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与猎手阅读答案-戴涛

发布时间: 2020-09-17
士兵与猎手
戴涛
1944年冬,中国黑龙江小兴安岭。
一个日本士兵端着枪,在冰雪覆盖的山林里穿行,忽然,他弯下腰在雪地上寻找着什么,终于,他又看见了两排漂亮的梅花印,于是他又兴奋地朝前追去……今天清晨,当他走出兵营撒尿时,他在雪地里意外地发现了梅花印,他不禁一阵狂喜,因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曾告诉过他,这梅花印代表着什么。当年他的父亲在南洋做生意时,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得到留下这梅花印的百兽之王。可最后的结局是,他父亲没有得到这百兽之王,而百兽之王得到了他父亲。此时,他觉得该是实现他父亲遗愿,或者说是替他父亲报仇雪恨的时候了,尽管这是中国的东北虎,根本与南洋的爪哇虎无关。
在另外一片树林子里,一个鄂伦春族的年轻猎手也在追赶一只东北虎。鄂伦春人世代以打猎为生,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可自打来了日本人,这森林里的动物好像知道了要大祸临头,一下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今天,当他在雪地里发现这排梅花印时,他不知道有多兴奋,这虎皮虎骨虎肉,意味着全家半年的吃用。
起风了,风将天上的雪、地上的雪刮得满世界飞舞,除了雪,别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而一个日本士兵和一个鄂伦春猎手,还在苦苦地追逐那些神秘莫测的虎爪印。
已经是第三天了,饥饿和劳累使得日本士兵眼前的树木开始不断晃动,就像他跟他的部队向中国的老百姓扫射时,那些老百姓也就是这样晃着晃着倒下去的。突然,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向他袭来,莫非这些梅花印原本就是中国人设下的陷阱……鄂伦春猎手尽管年轻,可除了老虎,几乎小兴安岭所有的野兽都被他的猎枪击中过。打猎对他来说是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可这一次好像不同往常,奔走了三天,他竟一点也无法预料结局将会是怎样。
第四天,日本士兵踉踉跄跄,又走出一片树林,突然,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突然放晴的天空下,阳光照耀着的小兴安岭银装素裹,显得纯净安宁,不远的山顶上,两只色彩斑斓的东北虎在嬉戏,它们相拥在一起,一虎眯着眼,温顺地躺着,而另一虎不停地在它脸上咬着啃着……这使日本士兵想起家里两只可爱的波斯猫,可仅仅是一瞬间的犹豫,他又举起了那杆“三八枪”……当鄂伦春猎手钻出另一片树林时,他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慑仅仅是一瞬间,他听老人们说过,动物里老虎的相亲相爱是最不容易看到的;他还听老人们说,见过老虎亲热的人,会有美丽的爱情。他小心翼翼地放下猎枪……
“叭咕”,一声刺耳的枪响打碎了天地间的宁静,下面那只东北虎的额头上顿时流出殷红的血,在阳光下,这血格外鲜艳,它努力挣扎着站了起来,却又马上倒了下去,它痛苦地在雪地上翻滚,洁白的雪上留下一片鲜红,终于它又站了起来,纵身一跃,跳下山崖。另一只东北虎一声长啸,也跟随着一起跳下崖去。
日本士兵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了,枪掉落在雪地上。鄂伦春猎手呢,当他弄明白刚才发生的一切,便愤怒地从地上捡起猎枪,将枪口指向了日本士兵。也许是听到了声响,日本士兵扭转头来张望。鄂伦春猎手看到了一张稚嫩的脸庞,脸上流露出惊愕和惶惑,似乎还有一丝愧意。鄂伦春猎手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十五六岁的孩子与凶残的侵略者联系起来,反而想起了自家常犯糊涂的小弟,他的手不自觉地抖动了一下。可仅仅只过了一瞬间,猎手扣动了扳机。“叭咕”,又是一声刺耳的枪响,小兴安岭树枝上的雪花被震得簌簌下落,几只飞鸟惊惶地掠过阳光下的天空……
1984年春,一位跛脚的日本老人从日本的北海道来到中国的小兴安岭,他特地来寻找一位鄂伦春猎手,说是要报恩。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三段提到,自打来了日本人,森林里的动物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既是鄂伦春猎手坚持追逐的原因,又从侧面表现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暴戾。
