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为秦破从连横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张仪从哪些方面游说楚王

发布时间: 2023-04-15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奏,两国敌俟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奏。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且夫约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也。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且夫秦之所以不出甲于函谷关十五年以攻诸侯者,阴谋有吞天下之心也。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楚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遂亡汉中。楚王大怒,兴师袭秦,战于蓝田,又却。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夫秦、楚相弊,而韩、魏以全制其后,计无过于此者矣,是故愿大王熟计之也。秦下兵攻卫、阳晋,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数月而宋可举。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凡天下所信约从亲坚者苏秦,封为武安君而相燕,即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国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注】,须以决事。”楚王曰:"楚国僻陋,托东海之上。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有删改)
【注】从车下风:谦辞,献给您的车下风,表示不敢直接献给大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
B.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
C.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
D.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破从连横”的“从”指合纵,与《过秦论》“从散约败”的“从”含义相同。
B.“熟计之”的“熟”指仔细,与《师说》“孰能无惑”的“孰”含义相同。
C.“经营”,文中指规划治理,与现在“超市经营某类商品”中的“经营”含义不同。
D.“诚能听臣”的“诚”指如果、果真,与《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诚”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游说楚王,目的是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最终,楚王接受了张仪的主张,答应参加连横阵线。
B.张仪认为,如果楚王不与秦国联合,会导致韩国、魏国投降秦国,从而使楚国两面受敌,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C.张仪分析天下形势,说楚国及其他合纵联盟的国家都是弱国,以一群弱国去进攻强大的秦
国,将使国家危亡。
D.连横的代表人物是张仪,合纵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在张仪看来,主张合纵之人夸夸其谈,
苏秦更是伪诈反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
(2)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
14.张仪从哪些方面游说楚王,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请简要说明。(3分)



10.D【解析】“以一诈伪反覆”是“苏秦”的定语,不应断开,排除A、C。“经营天下”“混一诸侯”结构相同,二者应断开;排除B项。此外,“其不可成也亦明矣”句式完整,不应断开。"接境壤界"是"固形亲之国也"的原因,应该断开。参考标点: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
11.B【解析】“孰能无惑”的“孰”表疑问,谁,哪一个。
12.C【解析】C项错在"楚国及其他合纵联盟的国家都是弱国"。原文是"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无论张仪口中,还是历史事实,楚国都不是弱国。
13.(1)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您在这些地区都能称王了(您都能统治这些地区了)。或翻译为: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都由您统治了。
(“举”,攻占、攻取、攻下;“东”,名词作状语,向东;“王”,称王、统治。关键点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于是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跑到齐国,齐王于是接纳了他,并任命他为相国。
【“佯”,假装;“走”,逃跑;“相之”,任命他为相国(使……为相,当相)。关键点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①从军事形势上,楚国如果不与秦国联合,将会处于危险境地,并且两国交战,楚国无胜算;②从合纵国实力上,大多数合纵国是弱国,无力与强秦抗衡:③从连横的利益上,楚国将获得人质秦太子、万户大邑等好处;④力主合纵者,只是夸夸其谈,一旦大祸临头,便会无能为力。⑤秦楚相争,两败俱伤,韩、魏两国却保存实力,可乘机进攻楚国;⑥秦楚联手,楚可获取泗上十二诸侯。(每点1分,共3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张仪为秦国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游说楚王说:“大凡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国不相上下,互相争夺,势不两立。如果大王不与秦国联合,秦国出兵杀进来,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党要道就被切断:他们进而出兵河东,占据成皋,韩国必然投降秦国。韩国投降秦国,魏国也必然跟着归顺秦国。这样,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魏又进攻楚国的北边,楚国怎能没有危险呢?况且那合纵联盟,只不过是联合了一群弱国,去进攻最强的秦国。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强敌而轻易交战,致使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这是危险的做法。那些主张合纵联盟的人,夸夸其谈,巧言辩说,赞扬人主的节操和品行,只谈好处而不谈祸害,一旦大祸临头,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至于秦国之所以十五年来不出兵函谷关进攻诸侯,是因为它有阴谋吞并诸侯的野心。楚国曾与秦国交战,战于汉中。楚国未取胜,通侯、执珪以上官爵死了的有七十多人,终究失掉了汉中。楚王于是大怒,出兵袭秦,战于蓝田,又遭失败。这就是所谓两虎相斗啊!秦国和楚国互相削弱,韩、魏两国却保存实力,乘机进攻楚国的后方,出谋划策没有比这样再错误的了,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秦国出兵进攻卫国及阳晋,大王出动全部军队进攻宋国,不到数月,就可以占领宋国。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您在这些地区都能称王了(您都能统治这些地区了)。在诸侯中倡导合纵联盟最坚定的苏秦,被封为武安君,而出任燕相,就暗中与燕王合谋进攻齐国,瓜分齐国。于是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跑到齐国,齐王于是接纳了他,并任命他为相国。过了两年,齐王发觉他的阴谋,非常气愤,便车裂苏秦于集市中。依靠一贯诳骗欺诈、反复无常来求荣的苏秦,想要图谋左右天下,统一诸侯,这不可能成功,也是很明显的了。现在,秦、楚两国接界,本来应是友好的国家。大王如能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让秦太子做楚国的人质,让楚太子做秦国的人质,让秦女做大王侍奉洒扫的小妾,并献出万户大邑,作为大王的汤沐邑,从此秦、楚两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永远互不侵犯。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所以秦王派我出使贵国,呈献国书给您的车下风,敬候您的决定。”楚王说:“楚国地处穷乡僻壤,靠近东海之滨。我年幼无知,不懂得国家的长远大计。现在承蒙贵宾英明的教导,我听从您的高见,谨率本国参加连横阵线。”



相关阅读
1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2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3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4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5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6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