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国语·晋语》)
【注】1①象:征兆。②櫜鞬:箭囊弓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侵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
B.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
C.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
D.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适,往、到。它和《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中的"适"意义用法相同。
B. 再拜,指拜两次。这和《鸿门宴》中张良所说"再拜献大王足下"的意思一致。
C. 乘,古代一车四马叫"一乘"。文中的"有马二十乘"意即二十辆车、八十匹马。
D. 三舍,九十里。古时行军三十里则驻扎,日行三十里则一宿,故三十里为一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公子重耳在狄国流亡了十二年,狐偃认为这时已经具备了远行的条件,建议到齐国去寻求机会。
B. 路过五鹿时,农夫拿土块给公子重耳,子犯不以为忤,说这是上天的恩赐,是夺得政权的征兆。
C. 公子重耳到齐国后,贪图安逸,想要老死于齐国,齐姜氏深明大义,极力劝说他马上离开齐国。
D. 公子重耳到秦国后,秦伯送给他五个婢女,其中包括自己的女儿,并护送他渡过黄河回到晋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
(2)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14.文中哪些情节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关联?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0.C【解析】“出亡”是出逃之意,中间不宜断开。“往”与“若”相连后,语意不明,它做“不可以困”的中心词。“晋”应作“近”的宾语,而不能做“走”的主语。
11.A【解析】“吾不适齐楚”的“适”意思是到、前往,《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中的“适”意为女子出嫁。
12.D【解析】“秦伯送给他五个婢女”错,“归”,古时称女子出嫁。应为“秦伯将五个女子嫁给她”。不是做婢女。)
13.(1)如果将来事业不成功,我即使吃你这当舅舅的肉,怎么能满足呢!(也不会满足啊。)
(4 分。“如果”“成功”“满足”各 1 分,句意 1 分。)
(2)秦国、晋国是同等的国家,为什么瞧不起我?
(4 分。“同等(匹敌,地位相当)”“为什么(凭什么)”“瞧不起(鄙视)”各 1 分,句意 1 分)
14. ①晋公子重耳出逃经过郑国时,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对应:以其无礼于晋);
②晋公子重耳回国后,秦国、晋国结为盟国(对应:晋侯、秦伯围郑)。(3 分。一点 1分,两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晋献公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离开晋国逃亡,通过占卜要到齐国或楚国。狐偃说:“齐国、楚国道路遥远,不可以在处于困境时投奔,按我的考虑,还是到狄国去,狄国接近晋国,容易到达。”于是就到狄国。公子在狄国生活了十二年,狐偃说:“当初我们不到齐国、楚国去,是避免路途遥远。现在我们的力量已经蓄积了十二年,可以远行了。齐侯年纪老了,但是他想和晋国交好。”大家都认为说得对。于是就出发了。路过五鹿时,他们向田地里的农夫讨吃的。农夫拿起土块给他们,公子重耳大怒,要拿鞭子鞭打农夫。子犯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农夫把土块给我们表示归服公子,我们还想求什么呢?上天注定的事一定先有征兆,您一定会获得这块土地。你们大家记住我这话。”重耳于是拜了两拜,行稽首礼,接受土块把它装进车里。于是到齐国去。齐侯为他娶妻,待他很好。赠送给他二十辆马车八十匹马,重耳心满意足表示要在齐国住到老死。他说:“人活着就是图安乐,谁还去想其他什么呢?”
齐姜氏劝他说:“齐国的政治衰败了,晋国君主昏庸无道很久了,时机已经来到了,公子复国的日子快到了。做国家的君主可以拯救百姓,却要放弃这个机会,那简直不算人了。政局败坏的环境不适宜久住,有利时机不可错过,安于现状的情况不能再继续,您一定要赶紧离开齐国。”公子重耳不听。姜氏与子犯商量,把公子灌醉后载在车上离开齐国出发。公子酒醒后,便操起戈追打子犯,说:“如果将来事业不成功,我即使吃你这当舅舅的肉,也不会满足啊。”一行人继续前等开。路过卫国,卫文公有邢国、狄国的进攻的忧虑,不能按礼节接待他们。路过郑国,郑文公也不按礼节接待他们。郑国大夫叔詹说:“如果不能按礼仪接待他们,就请您把他们杀掉。”郑文公不听。于是到了楚国,楚成王按照周礼接待重耳。举行过招待仪式之后,楚成王问公子重耳说:“您如果能回到晋国当国君,拿什么来报答我?”
公子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回到晋国当国君,将来晋、楚之间不幸发生战争,双方军队在中原交会,我一定让晋国军队退兵九十里。仍然不能获得您的谅解,那么我只好左手握着马鞭和雕弓,右手摸着箭囊弓袋,来和您周旋。”秦伯派人到楚国召请公子重耳,楚王用丰厚的礼物送公子到秦国。秦伯将宗族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自己的女儿怀嬴也在内。公子重耳让怀嬴捧着盛水的器具倒水给他洗手,洗完挥手让她走开。怀嬴生气地说:“秦国、晋国是同等的国家,为什么瞧不起我?”公子重耳害怕了,连忙除去衣冠自囚表示听从秦穆公的惩罚。秦伯接见公子重耳说:“使公子受屈辱,这是我的罪过啊。听凭公子的处置。”十月,晋惠公去世。十二月,秦伯护送公子渡过黄河回到晋国。辛丑这天,秦、晋两国大夫在郇地结盟。

相关阅读
1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2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3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4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5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6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