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赌注阅读答案-程宪涛

发布时间: 2022-09-14
一生的赌注
程宪涛
吴刚和程浩打赌。
俩人是同事,年龄相仿,学历相当,在同一起跑线上。生活上、工作上,吴刚和程浩相互瞄着,你追我赶,操着劲儿,自然成了对手。
某次,单位很多人在场,包括领导,还有女同事。缘起很模糊,有众人起哄,领导作壁上观,这事才热闹起来。
但是后来分析,这事肯定是吴刚提议的,而且蓄谋已久。从打赌的状况,以及输赢的后果,利弊得失判断,都有利于吴刚。不用时日衡量,程浩败局已定。有人分析判断,吴刚居心叵测,有意摆程浩一道。
程浩平日吸烟,嗜好严重,工作时、闲暇时、睡觉前、如厕中,等等,均有香烟相伴,可谓无烟不欢。
俩人做下的“赌”,极其稀松平常,即程浩能否戒烟,以一顿饭做赌注。程浩输了,请同事吃饭;吴刚输了,吴刚做东。吴刚声明,在酒店档次上,可以满足众人要求。
这场赌局见者有份儿,不伤害众人利益,有志愿者为佐证此事,愿意作为证人,把当时言语录音,作为日后“呈堂证据”。
赌局刚刚设定,结果已然清晰,只是时间问题。吴刚以胜利者自居,程浩抵抗不了几日。同事享受的,不仅是作为旁观者的轻松,还有日后的美味。
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有两件事可以证明。
其一,五年前,程浩开始恋爱,姑娘是中学教师,容貌端庄,气质文雅。程浩一见钟情,每日接姑娘下班。俩人很快热恋,卿卿我我,如胶似漆。谈婚论嫁时,姑娘对彩礼婚礼、规模形式等等,丝毫不感兴趣,提出唯一条件,若想两人结婚,程浩必须戒烟。当然可以想象,姑娘在说明理由时,一定剖析了吸烟的利弊,无非是人所共知,有害身体健康、家人健康、后代健康,等等。在鱼与熊掌之间选择,肯定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内心挣扎与冲突。程浩答应了姑娘的要求,毕竟婚姻是大事。
据说,程浩坚持了八小时,然后就把誓言和决心彻底抛到了脑后。开始是地下活动,被姑娘发现后,索性恢复了常态。最后的结果是,姑娘嫁给了程浩。程浩两者兼得。妻子为何原谅丈夫,缘由不得而知。
其二,程浩结婚第二年,单位来了一位新领导。新领导有洁癖,对办公环境要求高,学习某西方国家,搞起厕所文化。主要的思想主旨为:单位厕所搞不好,哪里还能搞好?或者,能把厕所搞好,其他都能搞好。“一把手”指示落地,单位窗明几净,卫生间兰香涌动。形势大好之际,领导嗅到了烟味儿,厕所是间接吸烟室,领导吸到了二手烟。领导立刻在会议上提出严厉批评,公共场合禁止吸烟。领导甚至提出方案,对忌烟者奖励。方案实施卓有成效,宣传稿件上传,被全系统推广。
在这个关口,程浩被抓了现行。他蹲在单位的一个角落里,一根烟吸到一半时,被领导现场目击。这等于打领导脸,信息迅速传播,领导极有涵养,未当面教育。或许考虑周到,顾及其他吸烟者,故领导在会议上建议“在家吸了烟再来,否则不要来上班。”当然,领导没权力开除员工,更没有某条某款规定,吸烟者停职或者检讨。这条建议足见领导之气愤。但是,程浩依然在吸烟,只是秘密地进行而已。
结过婚的男人,或者工作的男人,知道一个道理:很多时候,影响男人一生的人,包括自己的妻子、自己的父母,还有顶头上司。程浩未顺从领导,足见香烟的魅力。
有先例做参照,程浩能坚持多久?
吴刚在跟踪进展,一天,两天,三天……已经超过预期。时常有同事问:“程浩怎么样了?这是第几天了?”吴刚扳着手指算。从某种角度说,他轻视了程浩。
赌注无足轻重,验证赌者品性。换言之,此事意义重大。
半个月以后,吴刚按捺不住了,连爱情和前途都不顾的人,会在意输掉一顿饭吗?吴刚盯梢程浩,去餐厅时、去厕所时、在下班路上、在上班途中,围追堵截十面埋伏。吴刚时刻准备着,发现程浩抽烟就立即出现,让程浩束手就擒。甚至在周末,吴刚也不惜休息日,出现在程浩面前,但是一无所获。吴刚对同事、朋友许诺:提供线索获得证据,比如手机偷拍等,都可以得到奖励。吴刚支付了很多饭费。某次,有人声称找到了证据,前提是吴刚请吃饭。酒足饭饱之后,吴刚才被告知情节纯属虚构。吴刚失望至极,依然穷追不舍。他吸取了教训,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利用心理战术,采取条件反射原理,把程浩引到吸烟场合,以烟雾诱惑程浩。程浩丝毫不为所动。
吴刚隐隐感受到,程浩潜在的力量,无形而强大。在漫长的共事生涯中,吴刚不再轻视程浩。俩人不断成长,吴刚成了中层骨干,程浩当了纪委书记。
多年后,吴刚承认输了赌局,请程浩和同事吃饭。醉酒中,吴刚提出了疑问:“为何能坚持戒烟?”程浩问:“真要回答?”吴刚道:“只求真相!”程浩道:“当年,未婚妻相信我的德行,领导相信我的能力。在你面前,我要让你知道我的人品。”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刚和程浩打赌”单独成段,特别醒目,能起到突出主要人物、点明事件、照应题目、引起读者注意的作用。
B. 尽管赌注只是一顿饭,花费不多,但程浩看出这是吴刚想在仕途上压自己一头而设的局,所以十分认真地应对。
C. 前文写“妻子为何原谅丈夫,缘由不得而知”,后文说“当年,未婚妻相信我的德行”,前勾后连,使结构更严谨。
D. 有人让吴刚请吃饭的内容,虽然只有寥寥几句,却饶有趣味,增强了生活气息,对塑造人物形象也有一定作用。
7. 关于文中插叙程浩两件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浩戒烟未果,姑娘却仍然嫁给他,因为抽烟毕竟是小事,无碍人生幸福。
B. 程浩即使在吸烟被领导抓了现行后,也并未产生悔过之意,依然旧习难改。
C. 这部分的内容是上文所说的程浩在吸烟上不计后果、一意孤行的典型例证。
D. 两件事都突出程浩戒烟之难,而这正是吴刚愿意与其打赌的一个重要原因。
8. 吴刚的心绪随着打赌事件的推进而逐渐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了抑扬结合之法。请对此加以解说。



