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姜阅读答案-练建安

发布时间: 2020-10-11
南山姜
练建安
夕阳西下,秋风凉,树叶落。
汀江边邱集镇外的北山脚,是莲塘村。乌黑的瓦屋顶上,飘出了几缕袅袅炊烟。招娣躲在灶间,将一把芦箕添入灶膛,火光熊熊,噼啪微响,米饭清香弥漫。村里青壮,大多到城里打工了。一些山田荒芜了,小树摇曳,茅草疯长。后龙山外,是芦苇滩。招娣听到了隐约的怪鸟叫声。怪鸟成群结队的,大如匏勺,身躯洁白,尾巴、颈脖子漆黑,头上有红斑。叫什么?她说不上来。儿女外出,没事的,上午还通了电话。老头子庆祥一大早扛着锄头到黑风谷去了。秋谷登场后,他闲不住,转山去了。
月亮升起来了,遍地清辉。老头子怎么还没有回家呢?“嘎啊……嘎啊……”“呸,呸!”招娣吐口水,“霹雳蹊跷。”吱嘎,大门开了,庆样回到屋家,拉灯,满脸堆笑:“老婆子,米饭煮好了?”“咧着个嘴,捡到金元宝啦?”“饿了,食夜,食夜。”“啥喜事啊?你看你。真个日头从西边出来啦。”本来,庆祥通常是要喝两口家酿米酒的,葱花炒鸡蛋。这次,他只是一个劲地催促开饭。饭菜端上桌,豆腐、青菜、地瓜、芋头。看来真是饿坏了,庆祥大口大口吧唧吧唧。
“咦,锄头嘞?”“哦,忘啦。忘山上啦。”“老糊涂啰。圩上老张家铁匠铺,没啥生意的,都快要关门喽。你可买不到这样好的锄头。”“你烦不烦?丢不了的。”饭后,庆样掏出香烟,点燃,淡蓝色的烟雾在灯光下飘散。“啥喜事啊,看你笑的。”“没有,就不让笑啦?”“总有的。还不晓得你。”“去,收拾谷箩担,两双。”找出谷箩担,庆样又不走了,他在客厅看电视。当地电视台播放一部自制的微电影《追牛》,讲述的是红军为老百姓夺回被土匪抢走的耕牛的故事。
牌友阿根来了。庆祥说,困了,不想玩。阿根笑笑,喝杯茶,走了。江边的荣发又来了,邀同钓鱼。庆祥说不想去。荣发捡起饭桌上的一根香烟,夹在耳朵上,也走了。关大门,还看电视。招娣不时地瞄一眼庆祥。这个老头,今晡,像是成精了啊。庆祥手持遥控器,不停地转台,似笑非笑,就是不多说话。
山村寂静,时闻犬吠。夜深了。
庆祥站起了,从橱子里翻出一把配背带的手电筒,试了试,挎在肩上:“挑箩担,走。”庆祥夫妇踏着月色,在山间小路疾走。庆祥在前,招娣在后。一路上,气氛紧张。庆祥老是怀疑前面有人,慌忙躲在暗处。一次,他们发现了几个行夜路的邻村人。庆祥拖着招娣,伏在田坎下,屏声敛息,等他们走远了才蹑手蹑足溜了出来。
圆月西移。他们来到了黑风谷。月影里,沙壤土上,半米多高的植物繁密茂盛。揿亮手电月。亮光下,一大片生姜弥望,披针形的叶片蓬蓬勃勃,淡黄色花朵美如稻穗。招娣看清了,这是南山姜。这可是好东西,谁家生孩子了,用黄酒、鸡蛋加南山姜煮吃,药性足,味道正,大补。
庆样夫妇当夜挑了三个来回,接连折腾了十多个大半夜。悄悄地,他们把南山姜装上麻袋分批销往外地,卖了个好价钱。
三年后,他们建起了一排砖瓦房。其中一间,常年大门紧闭。
没有不透风的墙,还是有人探了个明白:空荡荡的房间,正中,贴了一张大大的剪纸:红色五角星。老式香案上,供奉着三大海碗的南山姜。
多年以后,邱集镇成了远近闻名的南山姜种植基地。许多外出者回乡了,山村又热闹了起来。
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寒冬,大雪封山,一支衣衫单薄、饥困交加的红军小队伍途经当年店铺林立的邱集镇。他们鸡犬不惊,秋毫无犯,用现钱平价购买了少量米粮后,咬着自带的生姜,紧急向黑风谷方向撤退。午时,谷口传出了密集的枪炮声,持续半日之久。后来,他们全部牺牲,被就地掩埋。
南山姜,是这支队伍的御寒宝物,藏在衣袋里,然后长在这里。
(摘编自《福建日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圩上老张家铁匠铺,没啥生意,都快要关门啰”,从侧面表现出农村空壳化严重的现状。
B. 小说对庆祥这一人物的塑造主要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也采用了环境烘托的手法。
C. 小说以“南山姜”串联起庆祥夫妇、红军小队伍两条叙事线索,一明一暗,颇具艺术匠心。
D. 小说语言雅俗结合,既有散文化语言的叙写,又有地方方言的表达,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
8. 小说叙事悬念迭起,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妙处。
9. “对比”是这篇小说凸显主题的重要笔法,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 B  B项,“小说对庆祥这一人物的塑造主要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也采用了环境烘托的手法”错。心理描写只有一处“庆祥老是怀疑前面有人”,比较而言神态描写会更多些:“满脸堆笑”“咧着个嘴”“看来真是饿坏了,庆祥大口大口吧唧吧唧”“似笑非笑,就是不多说话”“屏声敛息”等等,所以选项中“心理”应该改为“神情”;“也采用了环境烘托的手法”也不突出,说法牵强。
8. ①推进情节发展,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如“庆祥夫妇为什么夜深了偷偷溜上山,且鬼鬼祟祟?”是因为发现了大片的南山姜,而“大片的南山姜哪来的?”文末释疑,是当年牺牲的红军战士留下来的。②丰富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谜底的揭示,解释了庆祥“为什么要供奉一张红色五角星剪纸”,以及他从自私到感恩的转变原因,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彰显了红军的高贵品格,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耐人寻味。如“多年以后邱集镇为什么成了远近闻名的南山姜种植基地?” 
9. ①庆祥夫妇与红军战士的对比。通过庆祥夫妇的“精明”“自私”反衬红军战士的“自律”“爱民”,凸显讴歌红军的主题。②庆祥自身变化的对比。庆祥由自私到感恩,再到发展南山姜种植,造福村民。这种变化正是受到红军高贵品质的影响。③乡村前后境况的对比。之前乡村空壳化、萧条,之后青壮年返乡,热闹、富足,深层原因仍是红军战士的恩泽,巧妙反映主题。



