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
B. 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
C. 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
D. 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意欲复古劝学”与“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元二使安西》)两句中的“劝”字含义相同。
B. “更制革敝”与“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敝”字含义相同。
C. “视诸生如其子弟”与“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两句中的“视”字含义不同。
D. “教习之”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两句中的“习”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宋仁宗诏令各州县设立学校,大臣们各抒己见。范仲淹极力主张兴办学校,宋祁认为教育还应该进行制度的改革。
B. 宋仁宗尊师重教,重视人才培养。他听从建议,改革科举,务求使学者充分展示才能,让读经的人不再只是死记硬背。
C. 胡瑗教授学生,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师生礼仪,即使盛夏酷暑,也穿着整齐坐于堂上;宋仁宗以湖州办学为全国范例。
D. 梅尧臣明经学又懂武学,他担任国子监直讲,讲解《论语》《孙子》等,使学生懂得了忠孝仁义之道和制胜御敌之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5分)
(2)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5分)
答
10. B 原句句意为:求学的人旨在进修学业,完善道德,不能耽误自己成长的时期。我令各州县都设立学校,本道的派驻官员遴选部门所属的官吏为教员,如果定员不足,则取自乡里学识渊博、修养有素、可传道授业的人士。士人必须学满三百天,才能接受秋试预选。
“其时”为名词,做“失”的宾语,“无失其时”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C。
“于乡里宿学”为介词“于”领起的介宾短语,应修饰动词“取”,做后置状语,故应与前面的“取”相连,排除D。故选B。
11. D “意欲复古劝学”中的“劝”是“鼓励”“勉励”之意,“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劝”是“劝说”“劝告”之意。“更制革敝”中的“敝”是“弊端”之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中的“敝”是“破旧”之意。“视诸生如其子弟”与“子孙视之不甚惜”两句中的“视”字都是“看待”之意。 “教习之”中的“习”是“教授”之意,“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习”是“学习”之意。故选D。
12. D“讲解《孙子》”说法错误。“兴武学”是胡瑗的建议,而讲解《孙子》《吴子》等兵法,梅尧臣还未实行。故选D。
13. (1)仁宗至太学谒拜孔子。按先例,皇帝谒拜孔子只是恭敬地拱手行礼,仁宗特意拜了两次。
(2)学生们也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般地信任和爱戴他,跟从他学习的人常常数以百计。
(1)得分点:“谒”,拜谒;“故事”,按照惯例;“再拜”,拜两次。
(2)得分点:“信爱”,信任和爱戴;“如其父兄”,像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样;“游”,学习,治学。
【参考译文】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皇帝下诏全国州、县都要兴建学校。当时,范仲淹想要恢复古代制度,鼓励学习,因此他多次建言献策主张兴办学校。宋祁等人上奏说:“教育(如果)不以学校为基础,读书人(如果)不在乡里进行考察,就不能核查名实。一些部门(如果)一味以诗文声律上的毛病作为限制,学生(如果只)专心于记诵,就不能选拔出人才。参考各种建议,选择适用于当今情况的,没有比得上使读书人都生活在本乡本土而在学校进行教育(为好),然后由州县考察他们的品行,这样学生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和优化了。先考查策略,那样原本擅长诗文的人就会留心治理社会;简明选拔程序和模式,那样志向远大的人就可以尽意驰骋才华;问询他们关于大义的道理,那么原本手持经卷的人就不会专门潜心背诵。”皇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至此,皇帝下诏说:“如今朕设立学校大兴慈善来尊崇士大夫的行为,改制革除弊端来让求学的人尽情发挥才能。求学的人旨在进修学业,完善道德,不能耽误自己成长的时期。我令各州县都设立学校,本道的派驻官员遴选部门所属的官吏为教员,如果定员不足,则取自乡里学识渊博、修养有素、可传道授业的人士。士人必须学满三百天,才能接受秋试预选。”夏四月壬子,判国子监王拱宸等进言:“汉太学有一千八百个班,学生三万人。唐教室也有一千二百个班,如今培养人才众多,然国子监才二百间,建制狭小,不足以容纳。”皇帝下诏用锡庆院作为太学,安置内部学生二百人。五月壬申,皇帝到太学拜谒孔子。按照惯例,庄重地作揖即可,但皇帝特别拜了两拜。赐给直讲孙复五品官服。起初,海陵人胡瑗担任湖州教授,育人有方,很详细的科考条款都熟悉,以身作则,即便遭逢酷暑天气,也一定身着官服端坐于堂上,严格执行师徒子弟之礼,把各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学生们也像是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兄长一般地信任和爱戴老师,跟从他治学的人常常数以百计。当时,学界流行诗词歌赋,湖州学派单独设立经文义理治国大事研究所来主抓真才实学。至此,兴办太学,皇帝下令到湖州调研吸取当地方法,并修编成法令与模式。胡瑗(yuàn)上书皇帝请求也兴办武学,他的方针为:“有那么几年,吴育已建议皇上兴办武学,只是他不在位做不了主,因此没过多久就荒废了。现在国子监讲师梅尧臣曾为《孙子兵法》作注,深明其要义。如果让尧臣等人兼讲授武学,每天让他讲一遍《论语》,给学生明了忠孝仁义之道;再讲一遍孙子、吴起等人,让学生知道抵御敌人和战争的方法。选择那些有智慧懂谋略的二三百人集中培训,那么,坚持一二十年必有成效。我已经写好了《武学规矩》第一册,献给您。”但当时众人议论纷纷,认为施行颇有难度。
相关阅读
1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2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3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4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5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6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