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二)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1-02-2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八》,有删改)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
B.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遭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
C.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
D.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假舆马者         假:借助。
B.虽有槁暴         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C.绝水道           绝:断绝
D.击之必克         克:能够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太祖击谭、尚于黎阳
B.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有懈怠之心
C.①而闻者彰                ②蕃军少甲而恃水
D.①使之然也              ②不可追也
10.从句式特征看,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C.李典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显运送军粮,且嘱咐如果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扎黄河边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
D.李典能顾全大局,他虽然与夏侯惇、于禁意见相左,但当夏侯惇等面对不利战局时,他能抛弃个人私怨,积极救援。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


7.C
8.D
9.C
10.D
11.D
12.(1)我曾经踮起脚后跟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
(3)军队中可以不执行内廷的命令;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拿主意是可以的,应该尽快攻打他们。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本题是选择题,找准切入点,注意各选项间的不同之处。
“河”做“渡”的宾语,所以中间不能停顿;“攻蕃/破之”共用主语“李典”,动宾结构,主谓宾完整,各自独立成句,之间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B。
“使刘备北侵”的主语是“刘表”,所以应该在“刘表”前停顿;“水道得通”,有主(水道)谓(得通)成分,可以独立成句,据以上分析排除A。
“惇率诸军追击之”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前边应该断开,排除D。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于是,李典率军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打败了他,水道因此恢复畅通。刘表让刘备向北扩张,刘备到了叶城,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惇抵抗他们。刘备一天早晨烧毁营地离去,夏侯惇带领各部追击刘备。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克”,取得胜利的意思,整句意思是攻打他们一定会取得胜利。理解为“能够”说不通。
故选D。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比/介词,在,意义不同。
B.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不译/结构助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C.都是连词,表转折,却,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D.语气助词,判断的标志/句末语气词,啊,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用心躁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读”作“不知”的宾语,“惑”作“不解”的宾语。
B.“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为状语后置句,“(于)河上”作“屯”的状语。
C.“不拘于时”是被动句,“于”表被动;“学于余”为状语后置句,“于余”作“学”的状语。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他虽然与夏侯惇、于禁意见相左”说法不当,根据原文,是与夏侯惇意见相左,文中并没有说于禁的意见,只说夏侯惇与于禁一起追击刘备。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跂”,踮起脚后跟;“高”,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2)“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利爪牙,强筋骨”,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用心一也”,判断句;“用”,因为。
(3)“内御”,接受朝廷的使唤、指令,意译为内廷的命令;“苟”,如果;“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有利;“专”,这里指自己拿主意;“宜”,应该;“亟”,尽快。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半途而止。
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可是比蓼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心浮躁。


当时太祖和袁绍在官渡对垒,李典率领宗族和部下向太祖军中输送粮食布匹。袁绍被打败后,太祖任命李典为副将军,驻军于安民。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二人,让李典和程昱等人用船运送军粮。适逢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兵驻扎在黄河上游,断绝了李典程昱运粮的水道,太祖命令李典和程昱:“如果船只不能通过,就下船从陆路运送。”李典与将领们商议说:“高蕃的军队铠甲少却依仗占据着水道,他们心理懈怠,攻打他们一定会取得胜利。军队中可以不执行内廷的命令;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拿主意是可以的,应该尽快攻打他们。”程昱也认为正确。于是,李典率军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打败了他,水道因此恢复畅通。刘表让刘备向北扩张,刘备到了叶城,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惇抵抗他们。刘备一天早晨烧毁营地离去,夏侯惇带领各部追击刘备,李典说:“贼人无故退却,怀疑他们一定有埋伏。南边道路狭窄,草木深长,不能追啊。”夏侯惇不听,与于禁一起追击刘备,李典留守军营。夏侯惇等人果然陷入敌人的伏击圈,作战不利,李典率军前往救援,刘备望见对方的救兵到了,才解散包围离去。



相关阅读
1 《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相关句子

(1)《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风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查看全文】

2 病说原文_文言文病说翻译赏析

文言文《病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客有患郁湮之疾者,龙子过而问焉,见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日饭三鬴,食之尽器。龙子曰:子病乎?曰:病矣。 【查看全文】

3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乙】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查看全文】

4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刘基

松风阁记 (明)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 【查看全文】

5 【甲】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僧寺夜读阅读答案与翻译-2021年中考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查看全文】

6 此术之接物之道原文_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翻译

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人主仁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人主义而境内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顺也;人主有礼而境内肃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