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阅读答案与翻译-《老子》

发布时间: 2022-11-25
(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老子·第二章》)
(二)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第七章》)
(三)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雷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10.下列对选文一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B.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C.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D.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1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长,地久”中的“长”和“久”均指时间长久。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B.恶已,“已”通“矣”。易泮,“泮”通“判”。赘行,“行”通“形”。
C.伐,自我夸耀。户牖,古代指门窗。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D.“强行者有志”,指发愤图强,克服困难,才算有志气。“慎终如始”,指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老子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矛盾对立、互不干扰、永恒不变的道理。
B.《老子》认为“退其身”“外其身”和“身先”“身存”是统一的。但在处处充满竞争的当下社会,这种谦退的精神显得不合时宜。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
D.“其安易将,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认为对待不利之事,要洞察先机,及早扑灭,要防患于未然。
1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4.三组选文均体现了《老子》论说很强的思辨性,告诉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请概括三条,并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10.B.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为而弗志也”和“成功而弗居也”结构一致,句中的“也”为句末语气词,两句内部不能断开,排除CD;
“行不言之教”与“居无为之事”结构一致,故“行不言之教”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11.D    .“强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强行”,勤勉而行;“志”,意志。
12.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阐述了世间万物充满着矛盾对立,互不干扰,永恒不变”错误。由选文(一)“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可知,老子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看似矛盾对立,但都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相互依存,互为因果。
B.“这种谦退的精神显得不合时宜”错误,老子用朴素的辩证法说明谦退利他的同时往往能成就自己,这种谦退的精神在当下是有积极意义的。
C.“‘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错误,由选文(三)第三段“胜人者有力,白胜者强”可知,应该是“自胜”比“胜人”更难得。
13.(1)因此有道之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身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自身。
(2)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名,自我为是的不能彰显。
14.①要客观、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②利他和利己是统一的。③重视“无用”之用。④人贵自知。⑤积累的重要性。⑥要慎始慎终。


参考译文:
(一)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就产生了。所以有和无互相转换,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和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老子·第二章》)
(二)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老子·第七章》)
(三)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老子·第十一章》)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名,自我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长久。(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从道的角度看,只能说是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他们,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老子·第二十四章》)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不衰,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把持,问题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时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筐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动手去做就会失败,有所把持就会失去。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老子·第六十四章》)



相关阅读
1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2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3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4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5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6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