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的审美境界》阅读答案-胡立新

发布时间: 2020-06-12
老子在《道德经》中标举的有别于儒家“仁义”道德的“玄德”伦理价值观,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古代文人和文学传统有着重要影响,这一问题需要从哲学到文学作交叉贯通性的深入探究。
老子的“玄德”,作为沟通天人、协和天道与人道、实现天人合一的伦理价值观,不仅是一个哲学、伦理学、价值论、实践论的学说,也是一个影响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文人和文学的文艺理论学说。其核心影响在于,“玄德”以其对中国古代文人道德观的影响,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审美境界的生成。早在《尚书》中,“德”就既有天地乾坤之德,也有人生社会之德。然而自老子标举“玄德”和孔子高扬“仁义”之后,逐步形成了儒、道两种具有对立性的伦理道德学说。就古代文人的个体人生修养而言,这两种“德”是可以互补的,并非决然对立和不容。他们既以“明德”精神修养儒家的仁义道德,又以“玄德”观念修炼道家的自然之德,从而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双重道德人格,进而形成“入世”和“出世”兼容的人生观。他们普遍“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朱光潜)。这样的道德人格境界表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就是既有诉诸“明德”的家国情怀和道德境界,又有诉诸“玄德”的宇宙情怀和天地境界。
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区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指出,道德境界相当于儒家的“仁义”境界,“其行为是为义的”;天地境界相当于道家的“道德”境界,“其行为是事天的”。儒家的“仁义”道德境界和道家的“玄德”天地境界都具有超功利性,因而都是审美的境界,但相对于自由平等、无私忘我、超尘拔俗、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独立不羁等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美学精神来说,以“玄德”品格生成的天地情怀和天地境界,无疑是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文学史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一大批优秀文士和他们的作品,正是“玄德”与“明德”兼修的生动体现,他们既以家国情怀、道德人生的书写著称,又以天地情怀、天人相和的歌吟长存,苏轼最为显著,他一生既坚守儒家的家国情怀和道德境界,又始终呈现出宇宙情怀和天地境界。他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又说“若使人人祷辄遂,告物应须日千变”,他还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图缺,此事古难全”“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等,都是“天人合一”的玄德心灵在文字中的具体呈现。尤其是他被贬黄冈时写的《赤壁赋》,更是一曲把自我融入天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灵之歌。
文学是心灵的镜子。以“玄德”建构起来的道德人格和心灵境界,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天地情怀所赖以滋生的心灵之源,呈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天地境界超越了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社会性审美价值,走向了天人一体化的“无我之境”。作者在以物观物的观物之乐中,走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审美境界。这正是中国古代文人和文学作品共同呈现出来的极富民族特色的审美文化精神。
(摘编自胡立新《“玄德”的审美境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玄德”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影响是,它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道德观,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
B.就古代文人的人生修养而言,老子标举的“玄德”和孔子高扬的“仁义”并不能互补,相反,二者是对立和不容的。
C.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为四种境界,指出“道德境界”就是儒家的“仁义”境界,“天地境界”就是道家的“道德”境界。
D.以苏轼为代表的古代优秀文士儒道兼修,既以家国情怀、道德人生的书写著称,又以天地情怀、天人相和的歌吟长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老子标举的“玄德”既是哲学学说,也是文艺理论学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B.文章从哲学层面和文学层面作了交叉贯通性探究,来论证“玄德”审美境界高于儒家的仁义道德等社会性审美价值。
C.文章在论证天地境界是人生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时,将儒家的“仁义”道德境界和道家的“玄德”天地境界做了对比。
D.文章第四段运用举例论证,以苏轼为例,列举了苏轼的大量诗句,突出了“玄德”观念对古代很多优秀文士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尚书》对“德”的全面阐述,就不会有老子和孔子的道、儒两种具有对立性的伦理道德学说。
B.冯友兰认为,儒家的“仁义”道德境界和道家的“玄德”天地境界都具有超功利性,因而都是审美的境界。
C.屈原等历史名人儒道兼修,形成“入世”与“出世”兼容的人生观,从而“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
D.“天人合一”的“玄德”审美境界,正是中国古代文人及其作品共同呈现的极富民族特色的审美文化精神。


1.D(A.曲解文意,偷换概念。“它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道德观,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错,据选文第二段介绍可知,“玄德”对中国古代文人及其文学作品都有影响,“其核心影响在于,‘玄德'以其对中国古代文人道德观的影响,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审美境界的生成”。B.混淆是非。“……并不能互补,相反,二者是对立和不容的”错,选文第二段说“这两种‘德’是可以互补的,并非决然对立和不容”。C.曲解文意。“……就是……”错。原文说的是“他指出,道德境界相当于儒家的‘仁义'境界……天地境界相当于道家的‘道德'境界”。)
2.B(曲解文意。本文论述中心不是在争论儒家和道家孰高孰低,而是阐述老子在《道德经》中标举的“玄德”伦理价值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文化精神。)
3.A(说法绝对,于文无据。选文第二段说的是:早在《尚书》中,“德”就既有天地乾坤之德,也有人生社会之德。然而自老子标举“玄德”和孔子高扬“仁义”之后,逐步形成了儒、道两种具有对立性的伦理道德学说。可见,老子和孔子可能继承与发展了《尚书》中关于“德”的思并无证据证明“没有《尚书》对‘德’的全面阐述,就不会有老子和孔子的……伦理道德学说”)



相关阅读
1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2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3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4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

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5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

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