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节选)阅读答案-鲁讯

发布时间: 2020-06-26
弟兄(节选)
鲁 讯
       公益局一向无公可办,几个办事员在办公室里照例的谈家务。秦益堂捧着水烟筒,气喘吁吁地说:“到昨天,他们又打起架来了,老三说,老五折在公债票上的钱是不能开公账的,应该自己赔出来……”
       汪月生恭敬地看了张沛君一眼说:“像你们弟兄,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思,这就不容易……”
“令弟仍然是忙?”月生问。
“简直忙不过来。这几天可是请假了,身热,大概是受了一点寒……”
“我看这倒该小心些,”月生郑重地说,“今天的报上就说,现在时症流行……”
“什么时症呢?”沛君吃惊了,赶忙地问。
“记得是什么热罢。”月生回道。
       沛君迈开步就奔向阅报室去。
       月生便知道他很着急,因为向来知道他虽然相信西医,而进款不多,平时也节省,却请的是这里第一个有名而价贵的医生。只见他脸色青青的站在外面听听差打电话。
“怎么了?”
“报上说……说流行的是猩……猩红热。我……我午后来局的时候,靖甫就是满脸通红……已经出门了么?请……请他们打电话找,请他即刻来,同兴公寓,同兴公寓……”
       他听听差打完电话,便奔进办公室,取了帽子,奔出去了
       沛君走进他兄弟的卧室,觉得心跳得更厉害,因为他兄弟脸上似乎见得更通红了,而且发喘。
“不知道是什么病?不要紧罢?”靖甫问,眼里发出犹疑的光,显然他自己也觉得不寻常了。
“不要紧的……伤风罢了。”他支吾着回答说。立即走出,轻轻地叫了伙计,让他打电话问医院:可曾找到了普大夫?
“还没有找到。”伙计说。
       沛君不但坐不稳,这时连立也不稳了;但他在焦急中,却忽而碰着了一条生路:也许并不是猩红热。然而普大夫没有找到……他终于去请白问山。
“问山兄,含弟究竟是?”他忍不住发问了
“红斑痧。你看他已经‘见点’了。”
“那么,不是猩红热?”沛君有些高兴起来。
       他们西医叫猩红热,我们中医叫红斑痧。”
       这立刻使他手脚觉得发冷。
“可以医么?”他愁苦地问。
“可以。不过这也要看你们府上的家运。”
       他已经糊涂得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竞请白问山开了药方。从他房里走出,经过电话机旁的时候,却又记起普大夫来了。他仍然去问医院,答说已经找到了,可是很忙,怕去得晩,须待明天早晨也说不定的。
       他在等待的厌倦里,身心的紧张慢慢地弛缓下来了。但凌乱的思绪,却又乘机而起;他仿佛知道靖甫生的一定是猩红热,而且是不可救的。那么,家计怎么支持呢,靠自己一个?虽然住在小城里,可是百物也昂贵起来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他的两个,养活尚且难,还能进学校去读么?只给一两个读书呢,那自然是自己的康儿最聪明,然而大家一定要批评,说是薄待了兄弟的孩子……
       后事怎么办呢?连买棺木的款子也不够,怎么能够运回家,只好暂时寄顿在义庄里……
       忽然远远地有一阵脚步声进来,立刻使他跳起来了,他看见伙计提着风雨灯,灯光中照出后面跟着的皮鞋,上面的微明里是一个高大的人,白脸孔,黑的终腮胡子。这正是普悌思。
       他像是得了宝贝一般,飞跑上去,将他领入病人的房中。
“先生,他发烧……”沛君喘着说
“什么时候起的?”普悌思两手插在裤侧的袋子里,凝视着病人的脸,慢慢地问
“前天。不,大……大大前天。”
       普大夫不作声,略略按一按脉,又叫沛君擎高了洋灯,照着他在病人的脸上端详一回;又叫揭去被窝,解开衣服来给他看。看过之后,就伸出手指在肚子上去一摸。
“疹子。”
“就是疹子?”
“疹子。”
“你原来没有出过疹子?”
       他高兴地在回靖甫时,普大夫已经走向书桌。普大夫开了药方,接过钞票,一径出去了。沛君在床上醒来时,朝阳已从纸窗上射入,刺着他蒙昽的眼睛。但他却不能即刻动弹,只觉得四肢无力,而且背上冷冰冰的还有许多汗,而且看见床前站着一个满脸流血的孩子,自己正要去打她。但这景象一刹那间便消失了,他还是独自睡在自己的房里,便在书桌旁坐下,正对着床铺。看靖甫的脸,已没有昨天那样通红了。但自己的头却还觉得昏昏的,梦的断片,也同时闪闪烁烁地浮出:
       靖甫也正是这样地躺着,但却是一个死尸。他忙着收殓,独自背了一口棺材,从大门外一径背到堂屋里去。地方仿佛是在家里,看见许多熟识的人们在旁边交口赞颂。
