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儒学记阅读答案-胡瑗

发布时间: 2022-12-23
松滋儒学记
[宋]胡瑗①
①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 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学校之兴莫过于三代,而三代之兴莫过于周。大司徒以六德、六行、六艺教万民而宾兴之,纠其有言异者诛,行异者禁,其所言者皆法言, 所行者皆德行。四海之远,万民之众,若符节之合,教化明于上而风俗成于下也。故其材之成也,大则可以论道、经邦,小可以作而行事;无他,盖本于学校之教而已矣。
②三代而下言治者称汉唐,然未知先王教化之意,而人自为学汉之士,则党同门,妒道真。唐之文则天宝之风尚党,大历之风尚浮,贞元之风尚荡,元和之风尚怪,则于教化□可知矣。
③国初承五代之乱,祖宗留意庠序之事,而士犹弊于俗学。于是,新太学立三舍,订经义,立师儒,天下学者知所从。郡邑率令立学选贡士,诸路使者提其事而督察之。由是, 淫辞息,诐行消,上下相勉兴起于善,而大道之文,炳然与三代同风矣。
④松滋之为邑,在江陵之西,其民淳而易化,旧有学舍湫隘尤甚。邑大尹明敏好学,有乐英才教育之意,诏下兴学,竭力营之。殿宇弘壮为二堂:曰笃讲,曰议道;堂分四斋,为屋三十余楹,而又面学凿池构亭其中,前为厅以讲射,名其亭为观德。凡俎豆②之事在古 制之所有者,无一不具;弦诵之声,诸生乐然从之。愚将见人材之成以副国家之用者继踵而出矣。
⑤诸生求记,遂以为书。
【注】①胡瑗:北宋学者,思想家,教育家 ②俎豆:古代祭祀。
21. 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固 B. 则           C. 亦         D. 方
22. 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代是办学最兴盛的时期B. 汉唐的教化风气值得推崇
C. 本朝的学校教育兴利除弊D. 松滋邑办学必将人才辈出
23. 第①段画线句的论述严谨,请加以分析。
24. 本文先议后叙,重议轻叙,请结合内容分析作者如此谋篇布局的意图。



21. (1分)A 
22. (2分)B
23. (4分)第①段画线句阐释了人才、教化、师儒、地方官员及学校的关系(1分),由治天下的目标到途径再到基本保障(1分),强调了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1分)因果相承,环环相扣(1分),论述严谨。
24.(4分)本文作者开宗明义,提出观点,强调兴办儒学的意义(1分),接着阐述由三代到汉唐,不重教育的危害,进而论述本朝,对于教育的重视,从历史沿革的角度加强议论。(1分)最后叙述了松滋邑办学的背景,概述了松滋学堂的结构布局和教学内容。(1分)作者站在教育家的高度,论述教化之本在学校,突显了作者希望兴办儒学、期待松滋出现更多的人才,也赞颂了松滋大尹对儒学的支持。



相关阅读
1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2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3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4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5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6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