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③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④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蠃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亲近
B.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C.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危险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天数、命运
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A.①②句中的“始”字相同,③④句中的“或”字不同。
B. ①②句中的“始”字相同,③④句中的“ 或”字也相同。
C.①②句中的始”字不同,③④句中的“或”字相同。
D.①②句中的“始”字不同,③④句中的“或”字也不同。
9.对文中四个画线句子的意义或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指出齐国对强秦巴结讨好,最终也难逃灭亡的悲剧,与全文开头段的“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相呼应。
B.②句运用假设,论述六国如果不赂秦,就不会破灭,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③句的意思是,那么,我担心秦国人(惊惶得)连饭都咽不下去了。
D.④句不仅是为六国的当权者惋惜,而且告诫后人(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
答
6.C(殆,在这里是“几乎”、“差不多”的意思);
7.D(D项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其他三项均为介词)
8.D(①句中的“始”:起初;②句中的“始”:才;③句中的“或”:或许;④句中的“或”:有人)
9.B(本句说六国“不会破灭”太肯定)
翻译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相关阅读
1 《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相关句子
(1)《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风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查看全文】
2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乙】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阅读答案与翻译【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查看全文】
3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刘基松风阁记 (明)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 【查看全文】
4 病说原文_文言文病说翻译赏析文言文《病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客有患郁湮之疾者,龙子过而问焉,见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日饭三鬴,食之尽器。龙子曰:子病乎?曰:病矣。 【查看全文】
5 此术之接物之道原文_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翻译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人主仁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人主义而境内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顺也;人主有礼而境内肃矣, 【查看全文】
6 【甲】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僧寺夜读阅读答案与翻译-2021年中考题【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