B. 日本士兵在饥饿劳累时,看到树木晃动,就像看到被扫射后的中国百姓。这里通过巧妙的比喻揭露了日本士兵之前的罪恶行径,表达出他的反省。
C. 一只东北虎遭遇枪击后,两只虎先后跳下山崖。自然动物以这种毁灭、悲壮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类的反抗,来保存物种的尊严,这种行为震慑人心。
D. 小说以美丽壮阔的小兴安岭为背景展开故事,在“人性”与“兽性”的错位统一中,彰显了仁善感化邪恶、饶恕换来忏悔的博大力量,升华主题。
8. 本文擅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从文中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6分)
9.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7. B【解析】“表达出他的反省”一句不正确,反而可看出他的麻木、冷酷。
8. ①追捕东北虎的原因:士兵表面上是为了实现父亲遗愿,为父报仇,实则是想借此炫耀,可见其内心贪婪;而猎手是为了全家的生存,是善良的,有责任意识的。
②面对两只东北虎温馨画面时的反应:士兵犹豫一瞬间后举起了枪,杀死了老虎,可见其冷酷、残忍;猎手为这样温馨美好的画面所打动,小心翼翼的放下了枪,可见其仁慈、善良、悲悯。
③面对东北虎的惨死后的举动:士兵震惊,“枪掉落在雪地上”,心怀愧疚,可见其人性尚存;猎手“愤怒地从地上捡起猎枪”,可见其爱憎分明。
9. ①并列式双线结构。小说中,日本士兵和鄂伦春猎手分别对东北虎进行追捕,两条线索平行展开,并在找到东北虎时相交,拓展了读者视角,丰富了阅读内容,还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鲜明的表现了人物形象和主题。
②巧用环境描写暗示情节发展。如第4段“起风了……变得模糊不清了”,雪花飘飞,视线模糊,借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暗示下文人物在寻找东北虎时遇到的困难。再如第6段,突然放晴的天空,温暖的阳光……暗示下文人物将心愿得偿。
③采用欧·亨利式结尾(或答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深思,深化主旨。小说以若干年后日本士兵来寻鄂伦春猎手报恩为结局,可见当年猎手并没有因为士兵犯下罪孽就将其击毙,此为意料之外;但这又符合猎手善良的品质,且与他开枪前“手不自觉地抖动了一下”相呼应,此为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局抛弃了一般的敌我双方以牙还牙、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冷酷模式,彰显了小说用仁义、善良来拯救罪恶的主题。



相关阅读
1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

2 单筒望远镜阅读答案-冯骥才

单筒望远镜 冯骥才 这房子不稀奇,四合套,三进院落。但稀奇的是从第二进的院子里冒出一棵老槐树,树冠好比一把撑开的巨伞,把这三进院子统统罩在下边。 欧阳老爷相中这房子, 【查看全文】

3 《陈州二绝》阅读答案

陈州二绝 孙方友 陈州县志上,写有城西五里傅家豆腐,言称为陈州一绝。这傅家住在傅地楼,专制薄豆腐。那豆腐薄如张纸,白而发亮,吃起来香味儿溢口,筋道而又缠绵。早年间,陈 【查看全文】

4 龙头笔挂阅读答案-李艳

龙头笔挂 李 艳 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周局,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 【查看全文】

5 文本一: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文本二:60年非虚构战争文学的新标杆 陆文虎

文本一: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1950年11月26日,北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的气温是零下20-25℃。从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 【查看全文】

6 《炖马靴》阅读答案-迟子建,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