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成难
杨泉水在杨国柱家从春天一直干到秋天,那些原本灰不溜秋的木头羞涩地露岀最好看的木纹,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墙角﹣﹣衣橱、高低柜、三门橱、梳妆台……樟木的气味,松木的气味,还有水杉的气味,杨泉水就坐在那堆木头中间,就连头发里和衣服布缝里都夹藏着这样的气味。
很多年后,我都能记得这一幅画面,无穷无尽的木头像要把他淹没了似的。
杨国柱的婚礼那天,不少邻村的人骑着自行车赶来,倒不是来一睹新娘风釆,而是想摸一摸这些别致的家具,平整,光滑﹣﹣床角的圆润、墙裙线的流畅、梳妆台的别致、抽屉的轻巧等等,都让人赞不绝口。这套家具着实让杨国柱风光了一把,但凡小官村的人家要打家具了,都会带着木匠来看一看,也有的直接请杨泉水。活儿一家挨着一家,杨泉水照样不慌不忙。
第二年春天,小官村的人突然开始背着包袱往外跑了,像被一阵风刮走了似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回来的人都这样谈论着。
原本杨泉水计划姐姐结婚时,他要亲自为她打一套家具的。但从上海回来的姐姐一口拒绝了。姐姐看中了仙城百货大厦里的一套粉红色的家具,特别好看。家具很轻便,像积木一样,只须半个钟头便组装成功。杨泉水去“会亲”的时候,来来回回看了几番,把抽屉和柜门打开,一股强烈的胶水气味扑鼻而来。那一晚,杨泉水没和人说话,低着脑袋,像是跟谁生闷气似的。
杨泉水是小官村最后一波进城的。在工地上干了一个多月就回来了。回来时正是晚春,槐花懒洋洋地开着,小官村像是酣睡了似的,杨泉水从村东走到村西,除了两个流着鼻涕的小孩和一条狗之外,他没有遇见任何人。杨泉水在家待了十多天便又进城了,这次是去了一家家具厂。
就在刘彩虹畅想美好未来的时候,杨泉水又回来了。家具厂并不大,效益却很好。是不是木匠,厂里并不在乎,只要有力气就行,所有的一切都是机器制作,机器把三合板、木工板裁开,气排钉和胶水把它们固定起来,真的,轻得很。杨泉水说。整个晚上杨泉水都在沉默。这怎么叫打家具呢,用胶水粘的,木板是木屑压成的,这算什么呢。
一连很多天,杨泉水都早出晚归。他穿过小官村尘土飞扬的土路,一直骑到很远的小吴庄。自行车慢慢绕过每一户敞开或紧闭的门,“打家具哎”,他朝着门洞喊着,声音飘进去,空荡荡地,又逃了出来。
刘彩虹认为杨泉水这样很是丢人,哪个年轻力壮的不在外挣钱呢。她说如果杨泉水不愿进城的话,她可以出去。刘彩虹说完这话第二天杨泉水就进城了,但这次只呆了十天又回来了﹣﹣他的三根手指被家具厂的电锯锯掉了。
这年的冬天来得很早,西北风一刮,寒劲儿就来了。杨泉水每天都去南大堤,曾经苍翠的大堤已经夷为平地了,据说不久以后这里将建几座工厂。他在空荡的沙土地上来回走着,走累了便坐在一只树桩上。风夹着细沙拍打在脸上,他顺势躺下来,他的脸贴在树桩上,截断的树桩散发着淡淡的木香。然后,他的泪水默默无声地流了出来。
第二天杨泉水便带上绳子,把倒在地上的树桩拖了回来,再把木匠工具拿出来,用左手慢慢锯开。杨泉水每天坐在木头之中,刘彩虹常常扯着嗓子朝他喊,她把杨泉水做好的凳子、椅子气急败坏地扔到墙根下。有一次夜里下雨了,杨泉水下床搬木料,刘彩虹有意跟他作对似的﹣﹣搬回来一块,就扔岀去一块;他再搬进来,她再扔出去。
黑暗里木头和木头来回跑着。
后来,刘彩虹扔岀去的东西里增加了杨泉水的衣服、鞋子以及锯子和刨子。刘彩虹咆哮了,像狮子似的扑在杨泉水身上,拳头和雨点一起落下来……那晚之后,杨泉水就病了。他不停地咳嗽,像要把五脏六腑咳出来一样。
杨泉水不做家具了,而是每天把木料铺在地上,坐在上面发呆,一直到半夜,一句话也没有。他的嗓子哑了,喉咙里是嘶嘶的声音。他的嗓子没有好转起来,他整天一动不动地坐着,旁边有人走过,他都没有察觉。
春节将近时,杨泉水已经不再说话了,刘彩虹说他嗓子坏了,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他只能发出气声。但我不相信,脑子里总是出现父亲杨泉水当年坐在杨国柱家的画面﹣﹣他的身下是长短粗细的木料,干净,柔软,沉默而本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部分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杨泉水打家具的风光,和小说结尾“我”的回忆相呼应。
B.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声音飘进去,空荡荡地,又逃了出来”,将声音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声音无人理睬。
C.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杨泉水前后遭遇的不同、人们对待杨泉水态度的变化、杨泉水和刘彩虹观念上的差异等。
D.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我不相信”是因为“我”认为父亲不会因嗓子坏了而沉寂下去,一定能重新振作起来。
(2)根据小说的情节,简要概括杨泉水的形象特征。
(3)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民木匠的故事,请探究小说以“失语者”为题的用意。
答
(1)D.“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我不相信’是因为‘我’认为父亲不会因嗓子坏了而沉寂下去,一定能重新振作起来”说法错误,“我不相信”是因为有着对父亲美好时代的怀念,是对父亲能够重新振作的一丝期望。
(2)技艺高超;性格执拗;为人本分;热爱传统工艺、坚守传统;对时代变化的有抗拒性。
(3)①“失语者”是对杨泉水形象的概括,他从沉默不语到不能言语,始终是一个“失语者”;②小说中多个情节描写了杨泉水的沉默“失语”,以“失语者”为题,串联起前后情节;③表达作者对杨泉水这类人物的同情,对经济大潮冲击下传统工艺继承的忧思;④在时代发展面前,杨泉水这类人是“失语者”,以“失语者”为题引发对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农民命运的思考。
相关阅读
1 单筒望远镜阅读答案-冯骥才
单筒望远镜 冯骥才 这房子不稀奇,四合套,三进院落。但稀奇的是从第二进的院子里冒出一棵老槐树,树冠好比一把撑开的巨伞,把这三进院子统统罩在下边。 欧阳老爷相中这房子, 【查看全文】
2 《陈州二绝》阅读答案陈州二绝 孙方友 陈州县志上,写有城西五里傅家豆腐,言称为陈州一绝。这傅家住在傅地楼,专制薄豆腐。那豆腐薄如张纸,白而发亮,吃起来香味儿溢口,筋道而又缠绵。早年间,陈 【查看全文】
3 文本一: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文本二:60年非虚构战争文学的新标杆 陆文虎文本一: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1950年11月26日,北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的气温是零下20-25℃。从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 【查看全文】
4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
5 龙头笔挂阅读答案-李艳龙头笔挂 李 艳 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周局,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 【查看全文】
6 《炖马靴》阅读答案-迟子建,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