6.B      .“但程浩看出这是吴刚想在仕途上压自己一头而设的局”说法错误,结合文本“在你面前,我要让你知道我的人品”可知程浩是为了让吴刚知道他的人品。
7.A   .“因为抽烟毕竟是小事,无碍人生幸福”的说法于文无据。从文中可知“当年,未婚妻相信我的德行”可知程浩戒烟未果,姑娘却仍然嫁给他是相信他的德行,并不是说抽烟毕竟是小事,无碍人生幸福。
8.①一开始吴刚认为自己赢定了,觉得程浩抵抗不了几天。②超过预期的时间后,吴刚觉得自己轻视了程浩。③半个月后,吴刚按奈不住,各种盯梢程浩,没有找到程浩吸烟的证据,很失望,同时也对程浩能做到不吸烟很不理解。④最后吴刚认识到程浩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不再轻视程浩。(意思对即可)
9.①本文的抑扬结合是欲扬先抑。先是通过两件事佐证程浩对烟的钟爱,不计后果,且一意孤行,突出程浩戒烟之难;再写与吴刚打赌后,程浩真的戒掉了烟,让吴刚知道了他的人品,认识到程浩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不再轻视程浩。
②前文极力渲染程浩对烟的钟爱,戒烟之难,与后文程浩坚决戒烟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程浩的人品,丰富了人物形象。(意思对即可)



相关阅读
1 下雨天出门远行阅读答案-沈婧懿

下雨天出门远行 沈婧懿 ①多年以后,每当他站在火车站的大门口,总会想起他拖着行李箱独自去远方的阴雨绵绵的那个下午。 ②那天下午,他收拾完上路必需的行装,背上吉他,拖着 【查看全文】

2 遍地白花阅读答案-刘庆邦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 【查看全文】

3 爱的牺牲阅读答案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 【查看全文】

4 讹诈阅读答案-梁晓声

讹诈 梁晓声 老会计半年后退休。 他供职的一家国有公司正在改制。几天来公司经理忙碌又亢奋,老会计却觉得自己似乎是局外人。但他期待着经理找他,因为公司有一笔小金库资金, 【查看全文】

5 岁寒三友(节选)阅读答案-汪曾祺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 【查看全文】

6 家书阅读答案-谢志强

家书 谢志强 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