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永续发展》阅读答案-孟威

发布时间: 2020-06-29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追溯亚洲文明历史成就,描绘文明交流互鉴的美丽图景,面向发展和未来,阐明了中国的文明观,把握亚洲人民对建设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的期待,明确提出了夯实亚洲命运共同体人文基础的四点主张,即“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为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的中国方案,彰显了包容并蓄、融合共生的中国智慧,体现了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
文明需要交流互鉴、共同发展。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走向深入,必将使亚洲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必将使人类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缤纷绚丽。
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识,是文明发展的尺度。从古老的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上经贸交往的互通有无,到新时代“一带一路”“两廊一圈”等合作建设的开展,亚洲各国为实现互通发展,战胜了挑战,克服了困难和艰险。文明交融促进了亚洲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打破了民族的原始闭关状态,亚洲人民借此开阔了眼界、建立了友谊、收获了富足。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建构的文明互动中,东方文化也与西方文化包容共进,不断迈向人类进步新阶段。“光明来自东方”这句古希腊谚.语正是对东西文明交融成果生动而诗意的说明。
恩格斯曾经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文明的内涵需要实践来丰富,文明的视野需要实践来拓展。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类文明展现出光鲜亮丽的时代背景。但与此同时,政治经贸格局变革不定,存在摩擦、动荡和多变的可能性。在多元文明的差异之下,各方需求不尽相同,各类机制协调不尽如人意。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搭建平台渠道,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合作网络,正是以多种形式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创新之举。
媒体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要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有力桥梁。近年来,中国媒体主动扩大合作,创新对外传播,就规模、渠道、总量和对象范围而言,传播语种多、受众面广、信息量大、覆盖环球,走势强劲,新科技形态亮点频现、成绩斐然。中国媒体与亚洲媒体互通有无,把更多精彩的亚洲优秀节目、作品面向全球传播,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独特贡献。
然而,受西方话语主导的旧有格局和框架语境影响,加之语言沟通、媒体话语能力构建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对外交流和传播的质量水平仍需提升。破解困局,谋求文明多样化发展的有利环境,中国媒体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主动做好对外传播。一方面打造文化精品,讲好中国故事,诠释好华夏文明的生存理念、处世之道和精神气质;另一方面以产品、论坛等多种方式扩大合作,联通中国话语的独特性和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学会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用中国语言讲世界故事,创造内涵深刻、充满活力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使传播更“接地气”。这是中华民族文明延展的客观必然,也是中国作为和平发展大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推进亚洲和世界文明进步应有的责任担当。
(摘编自孟威《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同文明由于存在多样性而互相交流,而这交流又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互鉴及其发展。
B.新时代“一带一路”“两廊一圈”合作建设的推进开展,促进了亚洲国家生产方式的发展。
C.恩格斯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因而文明的内涵需要实践来丰富,其视野需要实践来拓展。
D.中国媒体和亚洲媒体将通力合作,为推动文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讲话为基础,引起下文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入论述。
B.文章运用引证法,用古希腊谚语“光明来自东方”论证了从古至今亚洲各国是文明融合的源头。
C.本文论述辩证,既肯定中国媒体的表现,又指出其在一些方面需提升,并从两方面给出了建议。
D.文章提出文明需要交流互鉴,然后进行深度阐述和广泛延伸,最后就中国媒体参与.国际交流提出希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今时代,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走向深入,就一-定能让亚洲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让人类文明之花更加绚丽地绽放。
B.亚洲人民借助文明交融所带来的生产力发展和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被打破的局.面,开阔眼界,建立了友谊,收获了富足。
C.媒体应该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有力桥梁,近年来中国媒体主动扩大对外合作,创新对外传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D.学会讲好中国故事和世界故事,创造出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才是中国在当今推进亚洲和世界文明进步应有的担当。


1.A [解析] B.偷换概念,“生产方式”应为“生产力”;C.强加因果,句间没有因果关系;D.时态错乱,变已然为将然。
2.B[解析]古希腊谚语“光明来自东方"论证的是东西文明交融的成果。
3.D[解析]以偏概全,“是中国在当今推进亚洲和世界文明进步应有的担当”这句话的主语应是该句前面的“一方面”和“另-方面”两个部分。



相关阅读
1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2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

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3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4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

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6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