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胆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离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节选自《史记·夏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B.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C.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D.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轩辕氏。与炎帝合称“炎黄”,借指中华民族的祖先。
B.规矩,本是指校正方形的规和画出或校正圆形的矩,后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
C.玄圭,古代用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之人的玉器。玄圭可彰显禹治水的特大功业。
D.南面,古代把坐北朝南作为尊位,帝位面朝南方,所以常用“南面”代称帝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禹出身高贵,心中常忧百姓。禹是黄帝的玄孙,出身高贵;帝尧时,洪水包围高山,吞没了丘陵,夏禹为百姓的处境感到忧虑。
B.夏禹担任司空,光大帝尧事业。在四岳的建议下,夏禹被帝舜任命为司空继续从事治水工作,去平治水土,光大帝尧的事业。
C.夏禹大公无私,成为人民英雄。夏禹生活简朴,却将资财都用于水利工程;他疏通河道,修造堤障,度量山岳,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D.夏禹大功告成,获得继位资格。夏禹治水成功,天下太平安定,帝舜把夏禹推荐给上天,让夏禹成为帝位继承人,夏禹后来合法继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年,过家门不敢入。
参考答案:
(1)A。
(2)B。
(3)A。
(4)①在这个时候帝尧就设法访求贤人,又得到了舜。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政务。
②禹为先父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入。
【解答】
(1)“其德不违”与“其仁可亲”是对称结构,分别在其前后断开,排除BD;“亹亹穆穆”是固定词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
译文: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他的声音符合自然的音律,他的身体就是标准的尺度,他的教令几经权衡方才发布:他如此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故选:A。
(2)B.规是画圆的工具,今指圆规。矩是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3)A.“夏禹为百姓的处境感到忧虑”属于张冠李戴。原文“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是说:当帝尧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高山,没上了丘陵,老百姓都深陷在忧愁之中,不是夏禹担忧。
(4)①求:访求;登用:被提拔重用;摄:代理。
译文:在这个时候帝尧就设法访求贤人,又得到了舜。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政务。
②伤:为……而痛心;诛:被诛杀。
译文:禹为先父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入。
部分译文
夏禹,名叫文命。他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帝颛顼,颛顼的父亲叫昌意,昌意的父亲叫黄帝。禹就是黄帝的玄孙和颛顼的孙子。只有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不曾登过帝位,而是做臣子。
当帝尧的时候,滔滔的洪水,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岳,漫没了丘陵,老百姓陷在愁苦中。尧急着要找到能治水的人,群臣、四岳都说鲧可以。尧说:“鲧是个违背上命、败坏同族的人,不可用。”四岳说:“这一辈人员中没有比鲧更能干的了,希望陛下试试。”于是尧采纳了四岳的意见,用鲧治水。费了九年功夫,洪水之患没有平息,治水无功。于是帝尧就再设法寻求人才,另外得到了舜。舜被提拔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职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侯所守的疆土。于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太不像话,就在羽山海边诛杀了鲧。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处理得当。这时舜选拔了鲧的儿子禹,任命他继续从事鲧的治水事业。
尧崩逝后,帝舜问四岳说:“有能够很好地完成尧的事业、可以担任官职的人吗?”都说:“如果让伯禹做司空,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尧的勋业。”帝舜说:“啊!就这样吧!”因此就任命禹说:“你去平定水土,要好好地干啊!”禹下拜叩头,推让给契、后稷、皋陶等人。舜说:“还是你去担负起你这一任务吧!”
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仁爱之怀人人可亲,他讲的话诚实可信,发出来的声音自然地如同音律,动作举止自然地可为法度,乃至重要规范准则都可从他身上得出。他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禹就和伯益、后稷一起奉帝舜之命,命令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展开平治水土工作。随着山势树立标识,确定那些高山大川。禹伤痛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三次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自己吃穿都很简朴,但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却很丰厚尽礼。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不惜耗巨资于修渠挖沟等水利工程。他赶旱路坐车,走水路坐船,走泥泞的路坐橇,走山路用屐底有齿的檋。经常随身离不开的东西,就是测定平直的水准和绳墨,划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四时都带着他们,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度九州山岳脉络。同时叫伯益发放稻种,教群众在卑湿地方种植。叫后稷当群众在难于得到食物时发给食物。缺粮少食的地方,便调有余地方粮食来补其不足,务使各诸侯境内丰歉均一。禹又巡视各地所特有的物产以定其贡赋,还视察了各地山川的便利情况。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高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
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
舜帝把禹推荐给上天,让他作为帝位的继承人。十七年之后,舜帝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为了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躲避到阳城。但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禹这才继承了天子之位,南面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国号为夏后,姓姒氏。
相关阅读
1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2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3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4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5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6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