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
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应侯称善。
蔡泽因曰:“商君、吴起、大夫种②,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然则君之主,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
蔡泽曰:“今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君者为主,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吴起为楚悼南攻扬越,北并陈、蔡,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今君相秦,使天下皆畏秦,君之功极矣。如是不退,则商君、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长为应侯,世世称孤。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注]①应侯,范雎,因封地在应城,故称“应侯”。②大夫种,即文种,勾践的谋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B.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C.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D.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揖,拱手行礼,又叫作揖、揖礼。行礼时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蔡泽见应侯时行揖礼,应侯认为他倨傲。
B.“窃为君危之”的“窃”意为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辞。与《促织》中“窥父不在,窃发盆”的“窃”含义相同。
C.山东,崤山以东,作为地域性的泛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D.客卿,官名。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做官,其位为卿,秦以客礼待之。《谏逐客书》就强调了客卿对秦国的贡献。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侯任用的两人都犯了重罪,应侯内心惭愧。蔡泽听说此事,说自己必定能取代应侯,从而得到了面见应侯的机会。
B.蔡泽认为国家兴亡取决于君主和臣子两方面,有忠臣孝子的国家却灭亡或动乱,是因为没有明君贤父听取忠臣孝子的意见。
C.蔡泽认为应侯立下的功劳不如吴起、商君、大夫种,秦王对忠臣的亲近不如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应侯当即赞同他的说法。
D.应侯向秦昭王举荐蔡泽,秦昭王很欣赏蔡泽;应侯借机称病请求辞官,蔡泽成功取代应侯成为秦相,帮助秦国吞并了周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
(2)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
14.蔡泽为了说服应侯,采取了哪些方法?请选择两种简要说明。(3分)
答
10.【参考答案】C
【解析】依据上文,文种是越王的臣子,帮助越王灭吴,所以排除AD,“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语义独立且完整,排除B。故选C。
11.【参考答案】B
【解析】“窥父不在,窃发盆”的“窃”意为“偷偷地”,与本文中“窃为大王危之”的“窃”含义不同。12.【参考答案】C
【解析】“秦王对忠臣的亲近不如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应侯认为他说得对”有误,依据原文,应侯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未知何如也”,意为“不知道怎么样”,应侯未作评价,而不是当即赞同。
13.(1)【参考答案】应侯于是责问蔡泽说:“你曾扬言将取代我担任秦国相国,有没有这回事呢?”
【解析】“让”“宣言”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参考答案】所以比干忠诚却不能使殷商存续,子胥有智谋却不能使吴国存续,申生孝顺,而晋国却动乱。
【解析】“知”“存”各1分,句意通顺2分。
14.【参考答案】①举例子,如用比干、伍子胥等人的例子,证明圣明君王的重要性。②对比,将秦王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对臣子的态度对比,将应侯与商君、吴起、大夫种的功劳和对比,指出应侯已身处危境。③假设,假设应侯不辞官与辞官的两证结局,构成对比,促使应侯下定决心辞官。(任意答出两点,指出手法+简要分析,1点答全1分,两点答全3分。)
【解析】此题问的是“用什么方法说服”,其实就相当于在考查说理论证的手法。通过对蔡泽说辞的分析,不难看出举例、对比、类比、假设等说理的方法。
【参考译文】
蔡泽被赵国驱逐,听说秦相应侯范睢任用郑安平、王稽,两人都犯下了重罪,范睢内心惭愧。蔡泽便决定西行入秦,去拜见秦昭王,让人扬言以激怒范雎说:“燕国蔡泽,是天下雄辩豪杰之士。只要他一见到秦王,秦王必定任命他为相国,夺去范睢的位置。”
范睢听说之后,就派人找来蔡泽,蔡泽见范睢,行拱手礼,范睢本来就很不高兴,等见到蔡泽,蔡泽又倨傲无礼。应侯于是责问蔡泽说:“你曾扬言将取代我担任秦国相国,有没有这回事呢?”蔡泽回答说:“是这样的。”范睢说:“我愿意听听你的说法?”
蔡泽说:“君主圣明,臣子贤能,这是天下的大福ꎻ国君明智,臣子正直,这是一国的福气ꎻ父亲慈爱,儿子孝顺,这是一家的福分。比干忠诚却不能使殷商存续,子胥智慧/有智谋却不能使吴国生存,申生孝顺,晋国却动乱。这些国家虽然有忠臣孝子,国家仍然不免灭亡骚乱,这是什么道理呢?主要是没有明君、贤父来采纳的缘故。”范睢认为蔡泽的话很对。
蔡泽趁机说:“商鞅、吴起、文种,他们作为臣子,竭尽忠诚建立功绩,那是令人仰慕的。然而阁下奉事的君主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相比,究竟谁更善待臣子呢?”范睢说:“不知道怎么样。”
蔡泽说:“当然,您的君主亲近忠臣,是超不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的。而您事奉君主,并没有超过商鞅、吴起、文种。但是您的地位和俸禄,以及家中的财富都已经超过他们三人,然而您还是不隐退,我深为您感到危险。万物都是盛极而衰,这乃是自然规律。商鞅为秦孝公在诸侯之间建立了威权,成功之后,竟遭车裂。吴起为楚悼王往南攻打扬越,往北吞并陈、蔡,大功已经建立,最后却被分尸。越大夫文种,为越王勾践击败吴国生擒吴王夫差,完成了越国霸王功业,勾践最终背弃君臣之义杀掉了他。这三位贤臣,都是因为功成而不身退,才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如今阁下当了秦国相国,使天下诸侯都畏惧秦国,您的功勋已到顶峰了。如果这时不隐退,商鞅、吴起、文种的下场就是您的结局!您为何不在此时归还相印,让贤能的人接受相国一职?您自己可长久的享受应侯爵位,世代延续。这与最终遭灾祸相比,哪一个更好?”范睢说:“先生的说法太有道理了。”于是请蔡泽入座,待以上宾之礼。
过了几天,范睢入朝拜见昭王,对他说:“有位新从山东来的客人蔡泽,其人雄辩,臣见过很多人,没有比得上他的,臣也自愧不如。”于是昭王召见蔡泽,与他交谈,昭王十分赞赏他,拜为客卿。范睢趁机称病,请求归还相印。昭王对蔡泽的计谋十分欣赏,任命他为相。蔡泽助秦昭王向东吞并了东周国。
相关阅读
1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2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3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4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5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6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