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衣,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确实担心眼睁睁地看着大王您欺骗我们并且辜负赵王
16.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蔺相如作为赵国使者,肩负着监督秦国履行承诺,否则就完璧归赵的艰巨使命。
B.蔺相如郑重献上和氏璧,又得体地要回来,既符合外交礼仪又掌握了外交主动。
C.蔺相如指出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珍宝,迫使秦王暂时答应用十五座城邑来交换。
D.蔺相如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自己则做好向秦王陈辞并慷慨赴死的准备。
17.蔺相如为何向秦王提出“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再献上和氏璧的要求?请依据本文内容简要说明。(4分)

答案:
(13)C.译文: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辞谢:道歉,谢罪。
(14)A.补充省略的成分有误,“议不欲予秦璧”大意是“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议”的主语是赵王和群臣。
(15)D.理解有误,“见欺”理解为“眼睁睁地看着……欺骗”有误,应是“被欺骗”;“而”不是“并且”,应是表顺承。正确的理解为: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16)C.“蔺相如指出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珍宝,迫使秦王暂时答应用十五座城邑来交换”分析有误,从原文“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遂许斋五日”来看,他指出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珍宝目的是突出和氏璧的贵重,要让秦王斋戒五日,好拖延时间让随从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故选:C。
(17)①秦国提出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事关两国外交理应郑重其事(或赵王斋戒五日并举行隆重仪式派使者奉璧入秦,秦国理应以对等的礼节接待赵国的使者)。
②斋戒五日,为蔺相如的随从抄小路将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赢得了宝贵时间。

【解答】
(5)从原文“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来看,当初赵王斋戒五日才送出和氏璧,秦国理应用对等的礼节接待赵国使者,当然秦国提出了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这是两个大国之间重要的一次外交事件,理应隆重。另外从后文“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来看,他提出秦王应斋戒五日最重要的目的是拖延时间,为自己的随从从小路将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赢得了宝贵时间。

参考译文:
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左右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用城邑抵偿赵国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但是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毕竟不可能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
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相关阅读
1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2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3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4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5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6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