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下的日子阅读答案-陈忠实

发布时间: 2020-06-21
原下的日子
陈忠实
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吃食,回到乡村祖居的老屋。我站在门口对着送我回来的妻女挥手告别,看着汽车转过沟口那座塌檐倾壁残颓不堪的关帝庙,折回身走进大门进入刚刚清扫过隔年落叶的小院,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已经摸上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的老窝里来。
从窗框伸出的铁皮烟筒悠悠地冒出一缕缕淡灰的煤烟,火炉正在烘除屋子里整个一个冬天积攒的寒气。南窗前的丁香和东西围墙根下的三株枣树苗子,枝头尚不见任何动静,倒是三五丛月季的枝梢上【甲】(暴/冒)出小小的紫红的芽苞,显然是春天的讯息。然而整个小院里太过沉寂太过阴冷的气氛,还是让我很难转换出回归乡土的欢愉来。
我的这个屋院,曾经是父亲和两位堂弟三分天下的“三国”,最鼎盛的年月,有祖孙三代十五六口人进进出出。在我尚属朦胧混沌的生命片段里,看看村人把装着奶奶和被叫做厦屋爷的黑色棺材,先后抬出这个屋院,后来我的父亲、母亲、两位叔父和一位婶娘也相继被抬出。现在,我的兄弟姊妹和堂弟堂妹,我的儿女,相继走出这个屋院,或在天之一方,或在村子的另一个角落,以各自的方式过着自己的日子。眼下的景象是,这个给我留下拥挤也留下热闹印象的祖居的小院,只有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原坡上【乙】(刮/漫)下来寒冷的风。从未有过的空旷。从未有过的空落。从未有过的空洞。
我的脚下是祖宗们反复踩踏过的土地。我现在又站在这方小小的留着许多代人脚印的小院里。我听见架在火炉上的水壶发出噗噗噗的响声。我沏下一杯上好的陕南绿茶,抿一口清香甘醇的茶水,瞅着火炉炉膛里炽红的炭块,耳际似乎缭绕着见过面乃至根本未见过面的老祖宗们的声音:嗨!你早该回来了!
第二天微明,我被鸟叫惊醒。我的第一反应是斑鸠。这最单调最平实的叫声,却也是我生命磁带上最敏感的叫声。隔着窗玻璃望去,在清晨凛冽的寒风里,一只斑鸠围着另一只斑鸠团团转悠,一点头,一翘尾,发出连续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叫声。哦!催发生命运动的春的旋律,在严寒依然裹盖着的斑鸠的躁动中传达出来了。
我竟然泪眼模糊。
傍晚时分,我走上灞河长堤,无意间发现,斜对岸的那片沙地上,有个男子挑着两只装满石头的铁丝笼走出一个偌大的沙坑,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头垛子上,又挑起空笼走回那个低陷的沙坑。那儿用三角架撑着一张钢丝箩筛。他把刨下的沙石一锨一锨抛向箩筛,发出连续不断千篇一律的声响,石头和沙子就在箩筛两边分流了。
暮霭渐渐四合的沙滩上,那个男子还在沙坑与石头垛子之间来回往返。这个男子以这样的姿态存在于世界的这个角落。我突发联想,印成一格一框的稿纸也如同那张箩筛:他在他的箩筛上筛出的是一粒一粒石子,我在我的“箩筛”上筛出的是一个一个方块汉字。
村庄背靠白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在一条阴沟里该是最后一坨尚未化释的残雪下,有三两株露头的绿色,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它宣示了春天的气象。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便接连开放,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的野花,以及秋来整个原坡都覆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
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神奇。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红苕是秋收的最后一料庄稼,通常是待头一场浓霜降至,苕叶变黑之后才开挖。湿漉漉的新鲜泥土的垄畦里,排列着一行行刚刚出土的红艳艳的红苕,常常使我的心发生悸动。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叶子,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卸下盛装,居然是最耐得霜冷的树。柳叶由绿变青,由青渐变浅黄,直到几番浓霜击打,通身变成灿灿金黄,【丙】(张扬/站立)在河堤上河湾里,或一片或一株,令人钦佩生命的    和生命的尊严。
(11)我常常在上述这些情景里,由衷地咏叹,我原下的乡村。
(12)漫长的夏天。
(13)夜幕迟迟降下来。夜里依然有不泯的天光,也许是繁密的星星散发的。白鹿原刀裁一样的平顶的轮廓,恰如一张简洁到只有深墨和淡墨的木刻画。我索性关掉屋子里所有的电灯,感受天光和地脉的亲和。看圆圆的月亮浮到东原头上,然后渐渐升高,平静地一步一步向我面前移来,幻如一个轻摇莲步的仙女,再一步一步向原坡的西部挪步,直到消失在西边的屋脊背后。
(14)大唐诗人王昌龄,出仕前隐居白鹿原上滋阳村。我在读到一本《历代诗人咏灞桥》的诗集时,大为惊讶,白鹿(或灞陵)这道原,竟有数以百计的诗圣诗王诗魁都留了绝唱和独唱。
宠辱忧欢不到情,
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
白鹿原头信马行。
(15)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是最坦率的一首,也是最通俗易记的一首。一目了然可知白诗人在长安官场被蝇营狗苟的龌龊惹烦了,干脆骑马到白鹿原头逛去。
(16)还有什么龌龊能淹没能污脏这个以白鹿命名的原呢?断定不会有。
(17)我在这原下的祖屋生活了两年。每有一个短篇小说或一篇散文写成,那种愉悦,相信比白居易纵马原上的心境差不了多少。在原下写作,便进入我生命运动的最佳气场。
1.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冒    漫    站立   B.冒    刮    站立
C.暴    漫    张扬   D.暴    刮    张扬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段中“嗨,你早该回来了”想象了我回来后祖宗们和我打招呼,表达了对逝去的和迁移到其他地方的亲人们的深切怀念。
B.第段详细描写灞河长堤上的男子筛沙子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和自己写作进行类比,进而说明我和他都以各自的姿态存在于这个世界。
C.文章引用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 不仅引发了作者的情感共鸣,而且增加了整篇文章的文化底蕴。
D.文章内容丰富,不仅写了原下不同时月自然景致、对祖宗根脉的眷念回归,而且提到了历代诗人对白鹿原的吟咏。
3.(1)请在文章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并说明你这样填写的理由(3分)。
(2)文章?段写出了白鹿原夏夜怎样的意境?结合文本内容简析其作用(3分)。
4.通览全文,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备选:文章开头说“已经摸上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的老窝里来”,结尾说“那种愉悦,相信比白居易纵马原上的心境差不了多少”,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心境变化的原因。
备选:从文章开头和结尾看,作者回到原下后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促成这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5. 陈忠实回到原下写作,使得他的生命运动进入了“最佳气场”,这是客观环境和主体行为完美融合的结果。请结合你的自身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6-8分。