相关阅读
1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

2 文本一: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文本二:60年非虚构战争文学的新标杆 陆文虎

文本一: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1950年11月26日,北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的气温是零下20-25℃。从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 【查看全文】

3 《陈州二绝》阅读答案

陈州二绝 孙方友 陈州县志上,写有城西五里傅家豆腐,言称为陈州一绝。这傅家住在傅地楼,专制薄豆腐。那豆腐薄如张纸,白而发亮,吃起来香味儿溢口,筋道而又缠绵。早年间,陈 【查看全文】

4 龙头笔挂阅读答案-李艳

龙头笔挂 李 艳 傍晚,老周在办公室收拾东西,新上任的年轻局长郑嵘走了进来。周局,我来帮你收拾吧!郑嵘说着就蹲下身子帮起了忙。 不要叫周局,明天我就正式退休了,以后就是个 【查看全文】

5 《炖马靴》阅读答案-迟子建,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

炖马靴(节选) 迟子建 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 【查看全文】

6 单筒望远镜阅读答案-冯骥才

单筒望远镜 冯骥才 这房子不稀奇,四合套,三进院落。但稀奇的是从第二进的院子里冒出一棵老槐树,树冠好比一把撑开的巨伞,把这三进院子统统罩在下边。 欧阳老爷相中这房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