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粉阅读答案-庞泽云

发布时间: 2023-09-12
夫 妻 粉
庞泽云
雨镇这个地方,最有名的是“夫妻粉”。这粉摊经过几代的单传,传到了鲍大勺手里,那手艺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摊上只有两张案桌,是用四条长板凳支起的。案桌周围参差不齐地摆着几把竹椅、几个方凳和几个石磁。旁边,是一张放调料、碗具、家什的条桌和一个泥炉。泥炉上架着一只深底铁锅,锅上没有盖儿,却横着一个钻着密密麻麻小眼的桃木压漏。因为夫妻粉的传统忌用现成干粉条,说是“干粉不鲜”;都是把粉面和好了,放入压漏里挤压,直接从眼儿里落水下锅的。这样,煮出来的粉晶莹透亮,有鲜气。
这粉摊虽说简陋,却天天都挤满了食客,人们宁肯站着吃,从街沿这边站到街沿那边,也要来光顾。人多逼得手脚忙,两口子半天下来,裤裆里都是汗。
是的,这粉摊有些与众不同:只卖半天。倒不是怕忙,而是要用半天去预备调料。饭靠火候,酒靠窖,百样佳肴靠调料嘛!这粉,绝就绝在调料上。
咋绝 酱油醋,葱姜蒜,味精白糖辣子面。这些普通的玩意儿它都下,自不必说。可有两样东西,却是外界人不大晓得的,那就是娃娃椒和雅鱼汤。
娃娃椒是离雨镇十五里地青溪山上的特产。 一般的椒, 一粒就是一粒,可娃娃椒大粒上还背着个小粒,肉头厚,润色好,油气重,不但麻味浓,还有一股醉鼻舒肺的特殊香气。这娃娃椒在青溪山上只有几十棵树,夹杂在遍坡遍岭的普通野椒之中;而且,还专爱往那悬崖峭壁上长。
雅鱼则是雨镇边羌江里的独产珍品。肉细嫩,且无刺,熬出汤来,又白又酐又鲜。可是, 这鱼专生于江边激流拍岸处的石穴、石腔,要得此物还有几分危险。历来夫妻粉的摊主儿都有“上青溪,悬采娃娃椒;下羌江,险捉雅御鱼”的本事。不然,就当不了摊主。
然而,也曾有人把以上调料样样数数弄了个齐,但做出粉来,却仍然比不上“夫妻粉”。
他们不晓得,这料的齐全,还只是事情的一半;还有那怎样配料的另一半呢
配调料也像和墙泥、抓中药一样,得严格地讲究比例,这就全靠人的摸索了。
如今的鲍大勺,是朗个在配调料 那是金口玉牙也问不出来的。人们只是传说着,说他都是五更半夜起来配,把窗户掩了,把门闩子上了,还要用屁股抵着门扇,连他婆娘都不许看。
在鲍大勺这辈夫妻粉摊的食客中,有一个是最为精细的了,那就是糖酒公司退休的表老头儿。这老头原是公司的品酒员,那味觉器官灵得令人吃惊。用这张嘴来吃粉,那体验当然就比别人更为深、细,评价得也就更为中肯。这几年老头儿退休在家,嘴闲得慌,没那么多酒品了,就一头扎进了雨镇的小吃摊儿,这夫妻粉摊当然是常来的。
“喂,鲍老板,”有一回,袁老头儿吃完粉, 一边捏着根火柴剔牙, 一边就对夫妻粉评起 来 , “这粉,入口酸辣,入喉麻辣,回味香辣,酸中有甜,甜中有咸,香中透鲜。安逸得很哟!我的舌头都差点吞下去了。”
鲍大勺犹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自然惬意。 一乐之下,便把自己那张竹马架搬了出来,给袁老头儿做了一个专座,只有他来才打开。
随着生意兴隆,票子大把进,婆娘便来话了: “我说,把这套破家什换了吧。马要鞍装,人要衣裳,这粉摊也该伸抖伸抖了。”
“你晓得个球!肥狗有肉在毛里边,乌龟有肉在壳壳头。桌椅吱嘎,篷子补巴,这是祖训。”
"既不肯换摊子,那就多卖半天嘛,"婆娘忍不住又说,“大家都在向钱看,咱不当出头
鸟,也别做排尾雁呀。”
“多卖半天 ”鲍大勺觉得婆娘说话太可笑,“那找哪个去给我下江捉雅鱼 第二天还卖
不卖了 "
“我说你就是个铁脑壳,三根砧子打弯了都打不透。离了红萝卜就不成席啦 没有雅鱼汤,就用草鱼汤顶嘛。”
鲍大勺眼睛一鼓,想发火,但和婆娘的眼光一碰,又马上收住了。他看到婆娘的眼睛有些发红。于是,便赔了个笑脸,口气软软的:
“嘿嘿!这鱼汤怎么能换呢 祖上没这个规矩,再说,让人吃出来,不就丢人现眼了嘛。”
“你呀,就是…… ”就是什么,婆娘一时找不到合口的词儿,就跳过去说,“那些吃粉的哪个不是寒寒乎乎,几个三下就搅完了 还像戏台子上吃饭呀,慢下慢下地品 孙二娘开黑店,用人肉包包子,不是看到几根什么毛,武松还吃不出来呢!”
“不会品 袁老头儿会不会品 ”
“雨镇上有几个袁老头儿 他不来,又咋样 ”
是的,就是袁老头儿不来,也不会影响夫妻粉生意的。夫妻粉名声在外,就是换了鱼汤, 一般人马上也不会就吃得出来。特别是那一群一群来雨镇旅游、公干的人,他们晓得个啥 可是,鲍大勺还是不愿这么做。
婆娘拗不过他,最终只好骂一句了事:“你狗日连这点形势都看不清,早晚有你着辣的时候 ! "
婆娘的话真还说准了。不到两月,鲍大勺碰到了难事:由于农村的承包越来越彻底,青溪山的林坡划给了十户农民。要吃娃娃椒,只剩一条路:买。可是,现时的物价,又兴自调了。物以稀为贵,物以需为贵。娃娃椒对于鲍大勺来说,既需又稀,因此,人家就拿竹杠敲他了。要三十块钱一斤。天哪!比以前整整多了五倍。
这事使鲍大勺很伤心。那十户农民,可以说每回到雨镇赶场,都要吃他的粉,吃过又都不止一次地竖起大拇指连声称道,如何如何的好,还说鲍家两口子的品性也好,没有因为有块金招牌,就黑起心肠要高价。可是,这些人的脸,朗个一下子都变了呢 手头有点娃娃椒,熟人熟事的,就能厚起脸皮说出那么高的价!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从粉摊写起,设施简陋,生意红火,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桃木压漏”的描写巧妙点染出老店的特色。
B.鲍大勺配调料时,用屁股抵着门扇,连他婆娘都不许看,这照应了前文的“几代单传”,也增添了夫妻粉的传奇色彩。
C.袁老头儿是粉摊的常客,也是小镇的美味鉴赏家,他对夫妻粉的盛赞维护了粉摊的招牌,
却引发了夫妻两人的争执。
D.农村落实承包责任制,放开物价后,卖娃娃椒的农民跟着涨了价,小说结尾反映了鲍大勺面对社会变革猝不及防的心理。
7. 文中插入对娃娃椒和雅鱼的叙写,对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两段文字叙述了娃娃椒和雅鱼的特点,侧面衬托出鲍大勺谋生的艰辛、开店的诚信。
B.娃娃椒只生长在青溪山上,为后文青溪山林划给农民后,鲍大勺只能高价购买做铺垫。
C.既要到山崖上采椒,又要到江水里捉鱼,采配费时费力,交代了粉摊只卖半天的原因。
D.椒专爱往悬崖峭壁上长,鱼专生于激流石穴中,两者象征了当地人民迎难而上的精神。
8. 本文中夫妻俩的对话,在语言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 如果作者续写,鲍大勺最终是否会依从婆娘的话,改变夫妻粉的调料 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看法和理由。(6分)


