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之名,古无是也阅读答案与解析-《宋史•道学一》

发布时间: 2020-11-25
“道学”之名,古无是也。三代盛时,天子以是道为政教,大臣百官有司以是道为职业,庠序师弟子以是道为讲习,四方百姓日用是道而不知。是故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以遂其性。于斯时也,道学之名,何自而立哉?
文王既没,孔子有德无位,既不能使是道之用渐被斯世,退而与其徒定礼乐,明宪章,删《诗》,修《春秋》,赞《易象》,讨论《坟》、《典》,期使五三圣人之道昭明于无
穷。孔子没,曾子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
至宋中叶,周敦颐乃得圣贤不传之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仁宗明道初年,程颜与弟颐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及长,受业周氏,已乃扩大其所闻,表章《大学》《中庸》二篇,与《语》《孟》并行,于是上自帝王傅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
程颢教人从致知至于知止,循循有序。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程颐以为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其不求诸己,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
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
(节选自《宋史•道学一》)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
B. 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
C. 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
D. 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B. 庠序:字形中都有“广”,与房屋有关,西周时指地方官办学宫,也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C. 五行:包含水、火、金、木、土,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及转化关系,是一种系统观。
D. 大学: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道学之名可追溯到三代。三代之时,天子依赖道学执政,四方百姓依赖道学处事,天地之间蒙受道学滋养,道学之名开始出现。
B. 孔子对道学发展做出极大贡献。其与弟子删订《诗经》,修订《春秋》,注释《易象》,讨论典籍等,希望将道学彰明显扬。
C. 程颢程颐求道之志坚定。二人尽管辗转于儒释道诸家几十年,但未改求道之志,后受业于周敦颐,最终融会贯通,学有所获。
D. 朱熹对道学精钻细研。对于诗书六艺的文章与孔孟言论,无论是颠倒错乱还是歪曲肢解,亦或隐晦不清的,他都进行精细的阐发。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14、 宋代儒学为什么能够超越诸子,接续孔孟的道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10、【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把握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或文言句式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解答】
“大道”做“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察焉而弗精”与“语焉而弗详”两句结构相同,故需要断开,排除C。参考句意:这样传到孟子。孟子死后,这个道就不传了。两汉之后,儒者论说大道,细察却不精要,叙述却不详尽,异端邪说乘机而起,道学几乎到了大破坏的地步。故D正确。
故选D。
11、 【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解答】
A有司:有关部门,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故A错误。
故选A。
12【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等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
【解答】
A道学之名开始出现错,原文中是道学之名从何而起呢?
故选A。
13、【解答】
(1)(程颢)厌恶学习的人舍弃浅近的知识而致力于高远的知识,最终没有什么收获。
(2)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应当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把握文言句子里面的重点词汇和特殊句式。关键词:(1)句中,“病”“卑”“卒”。(2)句中,“明”“治”。
14、【解答】
(1)周敦颐发掘圣贤不传的学问,推明阴阳五行。
(2)程颢、程颐将周敦颐思想发扬并扩充,将儒学思想融会贯通。
(3)朱熹将二程思想发扬光大并对孔孟思想进行发掘汇总,并使其井然有序。
【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此题主要结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对宋代儒学的贡献分析。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相关阅读
1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2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3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4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5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6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