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风俗一般未被认为是什么重要的课题。我们觉得只有我们大脑内部的活动情况才值得

发布时间: 2020-06-04
材料一:
风俗一般未被认为是什么重要的课题。我们觉得只有我们大脑内部的活动情况才值得研究,至于风俗呢,只是些司空见惯的行为而已。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从世界范围来看,传统风俗是由许多细节性的习惯行为组成,它比任何一个养成的行为都更加引人注目,不管个人行为多么异常。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次要侧面。最重要的是,风俗在实践中和信仰上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极其丰富多彩的形式。
没有一个人是用纯洁而无偏见的眼光看待世界。人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受特定风俗习惯、制度和思想方式剪辑过的世界。甚至在哲学领域的探索中,人们也无法超越此定型的框框。人们关于真与伪的概念依然和特定的传统风俗有关。约翰·杜威曾经非常严肃地指出:风俗在形成个人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一个人对传统风俗的影响相比,就好像他本国语言的总词汇量和自己咿呀学语时他家庭所接纳的他的词汇量之比。当一个人认真地研究自发形成的社会秩序时,杜威的比喻就是他实事求是观察得来的形象化的说法。个人的生活史首先是适应他的社团世代相传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准则。从他呱呱坠地的时刻起,他所生于其中的风俗就开始塑造他的经历和行为规范。到会说话时,他就是传统文化塑造的一个小孩子;等他长大了,能做各种事了,他的社团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他的社团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他的社团不能做的事就是他不能做的事。每一个和他诞生在同一个社团中的孩子和他一样具有相同的风俗;而在地球的另一边,诞生在另一个社团的孩子,就鲜有与他相同的风俗。没有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比得上风俗的作用问题更要求我们对它理解。直到我们理解了风俗的规律性和多样性,我们才能明白人类生活中主要的复杂现象。
我们首先需要达到这样一种成熟的程度:不用自己的信仰去反对我们邻居的迷信。必须认识到,这些建立在相同前提基础上的风俗,必须放在一起加以考虑,我们自己的风俗和其他民族的风俗都在其中。
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原文有删节)
材料二:
以人对自然的关系来说,农业经济条件下的人跟游牧生活或海洋文明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是很不相像的。大海和草原气候多变,自然条件特别酷烈,人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不得不集中精力,随时准备应付大自然的挑战,于是人和自然常处于一种相峙、对抗的状态。另一方面,漂洋过海和逐水草居,使人的生活长年在流动之中,需要人们不断去冒险开拓,加以航海与放牧之际必然要碰到新的社会群体,进而从事贸易或军事行动,更需要高度发挥主体能动性,从而培养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世界的信念和习惯。
这一切习性都是农业自然经济下的人所欠缺的。对于农业生产来讲,自然界尽管有种种突变,但季节的更迭基本上是稳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活规律也是固定不移的,因而人和自然的关系通常处在协调、融合的状态,并不需要激化矛盾,走向对抗。与此同时,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农业收成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仰赖大自然的恩赐,“靠天吃饭”乃至接受“天命”,便成了在古代中国人中间流行的信条,所以“天人调和”的境界,实际上是以“人”从属于“天”为其本质特征的。一边是与自然相对抗的人,一边是力求顺应自然的人,这就是我们祖先不同于其他一些民族的固有根性之一。
陈伯海《中国文化之路》
10.下列对材料中“风俗”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风俗虽然只是些司空见惯的行为,但是和我们大脑内部的活动情况一样,都是值得研究的。传统风俗是由许多细节性的习惯行为组成,它比任何一个养成的行为都更加引人注目。
B.约翰·杜威曾经非常严肃地指出:风俗在形成个人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一个人对传统风俗的影响相比,就好像他本国语言的总词汇量和自己咿呀学语时所接纳的词汇量之比。
C.每一个和他诞生在同一个社团中的孩子和他一样具有相同的风俗;而在地球的另一边,诞生在另一个社团的孩子,就没有与他相同的风俗。
D.不用自己的信仰去反对我们邻居的迷信。因为这些建立在相同前提基础上的风俗,必须放在一起加以考虑,我们自己的风俗和其他民族的风俗都在其中。
答案A。B.曲解文意。原文是“约翰·杜威曾经非常严肃地指出:风俗在形成个人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一个人对传统风俗的影响相比,就好像他本国语言的总词汇量和自己咿呀学语时他家庭所接纳的他的词汇量之比。”C.改变原文意思,原文是“就鲜有与他相同的风俗”。D.强加因果,去掉“因为”。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个人的生活史首先是适应他的社团世代相传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准则,而人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受特定风俗习惯、制度和思想方式剪辑过的世界。
B.大海和草原气候多变,自然条件特别酷烈,使人和自然常处于相峙、对抗的状态。而漂洋过海和逐水草居的生活方式对人们形成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世界的信念和习惯有重要影响。
C. 对于农业生产来讲,季节的更迭基本上是稳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活规律也是固定不移的,所以接受“天命”,便成了古代中国人中间流行的信条。
D. 游牧生活或海洋文明环境孕育了与自然相对抗的人;而农业自然经济孕育了力求顺应自然的人,这就是我们祖先不同于其他一些民族的固有根性之一。
答案C。张冠李戴,“‘靠天吃饭’乃至接受‘天命’,便成了古代中国人中间流行的信条”的原因是“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底下,农业收成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仰赖大自然的恩赐”。
1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不同的文化。(4分)
参考答案:
① 每个人都受到特定文化的影响,要理解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2分)
(提示:根据材料一“没有一个人是用纯洁而无偏见的眼光看待世界。人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受特定风俗习惯、制度和思想方式剪辑过的世界。”和“不用自己的信仰去反对我们邻居的迷信。必须认识到,这些建立在相同前提基础上的风俗,必须放在一起加以考虑,我们自己的风俗和其他民族的风俗都在其中。”)
② 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都应得到尊重。每一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回答“每种文化都有特定的文化模式”亦可)(2分)(提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有体现)



相关阅读
1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

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3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4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5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

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6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