6.C
7。D
8.(1)多处运用方言,如“伸抖”“着辣”等,体现地域特色,富有乡土气息。
(2)穿插引用民谚俗语,如“马要鞍装,人要衣裳”“桌椅吱嘎,篷子补巴”等,增加了语言的趣谐性。
(3)纯用口语,多用问句,表现了夫妻俩拌嘴的生活气息。
(4)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
9.不会改变。理由:(1)鲍大勺是个恪守传统的人,而改变调料违背了祖训。(2)鲍大勺视袁老头为知音,非常在意顾客的用餐体验。(3)鲍大勺认为十户农民“厚脸皮”,所以不会仿效。(4)作者借此肯定在商品经济浪潮中坚守传统的做法。
会改变。理由:(1)鲍大勺在妻子面前赔笑让步,口气已经变软。(2)除了袁老头,其他人也 吃不出差别。(3)娃娃椒价格大幅上涨,难以维持原来的配料。(4)作者借此表达对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世道人心的思考。


相关阅读
1 与狼共舞阅读答案-唐俑

与狼共舞 唐俑 ①在进出拉萨的必经之路上,我拦下了一辆拉柴火的卡车。我此行的目的地是四川。 ②司机扎西是个强悍的藏族汉子。汽车平安无事地把险峻的念青唐古拉山抛在身后, 【查看全文】

2 国宝阅读答案

国宝 吴承墨刚走下站台,梅城就用一场裹着梅花气息的温润小雨款待了他。让他感到温润的,还有王老板的那双手。见面握手是一种常见礼节,可王老板握着他的手时,掌心竟有些发热 【查看全文】

3 秦垄的老妇人阅读答案-草明

秦垄的老妇人 草明 太阳射出了第一线晨光的时候,唐秀峰已经翻过了四五个山,他鼓尽了最后的力气赶前几十步,在一家小小的草房前停住了。 这里是老妇人二婆的屋子,论她脸上的 【查看全文】

4 兴安杜鹃阅读答案-张港

兴安杜鹃 张港 因海拔不同,兴安岭上草木花卉各有分层,白桦在下,落叶松在上,兴安杜鹃夹在当腰。进到四月,让雪捂了一冬的大山,杜鹃花开得旺盛,开得红火。花儿叫杜鹃,鸟儿 【查看全文】

5 清香楼主阅读答案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 【查看全文】

6 吉祥如意阅读答案-郭文斌

吉祥如意 郭文斌 五月是被香醒来的。娘一把揭过捂在炕角瓦盆上的草锅盖,一股香气就向五月的鼻子里钻去。五月就醒了。五月一醒,六月也就醒了。五月和六月睁开眼睛,面前是一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