       他命令康儿和两个弟弟妺妹(张沛君的三个孩子)进学校去了;却还有两个孩子(张端甫的孩子),哭嚷着要跟去。他已经被哭嚷的声音缠得发烦,但同时也觉得自己有了最髙的威权和极大的力。他看见自己的手掌比平常大了三四倍,铁铸似的,向荷生(张端甫的孩子)的脸上一掌劈过去……
       他因为这些梦迹的袭击,怕得想站起来,走出房外去,但终于没有动。
(选自鲁迅《弟兄》,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月生的一句“记得是什么热罢”引起张沛君的紧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对张沛君花钱请最贵的医生的详细描写,淋漓尽致地渲染出人物内心的焦急。
C.小说分别用对话、动作和内心活动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张沛君兄长的人物形象。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公益局几个办事员的家庭故事。
(2)小说中张沛君“凌乱的思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以“弟兄”为标题,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D.“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公益局几个办事员的家庭故事”错误,应为“讲述了张沛君与弟弟靖甫的故事”。
(2)①突出人物形象特征。在听到白间山诊断结果后,思绪翻飞;想到的却是弟弟死后自己所要面临的种种困难、所要肩负的责任,甚至还想到了买不起棺材而贻笑大方的事情,这从反面突出了张沛君在意“面子”,顶着巨大的压力,表现自己重情义的一面。②情节上先扬后抑,与后文呼应。起初张沛君为兄弟请医生从未对钱财斤斤计较,可是一旦疑心靖甫将要病死,各种凌乱的思绪暴露了他潜意识里的各种私心杂念,与他之前在同事面前的关心形象形成对比,同时呼应后文梦的内容,揭露了张沛君的隐秘心境,暴露了其自私的人性本质,构成反讽的艺术效果。
(3)以“弟兄”为题目寓意:①表层含义让人们看到张沛君在弟弟病情最后诊断前,精神紧张颓废,思绪凌乱;在弟弟病情确诊后,心情高兴的兄长形象,兄弟情的存在。②深层含义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国人的“面子”问题,“钱”总是以不同方式支配着现实生存,即使是血亲关系亦不能幸免,所以沛君的“弟兄”关系一旦与物质发生对立,结果并不乐观,引人深思。



相关阅读
1 单筒望远镜阅读答案-冯骥才

单筒望远镜 冯骥才 这房子不稀奇,四合套,三进院落。但稀奇的是从第二进的院子里冒出一棵老槐树,树冠好比一把撑开的巨伞,把这三进院子统统罩在下边。 欧阳老爷相中这房子, 【查看全文】

2 龙头笔挂阅读答案-李艳

龙头笔挂 李 艳 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周局,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 【查看全文】

3 文本一: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文本二:60年非虚构战争文学的新标杆 陆文虎

文本一: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1950年11月26日,北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的气温是零下20-25℃。从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 【查看全文】

4 《陈州二绝》阅读答案

陈州二绝 孙方友 陈州县志上,写有城西五里傅家豆腐,言称为陈州一绝。这傅家住在傅地楼,专制薄豆腐。那豆腐薄如张纸,白而发亮,吃起来香味儿溢口,筋道而又缠绵。早年间,陈 【查看全文】

5 《炖马靴》阅读答案-迟子建,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 【查看全文】

6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