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命豫州刺史韦睿将兵救钟离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梁纪二》

发布时间: 2023-02-16
上命豫州刺史韦睿将兵救钟离,受曹景宗节度。睿自合肥取直道,由阴陵大泽行,值涧谷,辄飞桥以济师。人畏魏兵盛,多劝睿缓行。睿曰:“钟离今凿穴而处,负户而汲,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魏人已堕吾腹中,卿曹勿忧也”旬日至邵阳。上豫敕曹景宗曰:“韦睿,卿之乡望,宜善敬之!”景宗见睿,礼甚谨。上闻之,曰:“二将和,师必济矣。”
景宗与睿进顿邵阳洲,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树鹿角,截洲为城,去魏城百余步。南梁太守冯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比晓而营立。魏中山王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景宗虑城中危惧,募军士言文达等潜行水底,赍敕入城,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气百倍。
杨大眼勇冠军中,将万余骑来战,所向皆靡。睿结车为阵,大眼聚骑围之,睿以强弩二千一时俱发,洞甲穿中,杀伤甚众。矢贯大眼右臂,大眼退走。明旦,英自帅众来战,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英乃退。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声呵之,乃定。
上命景宗等豫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之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三月,淮水暴涨六七尺。睿使冯道根与庐江太守裴邃等乘斗舰竞发,击魏洲上军尽殪。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风怒火盛,烟尘晦冥,敢死之士,拔栅斫桥,倏忽之间,桥栅俱尽。英见桥绝,脱身弃城走,大眼亦烧营去,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睿遣报昌义之,义之悲喜,不暇答语,但叫曰:“更生!更生!”诸军逐北至水上英单骑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相枕藉生擒五万人收其资粮器械山积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睿独居后,世尤以此贤之。
(选自《资治通鉴·梁纪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军逐北至水上/英单骑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相枕藉/生擒五万人/收其资粮器械山积/牛马驴骡不可胜计/
B.诸军逐北至水上/英单骑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相枕藉/生擒五万人/收其资粮器械山积/牛马驴骡不可胜计/
C.诸军逐北至水上/英单骑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相枕藉生擒五万人/收其资粮器械/山积牛马驴骡/不可胜计/
D.诸军逐北至水上/英单骑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相枕藉生擒五万人/收其资粮器械/山积牛马驴骡/不可胜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刺”是检核问事,“史”是史事。刺史行使监察之职,监察百官。
B.乡望,指乡里中有名望的人;也可以指家乡门第。文中指的是前者。
C.鹿角,为了阻止敌军前进而设置的树枝、荆棘之类的障碍物,因形似鹿角得名。
D.斗舰,古代的一种装备较好的大战船,船上设有女墙,船下开擎棹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睿在接到救援钟离的命令后,仅用时十天就赶到邵阳;与曹景宗进驻邵阳洲,并且连夜挖堑筑城,逼近魏军,同心拒敌。
B.曹景宗担心钟离城中军心不稳,便派人自水底潜入城中,告知援军抵达的消息,城中军民闻讯,大为振奋,人人勇气倍增。
C.韦睿足智多谋,献计用火攻战术进攻敌人;关键时候,派遣冯道根等人乘舰登岸,攻击洲上城垒外的魏军,将其全部消灭。
D.在钟离之战中,韦睿遇敌不惧,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战役结束之后,他不与将帅争功,甘居其后,深受赞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离今凿穴而处,负户而汲,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
(2)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比晓而营立。
5.面对魏军的强势进攻,韦睿是如何击退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B句意:各路军队追击魏军到水边上,元英单骑进入梁城,沿着淮水一百多里范围内,尸体相互枕藉,梁朝军队生擒北魏军队五万人,收缴其物资粮食以及各种器械堆得像山一样,牛马驴骡则不可胜计。
“淮百余里”是动词“缘”的宾语,“缘淮百余里”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
“尸”是“相枕藉”的主语,“尸相枕藉”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
2.A‘史’是史事”错,“史”是御史。
3.C“韦睿献计用火攻战术进攻敌人”错。由原文“上命景宗等豫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之计”可知,武帝命令实行的火攻之计。
4.(1)现在钟离城的百姓挖洞穴才能居住,背着门板(防弓箭)才能打水,车马飞驰,士兵狂奔,还害怕来不及,更何况缓慢而行!
(冯道根)能跑马丈量土地,计算马的步数(根据马的脚印)来分配每人的工作量,到天亮城垒就建成了。
5.①结车为阵,用强弩射退敌骑的围攻。②面对敌主帅率兵来犯,乘木车执如意,从容指挥抗敌。③遭到敌人夜袭,厉声呵子,稳定军心。

