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乐(节选)阅读答案-萧红

发布时间: 2020-05-08
马伯乐(节选)
萧红
一个说:
“到了汉口,你应该买块膏药贴上。”
一个说:
“到了汉口,你应该买瓶虎骨酒喝了。”
大概这船,用不了一个钟头,就可以靠岸的。但是人们都不怎么高兴,人们的嘴里都在嘟嘟着。
有的说:
“这样的船,就不该载客。”
有的说:
“这样的破船,还不如老水牛,还要船票钱……
另一个接着说:“不但要船票钱,好嘛!船底一朝天还带要命的。”
在舱里的船老板,听到他们嚷嚷好些时候了,最后,他听到他们越嚷嚷越不像话了,且有牵涉到这船要出乱子的话。船老板就把头从舱底的小扶梯间探了出来。开初他静静听了一 会,而后他发表了一篇演说:
“咱们是用木船的国家呀!咱们只配用木船。现在有了汽船了,虽然不好,但总算是汽船呀!虽然说是太慢,但总比木船快呀!诸位不要凭感情用事,要拍一拍良心,人总是有良心的。吹毛求疵,那是奸徒之辈。在我全国上下一心抗敌的时候,不怕任何艰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才是我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才配做黄帝的子孙。”
船老板的演说,演完了,把头缩回去了,刚刚下到了舱底。
刚睡醒的马伯乐瞪着通红的眼睛问着:
“什么事?”
船老板把两手指放在自己的鼻子尖上,笑得端着肩膀缩着脖,说:
“我两千块钱兑过来的这小破船,我保了八千块钱的险呢。这船翻了,我去领保险费。这船不翻,跑一趟就对付二三百……老弟,你说够本不够本……”
船老板还在马伯乐的肩膀上拍了一下。
马伯乐本来要骂一声“真他妈的中国人”,但经过一拍,他觉得老板是非常看得起他, 于是他觉得船老板这人是多么坦白呀!是一个非常正大光明的敢做敢为的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一个天真的人。于是马伯乐就问:
“是哪一家保险公司呢?像这样的船,保险公司肯保吗?”
“通融啦!中国的事,一通融还有不行的吗?”船老板说得高兴了,于是又拍着马伯乐的肩膀,甜蜜蜜地自信地说:“中国无论什么事,一通融是没有不行的哪,老弟!”
正说得热闹之间,马伯乐太太来了,她抱着小雅格,牵着约瑟,从小扶梯上扑扑腾腾地走下来了。走下来一听,他们正谈着这船的问题。
太太是很胆小的,坐火车就怕车出轨,乘船最忌讳船翻。但船老板说完之后,却很冷静的,似乎把生命置之度外了。她向马伯乐说:
“保罗,你看看人家,人家有两千块钱,一转眼就能够赚两万……你就不会也买这样一条便宜的船,也去保了险。不翻,一趟就是二三百,翻了就去领保险费。”
马伯乐说:
“这是良心问题。”
太太说:
“什么良心问题?”
马伯乐说:
“船翻了不淹死人吗?”
太太说:
“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逃起难来还怕死吗?”
船老板在一边溜着缝说:
“说得对呀,买一只船做做好事,多救几条命也是应该的。”
马伯乐转转通红的眼睛说:
“也是!”
这时候在甲板上又有些人在骂着,在说着疙疸话。船老板越听越不入耳,又从扶梯上去,又要发表谈话。
这时候有几位伤兵弟兄,就首先招呼着说:
“听老板发表演说啦!”
于是果然展开了一个很肃静的场面。老板第一句就说:
“我为的什么?”而后很沉静他说了第二句,“诸位是为的逃难,是想要从危险的地方逃到安全的地方去。而我呢,南京一趟,汉口一趟,我是为的什么?我是为的诸位呀!换句话说,我就是为的我们的国家民族,若不然,我们何必非干这行子不可呢?就说我这只船吧,载点别的什么货物不行吗?难道不载客人就烂到家里了吗?不过就是这样,在国难的时候,有一分力量就要尽一分力量,有枪的上前线,没枪的在后方工作。大家在逃难的时候,忍耐着一点,也就过去了,说三道四,于事无补,白起摩擦,那是汉奸行为。人要有良心,不然我为的什么?”
船老板一边说着,一边拍着胸脯,凛然一股正气,把船上所有的人都说服了,说得个个目瞪口呆,有的感动得悲从中来,含着两泡眼泪,说:
“中国亡不了……”
听了船老板这样反复的坚强的宣言,人们都非常感动。至于这船的“破”,这船的“慢”, 那些小节目,人们早抛开了,只是向着中国整个的远大的前程迈进着。
这时候,大江上的波浪一个跟着一个滚来,翻着白花,冒着白沫,撞击着船头。从正面望去,这江也望不到尽头,那遥远的地方也是一样起着白烟,那白色的烟雾,也是沉默不语的。它已经拟定了,假若来了“难船”, 它非吞没了它不可。
1941年1月(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的场景描写,生动直接,既让读者可以快速地进入故事设定的情境之中,也表现了船上旅客的辛苦和不满。
B.“良心”一词在人物对话中多次出现,有的是本心流露,有的虛情假意,其中马伯乐说:“这是良心问题”属于前者。
C.小说节选部分将主要情节安排在一艘逃难的破船上,情节紧凑集中,一波三折,随着矛盾的缓和活画出一幅众生相。
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是一幅迷茫静寂的画面,有象征意味,“它非吞没了它不可”暗含绝望,暗示人们的不幸命运。
8.本文语言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评论说萧红的这部作品写出了当时大众的国民性,请结合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分析。(6分)


7.D (“静寂”不恰当。)
8.①文章大量运用对话描写,有利于推进故事情节,展现人物个性。②船老板大段的演讲, 符合他看似正义凛然,实则虚伪无耻的人物特征,使其形象更鲜明。③文中语言描写大多具有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如“听老板发表演说啦!”“人要有良心,不然我为的什么?"
(答出一点2分)
9.①船老板:正气凛然的表演之下却是利欲熏心的猥琐,发国难财还要给自己戴一顶爱国 的“帽子”,表里不一,自私虚伪。
马伯乐:遇事时在本能上有未泯的良知,但人云亦云,冷漠逃避。
马伯乐太太:凡事胆小但利益面前却冷漠贪婪,自私自利。
乘船众人: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会不满、抱怨,但极易被愚弄、蒙骗。(分析出一个2分)



相关阅读
1 《陈州二绝》阅读答案

陈州二绝 孙方友 陈州县志上,写有城西五里傅家豆腐,言称为陈州一绝。这傅家住在傅地楼,专制薄豆腐。那豆腐薄如张纸,白而发亮,吃起来香味儿溢口,筋道而又缠绵。早年间,陈 【查看全文】

2 龙头笔挂阅读答案-李艳

龙头笔挂 李 艳 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周局,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 【查看全文】

3 《炖马靴》阅读答案-迟子建,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 【查看全文】

4 文本一: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文本二:60年非虚构战争文学的新标杆 陆文虎

文本一: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1950年11月26日,北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的气温是零下20-25℃。从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 【查看全文】

5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

6 单筒望远镜阅读答案-冯骥才

单筒望远镜 冯骥才 这房子不稀奇,四合套,三进院落。但稀奇的是从第二进的院子里冒出一棵老槐树,树冠好比一把撑开的巨伞,把这三进院子统统罩在下边。 欧阳老爷相中这房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