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独游雨岩阅读答案与解析-辛弃疾,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发布时间: 2022-03-19
生查子·独游雨岩 [注]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此词作于词人削职闲居、退居带湖期间。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前两句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走,倒影从溪水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
B .上片以溪为中心,用天、人、云三个意象烘托出一幅色调清雅的图画。
C .下片前两句另辟新境,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希望有相和者。
D .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虽抗金志向无法实现,但在山水之间找到归宿的豁达之情。
15 .赏析词作上片“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两句。


14 .D.“ 在山水之间找到归宿的豁达之情”错误。最后一句寄托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不改报国之志,而又孤独无援的忧郁之情。
15 .①行云本在天上,而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妙之处。②“天上有行云”承上补足“天在清溪底”句,启下引出“人在行云里”句。“人在行云里”中的“人”是遥应首句溪水中的“照影”,这才有了“在(水底天的)行云里”的视觉感受。③表现的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受和恬静愉悦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从语句含义的角度分析,“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是说“蓝天上有飘动的白云,人正行走在那飘动的白云里”,因为云倒映在水中,给人的感觉像是云和天在水里,这里体现了词人描摹景物的精妙之处。
从诗句结构的角度分析,正因为前面描述了“ 天在清溪底”(蓝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里),才会有此时看到的“天上有行云”的画面,照应了首句“溪边照影行”,眼前所见即所照之“影”;同时,后面又引出了眼前“人在行云里”的奇妙感受,因此这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结构巧妙严谨。
从揭示人物情感的角度分析,这两句描写游人的身影、碧蓝的天空、飘动的浮云,都通过清清的溪水映现出来,整个画面非常生动迷人,让人产生“ 人在行云里”的美妙感受。有从中可以看出,此时词人的心境是恬静而愉悦的。


相关阅读
1 定风波·暮春漫兴阅读答案-辛弃疾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①,唯有,茶瓯②香篆③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 【查看全文】

2 瑞鹤仙·赋梅阅读答案-辛弃疾

瑞鹤仙赋梅 辛弃疾 雁霜【1】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 【查看全文】

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阅读答案-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查看全文】

4 酒泉子·无题翻译赏析_酒泉子·无题原文_作者辛弃疾

《酒泉子无题》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查看全文】

5 浣溪沙·黄沙岭翻译赏析_浣溪沙·黄沙岭原文_作者辛弃疾

《浣溪沙黄沙岭》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寸步人间百尺楼。孤城春水一沙鸥。天风吹树几时休。 突兀趁人山石狠,朦胧避路野花羞,人家平水庙东头。 【前言】 【查看全文】

6 《满江红·山居即事》阅读答案-辛弃疾

满江红山居即事 宋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