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韩愈《原毁》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2-10-18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乃曰:“不如舜,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选自韩愈《原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末闻身治而国乱者
B.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C.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D.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取自“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正;“观”,示。谓以正道示人。
B.生人,即人民,李世民为避自己名字之讳,改“生民”为“生人”。白居易诗“有何功德及生人”也是避讳。
C.大夫,隋唐高级官阶称号。宋朝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大夫”官阶,所以今天沿称医生为大夫。
D.仁义,仁爱与正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孟子推重“仁义”,董仲舒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选文知唐太宗、魏征和韩愈都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修身”;不同之处是,韩愈还对“待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B.唐太宗用“介子推割股以食文公”的典故阐述损害百姓利益来奉养自身的不当做法,体现了他“民贵君轻”的思想。
C.韩愈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从待己和待人两方面立论,以古今作比较论述,《师说》也同样采用了对比写法。
D.出自《原毁》的这部分选文在分论点论述上采用总分结构,思路清晰,说理透彻;语言整散结合,增添了说理的气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4分)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4分)
14.《原毁》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3分)



10.B“詹何”是人名,为“聘”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D。楚王两问,问“治国之要”“治国何如”,詹何两次作答,排除A。
11.B“生人”一说早有。《墨子·兼爱中》:“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后汉书·冯衍传》:“今生人之命,县于将军,将军所杖,必须良才,宜改易非任,更选贤能。”且避讳,是避君主、尊长的讳,不是自己避自己名字之讳。
12.B唐太宗在这里讲的“割股以啖腹”并不是用典,而是指割自己的腿肉来填饱自己的肚子,最终导致身死。用这样的做法来类比“损百姓以奉其身”的治理方法。
13.(1)古代圣明的君主,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因此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取诸”1分,“体”
1分,语意2分。)
(2)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责”1分,“廉”1分,语意2分)14.(1)希望当权者能倡导古人的做法,即“待己”严格而全面,“待人”宽容又简约,一改当下的不良风气;(2)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译文】(一)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做国君的原则,必须以百姓的存活为先,如果以损害百姓的利益来奉养自身,那就好像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虽然肚子是填饱了,但人也就死了。如果想要安定天下,必须首先端正自身,世上绝对没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的,也没有上面治理好了而下面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损伤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自身的贪欲才酿成祸患。如果一味贪恋美味,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所受的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国家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民心涣散,怨言四起,自然就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纵和懈怠。”谏议大夫魏征回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从前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国家的要领,詹何用修养自身品德来回答。楚庄王又问他治理国家用什么方法。詹何说:‘从未听说国君清正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陛下所明白的道理,完全符合古代圣贤的道理。"
(二)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听说古代有个人叫舜,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探究舜之所以成为仁义之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去做那符合舜的。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古之君子却说:“比不上舜,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身严格而且全面吗?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论他现在的表现,而不计较他的过去。小心谨慎地只恐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益处。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学得的,他对待别人,却说:“能有这样,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个,这就够了。”岂不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约吗?
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简少,
所以自己进步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有这优点,这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有这本领,这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己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止步不前,岂不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他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称道。”举出他一方面的欠缺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既往而不考虑他的今天。心中惶惶不安只怕别人有好的名声。岂不是责求别人太周全了吗?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身,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唉!读书人生活在当今世界上,而希求名誉的光大、道德的履行,难极了!在位的人想有所作为,听取我的说法记在心中,那国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



相关阅读
1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2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3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4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5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6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