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兴师而伐吴,不胜,栖于会稽阅读答案与翻译-分析吴国被灭的原因

发布时间: 2023-01-27
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兴师而伐吴,不胜,栖于会稽。后与范蠡入宦于吴。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后二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其可乎?”对曰:“人事至矣,天应未也,王姑待之。”王曰:“诺。”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对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曰:“今岁晚矣,子将奈何?”对曰:“微君王之言,臣故将谒之。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王曰:“诺。”遂兴师伐吴,至于五湖。吴人闻之,出而挑战。王弗忍,欲许之,范蠡进谏曰:“今其来也,刚强而力疾,王姑待之。”王曰:“诺。”弗与战。居军三年,吴师自溃。吴王使王孙雒行成于越,请复会稽之和。王弗忍,欲许之。范蠡进谏曰:“君王其忘会稽之事乎?”王曰:“诺。”不许。使者往而复来,辞愈卑,礼愈尊,王又欲许之。范蠡谏曰:“孰使我蚤朝而晏罢者,非吴乎?与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吴耶?夫十年谋之,一朝而弃之,其可乎?王姑勿许,其事将易冀已。”王曰:“吾欲勿许,而难对其使者,子其对之。”范蠡以应使者,使者辞反。范蠡不报于王,击鼓兴师以随使者,至于姑苏之宫,不伤越民,遂灭吴。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王曰:“不穀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节选自《国语·越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
B.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
C.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
D.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兴师”指发动军队,“师”与《师说》中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的“师”含义不同。
B.“不穀”的本意是不结果实,和孤、寡意思相并列,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
C.“晏罢”指很晚退朝,“晏”与《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晏”含义相同。
D.“王姑待之”指大王姑且再等一等,“姑”与《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的“聊”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越王即位三年后出兵伐吴失败,之后与范蠡一起给吴王做仆隶,归国后密切关注吴国动向,虽复仇心切,但他能够听取范蠡的意见,静待时机。
B.范蠡思虑周全,善于审时度势,他既能从多方面考虑越王伐吴时机的合理性,进而劝谏越王做出正确选择,也能冷静应对吴国的挑衅。
C.灭吴之事,范蠡功不可没,但其始终未忘君王在吴国所受的侮辱和自己作为臣子的应尽之责,没有居功自傲,最终选择了辞别越王,泛舟远游。
D.面对越国的讨伐,吴国只得两次卑辞尊礼遣使求和,范蠡跟在使者的后面直接向吴国发兵,一直追到王宫之上,最终吴国不战而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
(2)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14.吴越争霸,请从吴国的角度分析其被灭的原因。(3分)


10. B
【解析】句意:范蠡回答说:“我听说,做臣子的,如果国君忧虑,臣子就要为国君分担忧虑并为国君操劳,如果国君受到了侮辱,臣子就要为国君而死。当年,国君您在会稽时遭受兵败之辱。那个时候我之所以没有为您去死,是为了留着性命报仇。”“君忧臣劳”与“君辱臣死”是对称结构,各自成句断开,排除AC;“于会稽”是“辱”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11.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晏”是和悦的样子。句意:少年时我和你一起愉快地玩耍,说说笑笑,和和乐乐。与文意含义不同。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的“师”指老师。句意: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D “聊乘化以归尽”意思是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12. D(“不战而败”错误,原文“不伤越民,遂灭吴”是说越国的兵员几乎没有什么伤亡,就灭掉了吴国,没有说吴国是不战而败。)
13.(1)我听说顺应时机,就像救火和追击逃亡者一样,跌跌撞撞地奔跑,只怕来不及。
(“从时”,顺应时机、捕捉机遇1分;“蹶”,跌倒1分;“趋”,奔跑、疾走1分;“及”,赶得上1分)。
(2)如今事情已经完成,我请求补上我原本在会稽就应该受到的惩罚。于是范蠡就乘着小船在五湖上乘舟泛游而去,没有人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
(济,完成1分;遂,于是1分;莫,没有人1分;大意1分)
14.吴国被灭既有其君主纵情声色(1分),不顾念百姓的内因(1分),也有天应惩罚的外因(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越王勾践继承王位后的第三年就发动军队攻打吴国,没有战胜,就退守在会稽。后来与范蠡到吴国任职为官。三年以后,吴王打发他们回国。又过了二年,越王召见范蠡,向他请教说:“前次我同你商讨报复吴国,你说还不可以。如今吴王整日里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不顾百姓的疾苦,您看现在可以讨伐吴国了吗?”范蠡说:“人事方面的机会已经到了,只是上天还没有征兆,君王您请再耐心等待机会吧。”越王勾践说:“好吧。”又过了一年,越王召见范蠡,向他请教说:“如今吴国天灾严重,稻和蟹都吃得没有剩余了,你看现在可以行动了吗?”范蠡答道:“上天的报应可说已经来到了,可是人事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君王还是再等一等吧。”到了这年的九月,越王召见范蠡,向他请教说:“如今一年快要完了,你看怎么办呢?”范蠡说:“君王不说这话,我也要请求君王攻打吴国了。我听说,利用时机,就像救火和追击逃亡者一样,跌跌撞撞地奔跑,只怕来不及。”越王说:“好。”于是马上起兵攻打吴国,进军到五湖。吴国人听说越军来了,出兵挑战。越王按捺不住,准备答应交战。范蠡进谏说:“如今敌方的来势凶猛而迅速,君王还是暂且等一等吧。”越王说:“好。”于是没有和吴军交战。越王出兵围困吴国三年后,吴军终于自己崩溃了。吴王派王孙雒向越国求和,请求恢复当年在会稽实行的和好。越王有点不忍心,打算答应讲和。范蠡进谏说:“君王难道忘记了在会稽蒙受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说:“好吧。”于是没有答应同吴国讲和。吴国的使者离开后没多久,又返回了越国,这一次,求和措辞比上一次更加诚恳卑微,礼节也比上一次更加恭敬。越王勾践又打算答应吴国的求和。范蠡进谏说:“是谁让我们清早就上朝,到夜晚才下朝,整日里忧心国事,不就是吴国吗?同我们争夺三江五湖利益的,不也是吴国吗?我们为了复国辛辛苦苦地谋划了十年,只在这一日之间就放弃前功,这样做怎么可以呢?至于讲和,君王您姑且不要答应他们,这样事情就容易有转机了。”越王说:“我也想过不答应,可我为难于不知道该怎么答复他,这样吧,你替我去答复他吧。”于是范蠡去回复吴国的使者,使者只好告辞回去。范蠡没有向越王报告情况,而是擂起了战鼓,跟在吴国使者的后面直接向吴国发兵,一直追到吴国姑苏台的王宫之上,就这样,越国的兵员几乎没有什么伤亡,就灭掉了吴国。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返回五湖,这时范蠡向越王勾践请辞,说:“国君您努力勤勉治理国家吧,我就不回越国了。”勾践很诧异地问道:“我很疑惑先生您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范蠡回答说:“我听说,做臣子的,如果国君忧虑,臣子就要为国君分担忧虑并为国君操劳,如果国君受到了侮辱,臣子就要为国君而死。当年,国君您在会稽时遭受兵败之辱。那个时候我之所以没有为您去死,是为了留着性命报仇,如今大仇已报,我请求补上我原本在会稽就应该受到的惩罚。”于是,范蠡就乘着小船在五湖上乘舟泛游而去,没有人知道他最终去了哪里。



相关阅读
1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2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3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4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5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6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