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19-04-22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可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盖,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 对下列两组加点词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1)与(2)相同,(3)与(4)不同。
B. (1)与(2)相同。(3)与(4)相同
C. (1)与(2)不同,(3)与(4)不同。
D. (1)与(2)不同。(3)与(4)相同。
8. 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小学而大遗
D.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 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 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但只是小学而已。
C. 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 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和讽刺。
10. 文章第二段的对比论证:分别运用了哪三组对比?
(1)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
(2)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
(3)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
【答案】7. C 8. C 9. B
10. (1). “古之圣人” (2). “今之众人” (3).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4).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5).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 “士大夫之族”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本题中,第一句中“惑”的意思是:疑难问题;第二句中“惑”的意思是:糊涂;第三句中“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第四句中“所以”的意思是:是用来……的。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文言特殊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调动知识储备,进行作答。本题中,A项,是倒装句里的宾语前置;B项,是倒装句里的状语后置;C项不是特殊句式;D项,是判断句。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本题中,B?项, “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有误,原文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并没有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章中对比论证方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掌握的对比论证方式,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很明显,第二段中涉及到三处对比,从原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可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可看出第一组对比;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可看出第二组对比;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可看出第三组对比。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相关阅读
1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

2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

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

3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

4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

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

5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

6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