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

发布时间: 2020-05-30
材料一: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历史抱负和贡献与丝绸之路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经济交通史上的典范,对人类发展和人类贡献必将超过丝绸之路。
(摘编自搜狐网《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是为了什么?》,2017年9月8日,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框架下,可以筹划并制定出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以此来克服民族和历史冲突,让所有参与其中的国家都能获益。新丝绸之路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希望,同时为许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拉鲁什表示,要根除恐怖主义和毒品问题,必须要有一个严肃的经济发展方案。如果能够让人们知道只要努力工作就能获得好的生活,这样自然能解决恐怖主义问题。在拉鲁什看来,当今世界各地区和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地区冲突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甚至可能带来战争威胁,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经济发展平台,一个符合全人类文明共同利益的平台。她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丝绸之路是当今世界和平的最重要的创举。”拉鲁什还呼吁人们彻底抛弃有些国家注定永远贫穷而有的国家则永远富有的陈腐观念,创造一个国际新秩序,让每个国家的人们都有可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她说:“我认为新丝绸之路恰恰能帮助人们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新丝绸之路是世界和平的希望——专访德国席勒研究所创始人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女士》,新华网2014年8月7日)
早在“一带一路”倡议宣布之初,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就是倡议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这一倡议将“改变巴基斯坦的命运”。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先行项目。他认为,“一带一路”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创新和能量,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为消除贫困,给当地人民更加繁荣的生活创造了机遇。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精准扶贫的实施中,要激发小企业和小金融机构的活力。小企业和小金融机构很灵活,只需要给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一点资金支持或是技术支持,就可以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新机遇》,中国网2019年4月10日)
材料四:
美国媒体指出,很多参加“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都有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包括港口、公路、铁路、能源等方面的建设。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推测,亚洲新兴经济体每年需要大约1.7万亿的基础设施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减贫及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好提供了急需的基础设施,带来了新的贸易路线,并为亚欧实现了更好的联通。”“‘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创造了商业机会,也为急需开发和工作的沿线国家提供了机会。
美国媒体在一篇长篇新闻分析中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现在中国开始采取更加富有远见的举措:提升在既有国际制度中的影响力,从内而外影响游戏规则;确立自己的制度,如亚投行,从外部重新界定规则;向其它国家提供救生圈,通过和他们一起创建制度将其纳入自己的怀抱。在另一长篇分析中,该报指出,中国正在按照自己的方式重塑全球贸易:“一带一路”倡议是按照中国的方式推进全球商业,希望利用中国的财富及工业技术创造新型全球化,摆脱西方主导的制度规则,重塑全球经济秩序。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及亚投行是填补二战后国际制度空白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韦宗友《美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基于美国三大主流媒体的文本分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曾为东道国创造了超10亿美元的税收。
B.“一带一路”倡议正在重塑全球人类文明,对中国的整体发展也会产生影响。
C.“一带一路”给巴基斯坦企业发展带来创新和能量,为其消除贫困创造条件。
D.“一带一路”是中国采取的有远见的举措,将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积极影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中国现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以此为主要目标。
B.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已超100亿美元,有助于克服历史冲突,将会消除恐怖主义和毒品问题。
C.新丝绸之路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国际秩序,有力反驳了西方认为有些国家注定永远贫穷的宿命论观点。
D.美媒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带来有助于减贫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这和新西兰前总理有一定共识。
6.如果有外国记者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么,你会如何回应?请结合材料对此说法予以驳斥。(6分)


4.(3分)B
5.(3分)D
6.( 6分)示例:①从政治上看,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和平安宁。②从经济上看,改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促进就业,提升收入。③从文化上看,促进中外文化的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每点2分,答对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阅读
1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2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3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

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4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5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

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