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圣人之所为恶夫异端尽力而排之者,非异端之能乱天下,而天下之乱所由出也。
昔周之衰,有老聃、庄周、列御寇之徒,更为虚无淡泊之言,而治其猖狂浮游之说,纷纭颠倒,而卒归于无有。由其道者,荡然莫得其当,是以忘乎富贵之乐,而齐乎死生之分,此不得志于天下,高世远举之人,所以放心而无忧。虽非圣人之道,而其用意,固亦无恶于天下。
自老聃之死百余年,有商鞅、韩非著书,言治天下无若刑名之贤,及秦用之,终于胜、广之乱,教化不足,而法有余,秦以不祀,而天下被其毒。后世之学者,知申、韩之罪,而不知老聃、庄周之使然,何者?仁义之道,起于夫妇、父子、兄弟相爱之间;而礼法刑政之原,出于君臣上下相忌之际。相爱则有所不忍,相忌则有所不敢。夫不敢与不忍之心合,而后圣人之道得存乎其中。
今老聃、庄周论君臣、父子之间,泛泛乎若萍浮于江湖而适相值也。夫是以父不足爱,而君不足忌。不忌其君,不爱其父,则仁不足以怀,义不足以劝,礼乐不足以化。此四者皆不足用,而欲置天下于无有。夫无有,岂诚足以治天下哉!商鞅、韩非求为其说而不得,得其所以轻天下而齐万物之术,是以敢为残忍而无疑。
昔者夫子未尝一日敢易其言。虽天下之小物,亦莫不有所畏。今其视天下眇然若不足为者,此其所以轻杀人欤!
太史迁曰:“申子卑卑①施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②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尝读而思之,事固有不相谋而相感者,庄、老之后,其祸为申、韩。由三代之衰至于今,凡所以乱圣人之道者,其弊固已多矣,而未知其所终,奈何其不为之所也。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注)①卑:奋勉貌。②礉(hé):严苛。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齐乎死生之分 齐:把……看成一样。
B.而天下被其毒 被:蒙受。
C.义不足以劝 劝:劝导。
D.事固有不相谋而相感者 感:感悟。
15.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其用意,固亦无恶于天下 旬有五日而后反
B.有老聃、庄周、列御寇之徒 此亦飞之至也
C.相爱则有所不忍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而后圣人之道得存乎其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老聃、庄周等人倡导淡泊虚无学说,使人们淡化了富与贵、生与死界线。
B.商鞅、韩非子著书立说,推崇“刑名”并用于秦,法治有余教化不足而遗祸百姓。
C.苏轼认为佛道两家跟儒学不可调和,学佛道者无伦理观念,轻视万物,搞乱社会。
D.本文结构严谨,先述“天下之乱所由出”的观点,后阐释“由出”的对象、原因,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1)圣人之所为恶夫异端尽力而排之者,非异端之能乱天下。
(2)今其视天下眇然若不足为者,此其所以轻杀人欤!
1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申 子 卑 卑 施 于 名 实 韩 子 引 绳 墨 切 事 情 明 是 非 其 极 惨 礉 少 恩 皆 原 于 道德 之 意。
答
14.C项,“劝:劝导”错误,“义不足以劝”的意思是:道义不足以鼓励。所以“劝”的意思是“鼓励、勉励”
15.D(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B项,第一个“之”,代词,“这”的意思;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C项,第一个“则”,连词,表假设关系;第二个“则”,连词,表转折关系。
D项,两个“乎”,都是介词,“在”的意思。)
16.C项,“学佛道者无伦理观念,轻视万物,搞乱社会”错误,文中所说未涉及“佛”。C错误。
17.(1)圣人之所以尽力做排除世间恶人和各种异端邪说这件事,并不是异端邪说能使天下大乱。
(2)现在他们把天下人看得很渺小,好像微不足道,这正是他们敢于轻易杀人的原因吧!
18.申子卑卑/施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
翻译:
圣人之所以厌恶异端尽力而排的人,不是异端的能使天下混乱,而天下的祸乱由此出现了。
从前周朝衰落,有老聃、庄周、列御寇的人,更为虚无淡泊的话,而对付那些猖狂浮游的说法,纷纷纭纭颠倒是非,而最终归于无有。从这个原则的,摇摆不恰当,因此忘掉富贵的乐趣,而齐了生死之分,这不得志于天下,高世远举的人,为了放心而无忧。虽然不是圣人之道,而他们的用意,本来也没有得罪天下。
从老子的死后一百多年,有商鞅、韩非著作,说起治理天下没有比刑名之贤,等到秦国用它,最后在陈胜、吴广的混乱,教化不足,而法有多,秦国用不到,而天下深受其害。后世的学者,知道申、韩的罪,却不知道老聃、庄周的造成。什么样的人?仁义之道,起源于夫妇、父子、兄弟相爱的机会;而礼法刑政的原,出于君臣上下互相猜忌的时候。相爱就有些不忍心,相互猜忌就有不敢。那些不敢与不忍心相结合,然后圣人之道能够保存在其中。
现在老子、庄子论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就像水上的浮萍浮游在江湖却恰巧碰上了。那是因为父亲不值得爱,而你不必忌讳。不嫉妒他的君王,不爱他的父亲,那么仁慈不足以怀,道义不足以鼓励,礼乐不足以化。这四个方面都不值得用,而想把天下安置在没有有。如果没有有,这的确足以治理天下呢?!商鞅、韩非请求为他的理论而得不到,正确地轻视天下而齐万物的方法,因此不敢为残忍而毫无疑问。
从前,孔夫子未曾有一天改变他的话。虽然天下的小东西,也不能不有所畏惧。现在他们看待天下渺小得好像不值得做的,这就是他轻易杀人吗!
太史令司马迁说:“申不害奋勉貌,在名与实施。韩非绳墨,一切事情的真相,第二是非,他非常残酷严苛少恩德,都源于道德的意。”曾经读过而想到的,事情本来就有不相谋而相互感应的,庄子、老子的后面,其灾祸为申、韩。从三代的衰落到现在,凡是用来扰乱圣人之道的人,这些弊端已经够多的了,而不知道他的下落,为什么他不为他所的。
相关阅读
1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2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
3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4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5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6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