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子阅读答案-王宇

发布时间: 2020-07-02
骡子
王宇
    马棚里来了新的入驻者,骡子。
    马棚里原来的那匹马走了。
    有人说:那匹马因为跑得快,被新主人相中,去赛马场效力了。有人说:那匹马天生好看,被新主人相中,去马戏团了。有人说:那匹马太贪吃,爱炫耀,又不爱干活儿,被主人送屠宰场来了。总之,那匹马再也没有回来,这是不争的事实。
    骡子住进马棚,兴奋不已。这环境,这待遇,这享受,比以前好多了。尤其是它独享着那个硕大的马槽,谁也不和它抢食,而且人们抢着给它喂草料。这日子过得惬意极了。想一想,自己曾经过的是什么日子。每天与马和毛驴在一块草地上吃草,今天马看见不顺眼,就飞奔过来,照着它脖子咬几口,嘴里骂道:“你这杂种,滚远点儿。”明天驴看见不顺眼,就撅着屁股,给它几蹄子,嘴里骂道:“你这杂种,快快离开这块草地。”骡子忍着疼,不敢吱声,很委屈,也很纠结。怎么自己长得又像马又像驴,可又什么也不是?
    住进马棚里的骡子,很向往马过的日子。虽然被主人骑着,但是高高地仰着头。在众目睽睽之下,能得到人们的赞美,甚至还有闪光灯的特写,登上报纸的头版头条。相比之下,毛驴过的是什么日子,默默无闻,不是拉磨就是驮东西,整天不辞辛苦地女主人干活儿,又苦又累,还得不到主人的夸奖,更不用说别人的赞誉了。
    住进马棚后,每天除了吃东西要低头外,其余时间,总是把头仰得高高的,学着马的步伐,有节奏地走路。得空儿就去美发中心,把尾巴稀疏而灰暗的杂毛焗染得黑而光亮,蓬松如马尾。把短而直的鬃毛尽量拉长,烫成波浪状,形如马鬃。乍一看,这骡子还真有点儿像马了。它很期待主人能对它另眼相看。
    主人欣赏骡子的力量比驴大,脾气没有驴那么倔,模样比驴好看,但又没有马那么娇气,而且比马低调而适用。没想到新来的骡子把自己整成个马的样子,心里真有点儿不舒服。主人动了念头,想把骡子再次放归草地,心里埋怨那个饲养员,这骡子根本就不是当初推荐时所说的那样;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脑瓜绝顶聪明,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
    主人在马棚前来回地踱步,若有所思地看着骡子吃草。骡子嚼着鲜嫩的青草,却读不懂主人的心思,但它从主人的眼神里感到一丝丝的不安。骡子想,自己住的是马棚,吃的是精饲料,却没干出什么给主人露脸的事情,心里也很愧疚。于是,骡子想在主人的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主人来了,原本是想让骡子去驮东西的。可是,骡子走出马棚,驮起主人,高扬着头,一声长嘶,奋起四蹄,狂奔起来。主人在骡子身上骑着,飘飘忽忽。没走多远,骡子突感身体不适,虽咬牙坚持,但无济于事,最终轰然倒下,猝死。
    主人从骡背上摔下来,灰头土脸的,半晌,才从地上爬起来。他拍拍衣衫的土,看看死去的骡子,颇有些伤感。
    尽管浑身疼痛不已,但主人还是觉得,骡子活得挺不容易。
    主人决定写一讣告,以告慰死去的骡子。提起笔来却难以下笔。一匹骡子……不合适,“匹”是马的专用词;一头骡子……也不合适,“头”是驴的专月词。实在没办法,索性写道:某骡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过度劳累,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实乃骡之楷模也,云云。
    出殡那天,天阴沉沉的。曾经同在一块草地上吃草的马和毛驴都来了。哀乐声中,毛驴张开大嘴,引颈长鸣,一声连着一声,高亢有力,似对骡子离去的惋惜,又像宣泄心头的幽怨,也或许是对明天充满期待。
    主人听着,心潮澎湃,不禁低下了头。
    马棚总不能这么空着,新的入驻者,应该很快就要来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在开头便呈现一种错位——马棚里的新入驻者却是骡子,这样写赋予之后的情节以生发的动力。
    B.入驻马棚后,骡子的实际表现与饲养员的评价存在鲜明的反差,由此可以看出饲养员欺骗了马棚的主人。
    C.小说写出殡那天,毛驴张开大嘴,引颈长鸣,至于它究竟为何长鸣,作者并未明示,这样处理耐人寻味。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以全知的视角,描写骡子和主人的言行心理,冷静客观而又意蕴深长。
8.小说中写“骡子活得挺不容易”,请分析骡子的可怜与可恨之处。(6分)
9.虚幻性和讽喻性是语言体小说的两个显著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对这两个特征的理解。(6分)


7.(3分)B("由此可以看出饲养员欺骗了马棚的主人"分析鉴赏有误)
8.(6分)
可怜:①出身特殊,备受歧视;②屡遭欺侮,不敢反抗;③极力表现,却因此丧命。可恨:①贪慕虚荣,一心渴望得到夸奖赞誉;②迷失自我,企图活成马的样子;③自不量力,逞强驮主人狂奔。
(答对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6分)
虚幻性:骡子不合现实的种种表现,如"去美发中心"、"驮起主人狂奔"等,是小说对生活现象的提炼、虚构与夸大。
讽喻性:骡子、毛驴和马隐喻社会中的不同人群,主人这一形象也蕴含象征意味,故事言此意彼,借小喻大。
(答对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相关阅读
1 《炖马靴》阅读答案-迟子建,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 【查看全文】

2 龙头笔挂阅读答案-李艳

龙头笔挂 李 艳 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周局,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 【查看全文】

3 单筒望远镜阅读答案-冯骥才

单筒望远镜 冯骥才 这房子不稀奇,四合套,三进院落。但稀奇的是从第二进的院子里冒出一棵老槐树,树冠好比一把撑开的巨伞,把这三进院子统统罩在下边。 欧阳老爷相中这房子, 【查看全文】

4 文本一: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文本二:60年非虚构战争文学的新标杆 陆文虎

文本一: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1950年11月26日,北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的气温是零下20-25℃。从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 【查看全文】

5 《陈州二绝》阅读答案

陈州二绝 孙方友 陈州县志上,写有城西五里傅家豆腐,言称为陈州一绝。这傅家住在傅地楼,专制薄豆腐。那豆腐薄如张纸,白而发亮,吃起来香味儿溢口,筋道而又缠绵。早年间,陈 【查看全文】

6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