参考译文:
梁武帝命令豫州刺史韦睿率兵去援救钟离,接受曹景宗的指挥。韦睿从合肥取直道,经由阴陵大泽而行,遇上了涧谷,就架起飞桥让部队过去。人们害怕北魏兵势强盛,很多人都劝说韦睿缓行,韦睿却说:“钟离城眼下正挖穴而住,负户而汲,情况异常危急,就是车驰卒奔,还恐怕来不及的,何况缓慢而行呢!北魏人已经落入我的腹中了,各位不必担忧。”十日之间到达邵阳,武帝预先告诫曹景宗说:“韦睿是你们州里的望族出身,应该好好地敬重他。”曹景宗见了韦睿,礼节甚为恭谨,武帝得知其情后说:“两个将领和好,军队一定能取胜。”
曹景宗与韦睿进驻邵阳洲,韦睿连夜在曹景宗营地前二十里之处挖掘长沟,把带枝叉的树木,竖立其中,截邵阳洲筑城,离北魏军队的城堡仅百余步远近。南梁太守冯道根,能走马量地,计算马的步数而分配每人的工作量,天亮城垒就建成了。北魏中山王元英大吃一惊,用杖击打着地面说道:“这是哪位神灵的保佑啊!”曹景宗等人的武器甲盔精新,军容特别强盛,北魏军队看见就气馁了。曹景宗忧虑城中危惧,招募军士言文达等人潜水而行,把圣旨送入城中,城中方才知道外面援军到了,因此勇气百倍。
杨大眼勇冠军中,率领一万多骑兵来交战,所向披靡,不可敌挡。韦睿把战车连接起来组成阵势,杨大眼聚集骑兵围攻,韦睿用强弩两千一起发射,穿透铠甲射中人,杀伤了大批北魏人马。箭射穿了杨大眼的右臂,杨大眼退走了。第二天早晨,元英亲自率部来交战,韦睿乘坐没有加漆的大车,手执白角如意来指挥军队,一日之内交战了数次,元英才被迫撤退。北魏军队在夜里又来攻城,箭雨密集而至,韦睿的儿子韦黯请求下城墙去避箭,韦睿不准许,军中一片震惊,韦睿站在城墙上厉声呵叱,人心才安定下来。
武帝命令曹景宗等人事先装修高大船舰,使其与北魏的桥一样高,实行火攻之计,令曹景宗和韦睿各攻一座桥,韦睿攻南桥,曹景宗攻北桥。三月,淮水暴涨六七尺,韦睿指派冯道根与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人乘战舰一时竞发,差不多把北魏在邵阳洲上的军队全歼灭光。又用小船载草,草上灌上膏油,纵船放火而烧其桥,风劲火盛,烟尘遮天蔽日,敢死之士奋勇出击,拨栅砍桥,水流又特别湍急,倏忽之间,桥和栅栏就全不见了。冯道根等人都亲自搏战,战士们人人奋勇争先,呼喊声震天动地,个个一以当百,锐不可挡,北魏军队大崩溃。元英见桥断了,就脱身弃城而逃跑,杨大眼也放火烧了营盘而去。北魏军队的营垒相次而土崩瓦解,兵二们都扔下器甲争相投水而逃,结果死去的有十多万,被斩首的也有这么多。韦睿派人报告昌义之,昌义之悲喜交加,激动的连话都说不上来,只是叫道:“得以再生,得以再生!”各路军队追击魏军到水边上,元英单骑进入梁城,沿着淮水一百多里范围内,尸体相互枕藉,梁朝军队生擒北魏军队五万人,收缴其物资粮食以及各种器械堆得像山一样,牛马驴骡则不可胜计。曹景宗同其他将帅争着先去告捷,只有韦睿独居其后,世人尤其因这一点而赞扬他。
(选自《资治通鉴·梁纪二》)



相关阅读
1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2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3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4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5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6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