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产业化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体,最重要的是生产出产品,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研工作是如果有1%的可能,就可以付出100%的努力、而产业化是只有经过100%的论证才会投入,两者对风险的要求不同。投入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科研工作投入的是经费,完成目标和任务就可以了,但是产业化就有投资回报的要求。科研到产业化的“死亡之路”,讲的就是科学技术通向产业化的过程中存在鸿沟。特别是硬科技更需要长期的投入,如果不能跨越这个鸿沟,就无法走向市场并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硬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经济日报》2019年6月11日)
材料二 中国这些年一直都是知识产权使用费的通差国,每年都要支付将近两三百亿美元知识产权使用费。从我们国家整个的创新底色来讲,我们有18.1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但是真正拥有发明专利的只有7.5万家,占比只有41%,13.2万家国际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发明专利的只有33%,近十年7.9万家涉及投资并购的企业,拥有专利申请的占比只有32%。
知识产权是硬科技投资的信号。申请专利应该是真正的科创企业及高水平工程师人才的首要行为之一。2000年,中国注册一家企业到提交第一件专利申请大约需要9.4年的时间,到今天只需要77天时间,这意味着真正通过技术来创业,当公司开始运行之后,首要的行为就是去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做了统计,规模以上企业中有专利活动的企业销售比例远高于没有专利的企业。在上市公司中,A股公司有效发明专利每增加1%带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尤其是先进制造业这些知识产权密集型的行业。
(摘编自《耿德强:知识产权和资本市场投融资密切相关》,新浪财经2019年7月16日)
材料三 光明智库:有观点认为,当前我国科技界需要强化工匠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持续不断投入开发,并做好成果转化应用。对此,专家们有何感受与建议?
李文宇: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这就需要我国的科研体系能够有效支持这样的创新模式。国家应大力投入基础科研,培养一批长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队伍;形成允许失败、鼓励探索的宽容的科学氛围;实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对接,完善科技转化的中介平台;在全社会范国内积极提倡崇尚科学并强化工匠精神,让科学家、工程师成为年轻一代的榜样。
赵新力: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不仅需要领军人才和研发骨干,还需要大批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的高水平辅助人员和高级工匠,以及默默无闻、润物无声的科技创新管理人才。硬科技是需要体系作战的,要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人人有成就感和获得感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正确评价各类科创新人员和机构的业绩,及时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
(摘编自《硬科技,让中国发展底气更硬》、《光明日报》2019年6月1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有效发明专利的增加,A股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也会呈比例增长,这说明有效发明专利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B.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国际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拥有发明专利均不足一半,这说明我国企业整体上创新底色不够。
C.在发展硬科技方面,硅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源源不断地涌现出科技创新企业,这是中国唯一落后于硅谷的地方。
D.硬科技的发展不能只靠个人单打独斗,必须让各类人才形成体系作战,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科创星投资了64个硬科技项目,开创了科技成果转化与资本投入的新路径,对硬科技投资实践做出了大量有益探索。
B.近二十年来,企业从成立到首次提交专利申请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这点看,申请专利已经成为企业成立后的第一要务。
C.科研成果产业化对风险的要求、对投入的要求都远远高于科研工作,因此相比科研工作,其更难争取社会资本的支持。
D.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耗费的时间特别长,所以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队伍需要强化工匠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3)三则材料都介绍了科技成果(尤其是硬科技)转化应用的相关问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
(1)C.“这是中国唯一落后于硅谷的地方”表述明显不合实际,错。原文为:他认为,发展硬科技,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像硅谷,只要生态好,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科技创新企业。然而,这也是目前国内最欠缺的。
(2)B.“申请专利已经成为企业成立后的第一要务”曲解文意,原文为“这意味着真正通过技术来创业,当公司开始运行之后,首要的行为就是去申请专利”。
(3)①材料一从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资本投入的角度,分析硬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困难;②材料二从专利申请的相关现状分析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相关情况;③材料三主要是两位专家分别从科研体系设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的人才培养的角度,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具体建议。
相关阅读
1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2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3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4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5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