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发布时间: 2023-03-31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璟于门下过官①;知古衔之。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春,正月,癸卯,以卢怀慎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史,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注】①过官:唐制,吏部、兵部六品以下的官员必通过门下省审定,量其阶资,较其才用,若拟职不当,随其优劣退回再衡量,称过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B.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C.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D.怀慎清谨俭/素不营资产/虽贵为卿相所得/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所居不蔽风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隋唐京都在长安时,东都指洛阳。
B.工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屯田、水利等事。
C.癸卯:以干支循环组合是古代纪年、纪日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癸卯”指纪日。
D.管晏:管仲和晏婴的并称,二人皆为战国时齐国的贤相,《史记》中有“管晏列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崇让魏知古代理吏部尚书职务、主持东都的授选官吏事务、另委派宋璟负责审核他的工作,魏知古因此对姚崇心生不满。
B.皇帝信任且器重姚崇,曾召见姚崇询问姚崇儿子的品行,想授予他们官职,姚崇为此万分感激;但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C.皇帝听了姚崇的回答,认为姚崇公正无私,魏知古有负于姚崇的恩情,想要罢黜魏知古的职务,姚崇请求皇帝不要这样做。
D.皇帝非常关心姚崇,姚崇患疟疾期间,皇帝派遣使者去他所住的罔极寺,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达数十次之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
(2)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10.B 11.D 12.B
13.(1)如果由于臣的缘故而斥逐魏知古,天下的人一定会认为陛下是在偏袒臣,这样会累及圣上的德政。
(2)我把天下的事委托给姚崇,让你安坐于风雅之士和流俗之人中以德威服人罢了。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卢怀慎为官清廉谨慎,生活节俭朴素,从不谋求资财产业,虽然做了卿相的高官,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随时分送亲朋故旧,结果他自己的妻子儿女的生活不能免于饥寒,他所住的房子竟难以遮风挡雨。
“清谨俭素”均作“卢怀慎”的谓语,意为卢怀慎清廉谨慎节俭朴素,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随散”的宾语为“亲旧”,“妻子”为“不免饥寒”的主语,“亲旧”后面需要断开,排除A。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战国时”错误。管晏皆为春秋时齐国的贤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晏婴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想授予他们官职,姚崇为此万分感激,但他坚决推辞不肯接受”错误,文中皇帝的询问是想确认魏知古上报姚崇儿子向他求取请托的事是否属实,姚崇感激的是皇上不治儿子的罪,坚决请求皇上不要斥逐魏知古。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苟”,如果;“逐”,斥逐;“为私”,偏袒,偏护;“政”,德政。
(2)“委”,委托,委派;“坐镇”,驻于一地,亲临督促工作等;“耳”,罢了。

参考译文:
黄门监魏知古,本是小吏出身,凭借着姚崇的引荐,后来得以与姚崇同朝为相。姚崇内心里有些轻视他,因此让他代理吏部尚书职务,主持东都洛阳的授选官吏的事务,另外委派吏部尚书宋璟在门下省负责审定吏部、兵部拟定的六品以下职事官;魏知古因此对姚崇心生不满。姚崇的两个儿子在分设于东都洛阳的中央官署任职,倚仗其父对魏知古有恩,大肆揽权,为他人私下向魏知古求官;魏知古回到长安后,把这些事全都告诉了皇帝(唐玄宗)。过了几天,皇帝漫不经心地向姚崇问道:“您的儿子才干品性怎么样?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啊?”姚崇揣摸到了皇帝的心思,便回答说:“臣有三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在东都任职,他们为人欲望很大,行为也很不检点;现在他们一定是有事私下嘱托魏知古,只不过是臣没有来得及去询问他们而已。”皇帝原先以为姚崇一定会为他的儿子隐瞒,在听了他的这番回答之后,高兴地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姚崇回答说:“在魏知古地位卑微之时,臣曾经多方关照他。臣的儿子非常愚鲁,认为魏知古一定会感激臣的恩德,容忍他们为非作歹,所以才敢于向他请托干求。”皇帝因此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看不起魏知古的忘恩负义,想要罢黜他的职务。姚崇坚决地请求玄宗不要这样做,他说:“此事乃是臣的两个儿子有罪,破坏了陛下的法度,陛下赦免他们的罪过,臣已经是感到万幸了;如果由于臣的缘故而斥逐魏知古,天下的人一定会认为陛下是在偏袒臣,这样会累及圣上的德政。”皇帝沉吟了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请求。辛亥(二十五日),魏知古被免去相职,改任工部尚书。春季,正月,癸卯(二十日),皇帝任命卢怀慎为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卢怀慎为官清廉谨慎,生活节俭朴素,从不谋求资财产业,虽然做了卿相的高官,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随时分送亲朋故旧,结果他自己的妻子儿女的生活不能免于饥寒,他所住的房子竟难以遮风挡雨。姚崇死了一个儿子,请了十几天的假,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皇帝谢罪。皇帝对他说:“我把天下的事委托给姚崇,让你安坐于风雅之士和流俗之人中以德威服人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只用了一会儿工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脸上颇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说:“我做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比 ”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有无差别 ”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施行于后世,尚且能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匡救时下的宰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扔下手中的笔说:“一位匡救时下的宰相,难道就很容易找到吗!”姚崇自己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中,因身患疟疾向皇帝请假。皇帝屡次派使者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日竟达数十次之多。源乾曜上奏言事时,每当他的回答符合皇帝的旨意,皇帝总是说:“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如果有时的回答不符合皇帝的旨意,皇帝就说:“你为什么不事先与姚崇商量一下呢!”源乾曜也常常向皇帝道歉,承认确实是如此。朝中一有大事,皇帝就要让源乾曜到罔极寺询问姚崇的意见。



相关阅读
1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2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

3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4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5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6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