【参考答案】
1.(2分)C
2.(3分)A
3.(1)(3分)
   参考答案:顽强    理由:略
(2)(3分)
参考答案:表现白鹿原的洁净美好空灵宁静灵动诗意,与15段形成了呼应,交代了历代文人于此高产和我能在此专注写作的原因。
4.(6分)略
5.(6-8分)略



相关阅读
1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

2 单筒望远镜阅读答案-冯骥才

单筒望远镜 冯骥才 这房子不稀奇,四合套,三进院落。但稀奇的是从第二进的院子里冒出一棵老槐树,树冠好比一把撑开的巨伞,把这三进院子统统罩在下边。 欧阳老爷相中这房子, 【查看全文】

3 龙头笔挂阅读答案-李艳

龙头笔挂 李 艳 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周局,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 【查看全文】

4 文本一: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文本二:60年非虚构战争文学的新标杆 陆文虎

文本一: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1950年11月26日,北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的气温是零下20-25℃。从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 【查看全文】

5 《炖马靴》阅读答案-迟子建,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 【查看全文】

6 《陈州二绝》阅读答案

陈州二绝 孙方友 陈州县志上,写有城西五里傅家豆腐,言称为陈州一绝。这傅家住在傅地楼,专制薄豆腐。那豆腐薄如张纸,白而发亮,吃起来香味儿溢口,筋道而又缠绵。早年间,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