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百八十八.道学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就傅/授以《孝经》/--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B.就傅/授以《孝经》/--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C.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D.就傅/授以《孝经》/--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讲筵:讲经、讲学的处所,这里指天子的经筵,即御前讲席。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B.耆艾:年寿高。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亦泛指老年人。这里是说宁宗借口怜恤朱熹年岁已高、难以讲经而授与其祠禄官。
C.九考: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这里是说朱熹考中进士以后的五十年中,在外面做官长达二十七年,在朝仅有四十天。
D.藜羹:用藜菜特作的羹汤。泛指精美的食物。这里是说朱熹家中一向贫穷,但关爱学生,若有学生远道来求学,就特别招待,优赏有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熹自幼聪颖,少年科举得志。面对父亲的启蒙,他追问天的上方还有什么,让父亲大为惊异;十八岁时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又考中进士。
B.朱熹关心百姓,为政严肃有方。浙东地区饥荒,他刚接受任命,就写信给其他州郡,募米商,免税钱,最终米船聚集;所管辖的地区风纪肃然。
C.朱熹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朱熹不惧宰相王淮的权势,坚持查明唐仲友的罪行并上奏;会同彭龟年上疏指斥皇帝左右大臣窃取权柄的危害。
D.朱熹屡遭打击,始终坚持治学。朱熹学说曾被看作“伪学”,甚至有人上书斩杀朱熹:有人劝导他遣退门徒,他仍讲学不止,面对劝说一笑付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2)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14.在遭遇学禁之时,朱熹的门生反应不一,其中不同于特立独行者,而为人所不齿的行为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3分)
答
10.C(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11.D(藜羹:用藜菜作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这里是表现朱熹的清贫。)
12.C(“会龟年出护使客,熹乃上疏斥言左右窃柄之失。”是说恰逢彭龟年出朝护送外国使臣,朱熹就一人上疏指斥皇帝左右大臣窃取权柄的危害。)
13.(1)朱熹整天外出调查访问百姓的疾苦,巡察全境,单人独车屏退随从,所到之处人们都来不及知道他要到来。
【评分标准】1句1分。第一句的关键词是“民隐”。民隐:百姓疾苦。隐:忧患、痛苦。
钩访:搜求查访。翻译出“调查访问”
第二句的关键词是“按行”。按行:巡视、巡行、巡察。(“按”和“行”都有此义。)
第三句的关键词是“屏”。屏:屏退、使退避。 徒从:随从、部下。
第四句的关键词是“不及”。不及:来不及、赶不上。
(2)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些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在儒学上略微有点儿名声的士大夫,没有地方可以容身。
【评分标准】1句1分。
第一句的关键词是“方”。方:正、正当。
第二句的关键词是“绳趋尺步”和“稍”。绳趋尺步:“绳、尺”都是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或“循规蹈矩”。稍:小、稍微、略微。此句不翻译成定语后置,若译成“有些士大夫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在儒学上稍微有些名声”,也得分。
第三句的关键词是“无所”。无所:没有处所、没有地方。
14.①曲从附顺、卑顺懦弱的人,改投靠其他老师;②经过原来老师的家门也不进去;③甚至改变穿戴,在闹市街区店铺中随意游玩,以此来区别自己不是伪党。
【评分标准】1点1分。只要能答出“改换门庭,过师门不入,改变穿着和行为”的意思,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朱熹从小聪颖理解力强,刚能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感到惊异。从师受学时,教他读《孝经》,读过一遍,朱熹在书上题写道:“不能这样做,不是人。”朱熹曾经和一群儿童在沙子上玩耍,他独自端端正正地坐着,用手指在沙土上画,看他画的图形,是一幅八卦图。十八岁时参加乡贡考试合格,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乾道五年,担任南康知军,有时到郡里学校,推荐年轻人讲谈议论学说。寻访白鹿洞书院遗址,上奏朝廷恢复原来的样子,制定《学规》让学生遵守。恰好碰到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奏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朱熹刚接受任命,就写信到其他州郡,招募米商,免除税钱,等朱熹到任时,外地船只运来的大米已汇集到这里了。朱熹整天外出调查访问百姓的疾苦,巡察全境,单人独车屏退随从,所到之处人们都来不及知道他要到来。州县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些人甚至自行离职而去,他所管辖的地区风纪肃然。台州知州唐仲友和王淮是同乡并结为亲家,吏部尚书郑丙推荐他,迁升为江西提刑,还没有上任。朱熹巡行视察到台州,控告唐仲友的人很多,朱熹调查到事实,三次上奏章弹劾唐仲友,王淮把朱熹的奏章隐藏起来不报告给皇上。朱熹更加用力弹劾。宁宗被立为皇帝,韩仛胄在朝中当权。朱熹担心他会危害国政,几次上奏说到这件事,并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共同上奏评论韩仛胄。恰逢彭龟年出朝护送外国使臣,朱熹就一人上疏指出皇帝左右大臣窃取权柄的危害,在讲席上再次申明这个观点。宁宗御批写道“:我怜恤你年岁已高,恐怕难以再给我讲课,已授给你宫观官的职务了。”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五年退休。朱熹考中进士以后的五十年中,在外面做官就有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天。他家中一向贫穷,虽然穷得经常吃不上饭,却处之安然。学生中有从远方来求学的人,吃的是豆饭藜羹,朱熹都和他们一起吃。等到朱熹离开朝廷,韩侂胄的势力日益扩张。何澹任御史中丞,首先抨击所谓精通某一门学术的学问,是用欺骗世人的文章来沽名钓誉。刘德秀在长沙任官,首先弹劾留正(宋朝宰相,廉吏)引进伪学的罪名。攻击伪学的声势一天比一天急剧,甚至有人上书朝廷把朱熹斩首。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些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在儒学上略微有点儿名声的士大夫,没有地方可以容身。跟随他学习的读书人,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的,退避在山野幽僻的地方;曲从附顺、卑顺懦弱的人,改投靠其他老师,经过原来老师的家门也不进去,甚至改变穿戴,在闹市街区店铺中随意游玩,以此来区别自己不是伪党。然而朱熹给他的学生们讲学一天也没有停止,有人劝朱熹说明原因遣散学生,朱熹笑了笑而没有回答。嘉泰初年,禁止道学的法令稍微放松了一些。淳佑元年正月,理宗视察太学,亲自写诏书让周敦颐、张栻、二程朱熹在孔子庙中跟随祭祀,配享孔庙。
相关阅读
1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刘基
松风阁记 (明)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 【查看全文】
2 《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相关句子(1)《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风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查看全文】
3 病说原文_文言文病说翻译赏析文言文《病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客有患郁湮之疾者,龙子过而问焉,见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日饭三鬴,食之尽器。龙子曰:子病乎?曰:病矣。 【查看全文】
4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乙】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阅读答案与翻译【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查看全文】
5 【甲】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僧寺夜读阅读答案与翻译-2021年中考题【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查看全文】
6 此术之接物之道原文_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翻译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人主仁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人主义而境内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顺也;人主有礼而境内肃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