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
“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秦。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
“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臣以为计无便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
楚王曰:“楚国僻陋,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壁于秦王。
(节选自《战国策》)
材料二: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橐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节选自《战国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横,与合纵对应。“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一强,秦;众弱,六国。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其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用来泛指国家。
C.昆弟,意同仲昆。仲,古义兄也,胞兄;昆,弟弟的意思;如“伯仲昆季”。昆仲比喻两者关系亲密友好。
D.寡人,寡德之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中国古代讲究“以德配天”;这是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为计无便/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
B.臣以为计无便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
C.臣以为计无便/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
D.臣以为计无便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
1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以决事”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中“须”字含义不相同。
B.“无所终薄”与“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两句中“薄”字含义相同。
C.“山东之国”与“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两句中“山东”词含义相同。
D.“从合则楚王”与“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两句中“王”字含义不相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
(2)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
15.试简要分析两段材料第1节说辞的内容、语气及末段楚王听后的反应。
答
11.C.“仲,古义兄也,胞兄;昆,弟弟的意思”错,“昆”古义兄也,胞兄。“仲”则是弟弟的意思。
12.D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所以我国秦王派我出使贵国,呈献国书,使者车辆跟从,恭候您的决定。
“臣”作主语,“以为”作谓语,“计”作宾语,“无便与此者”是“计”的后置定语,故其后应断开,排除A C;
“使”作谓语,“使臣”作宾语,“使使臣”中间 不能停顿,排除B。
故选D。
13.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A.正确,两句中“须”字含义不相同。
“须”,动词,等待。“须以决事”,句意:恭候您的决定。
“须”,副词,应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句意: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B.正确,两句中“薄”字含义相同,都作动词,都译为“迫近”。。
“无所终薄”,句意:始终没有依凭归宿。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句意: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
C.正确,两句中“山东”含义相同,都译指崤山以东。
“山东之国”,句意:崤山以东的国家。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句意:假使拿崤山以东的各个国家与陈涉的军队比较长短,较量一下权势,衡量一下军力。
D.错误,两句中“王”字含义相同,都作动词,都译为“称王”。
“故从合则楚王”,句意:因此合纵联盟成功,那么楚国就可以称王。
“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句意:他施行仁义因而感化了西戎,于是称王天下。
故选D。
14.(1)法令严明,士卒不惧艰难,以拼死作战为乐。国君严肃而又英明,将帅足智多谋而又勇武。即使秦国不出兵,夺得常山的险隘就像卷席那样地轻而易举。
(2)然而韩、魏迫于秦国的威胁,不可以和他们作深入地策划,恐怕有叛逆的人泄露给秦国,以致计谋还没有付诸实行,国家就因此面临危险了。
15.①张仪说楚王:以秦国的强大进行威胁恐吓,明示合纵的后果。楚王听后畏惧之情溢于言表,并当即给秦送上礼物。
②苏秦说楚王:指明楚国自身的优势,鼓励楚王合纵。楚王听后,面对外患内忧,无计可施,只好听从。
③两人都有极强的目的性,最终迫使、引诱楚国就范。他们或威逼恐吓,或利益诱惑。威逼是为了强迫楚国放弃与秦国敌对的外交政策;利益诱惑是为了建立合纵联盟。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既”,已经、以后;“乐”, 以……为乐;“知”,智慧;“虽”, 即使;“席”,像卷席那样。
(2)“患”, 威胁;“谋”,谋划;“反人”, 叛逆的人;“发”,实行。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根据“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概括:张仪说楚王:以秦国的强大进行威胁恐吓,明示合纵的后果。
根据“乃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可知,楚王听后畏惧之情溢于言表,并当即给秦送上礼物。
(2)根据“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橐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概括:苏秦说楚王:指明楚国自身的优势,鼓励楚王合纵。
根据“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可知,楚王听后,面对外患内忧,无计可施,只好听从。
(3)两人或威逼恐吓,或利益诱惑。威逼是为了强迫楚国放弃与秦国敌对的外交政策,利益诱惑是为了建立合纵联盟。二人的游说都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最终迫使、引诱楚国就范。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张仪为秦国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游说楚王说:“秦国土地占有天下之半,武力可与诸侯对抗,靠着山,环着河,四边都有险要的屏障,国防牢固。还有百万英勇战士,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堆积如山丘。法令严明,士卒不惧艰难,以拼死作战为乐。国君严肃而又英明,将帅足智多谋而又勇武。即使秦国不出兵,夺得常山的险隘就像卷席那样地轻而易举。(这样)折断了天下的脊梁,天下诸侯后来臣服的人必然先遭灭亡。再说,搞合纵联盟的人,无异于驱赶群羊去进攻猛虎。羊敌不过虎是很明显的。现在大王不与猛虎结盟,却与群羊为伍,我认为大王的策略错了。
“总的说来,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国力量相等,互相争夺,势不两立。如果大王不与秦国联合,秦国出兵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党要道就被切断;他们出兵河东,占据成皋,韩国必然入秦称臣。韩国投降秦国,魏国也必然跟着归顺秦国。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魏又进攻楚国的北边,楚国怎能没有危险呢?”
“现在,秦、楚两国接界,就地理形势而言本应是友好的国家。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让秦太子到楚国作人质,让楚太子到秦国作人质,让秦女做大王的侍奉洒扫之妾,并献出一万户大邑,作为大王的沐浴之邑,秦、楚两国结为兄弟之邦,永远互不侵犯。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所以我国秦王派我出使贵国,呈献国书,使者车辆跟从,恭候您的决定。”
楚王说:“楚国地处穷乡僻壤,我年幼无知,不懂得国家的长远大计。现在承蒙您的英明教导,我听后愿把国事委托给您。”于是他派遣出使车百辆,将鸡骇犀,夜光宝璧进献给秦王。
材料二:
苏秦为赵国策划合纵联盟,去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您是天下的贤主。楚国方圆五千里,战士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十年开支,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凭楚国这样强大,大王这样贤能,天下无敌。可现在您却打算听命于西方的秦国,那么诸侯们也就无一例外地去朝拜秦国的章台之下了。秦国最忧虑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则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这是楚、秦两国势不两立的态势。所以为大王考虑最好的策略,不如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
“大王您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我可以让崤山以东之国,一年四季都来进贡,以承蒙大王的英明的决定,会将国家、宗庙都委托给楚国,训练士兵,听任大王使用。大王如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那么韩、魏、齐、燕、赵,卫各国的歌女、美人必定会充满您的后宫;赵、代郡的良马、一定会充满您的马厩。因此合纵联盟成功,楚国就可以称王;连横阵线成功,秦国就会称帝。现在您放弃称王、称霸的大业,反而落个侍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大王您不会有这种做法的。”
楚王说:“我国西边和秦国接壤,秦国有夺取巴、蜀,吞并汉中的野心。秦是虎狼一样凶恶的国家,是不可以亲近的。韩、魏迫于秦国侵害的威胁,不可以和他们作深入地策划,恐怕有叛逆的人泄露给秦国,以致计谋还没有付诸实行,而国家就面临危险了。我自己估计,让楚国对抗秦国,不一定取得胜利。在朝廷内和群臣谋划,他们又靠不住。我躺在床上睡不安稳,吃东西也感觉不到香甜,心神恍惚,好像挂在空中的旗子,始终没有依凭归宿。现在您想统一天下,安定诸侯,拯救危国,我愿意恭恭敬敬地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
相关阅读
1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2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3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4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5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6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