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三国时期至西晋的周处曾著有《风土记》一书,记载各地习俗,其书已轶亡,晚唐人李匡乂《资暇录》,其中载有《风土记》关于“端午”应该为“端五”的说法:“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焉。余家元和中端五诏书并无作‘午’字处。而近见醴泉县尉厅壁有故光福王相题郑泉记处云:‘端五日。’岂三十年端五之义别有见耶。”或许,“端五”变为“端午”,仅仅是传习之讹而已。
(摘编自方铭《楚文化与屈原》,《人民政协报》2020年2月24日)
材料二: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不下十种,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等。较为合理而可信的说法,是端午节源自先秦的夏至节。
夏至,是先秦古人最早确定的四大节气之一。古人以为阳气于此日至极、阴气于此日始兴而“阴阳争,死生分”,乃企望能于此日助阳抗阴、得生避死、除害获福、去凶化吉。相沿成习,夏至也成了民俗活动日渐丰富的传统夏至节。夏至节的日期,一般在三代古历中切合农事的夏历五月、即仲夏之月的五日前后。或许随着阴阳五行说盛行,战国时人以阴阳消长来说明时节变化,以五行配四时、五方而尚“五”,既尤为重视阴阳消长最为急剧的夏至,又因为尚“五”而将节日固定在五月五日。
(摘编自蔡靖泉《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材料三:
关于端午的起源,一是屈原,一是介子推,又一说暗示这节日是起源于伍子胥的,还有说是起于越王勾践的。以上四说究竟那一说可靠,或都不可靠,暂时不必管。我们应注意的是传说的地域分布,四分之三(屈原、伍子胥、勾践)属于南方,这和竞渡与吃粽子两个主要节目的地方性正相符合,因为竞渡与粽子的先决条件,显然是多河港与产稻米,而这二者恰好都是南方的特色。再就三说看,其中三分之二又是属于吴、越的(伍子胥、勾践),而铸水心镜的扬州,也属于这个区域,这点消息也是值得玩味的。书传中关于端午的记载,最早没有超过东汉,而事实上吴、越一带的开辟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自从东汉以来,吴、越地域渐被开辟,在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流中,端午这节日才渐渐传播到长江上游以及北方各地。这是一个合理的推测,详细的论据,等下文再陈说,暂时我们只想借它为出发点,来再测验一下端午与龙的关系。如果我们能证明吴、越与龙有某种不可分解的关系,那么我们前面所拟定的前提,即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关系的前提,便果真可以成立了。
(摘编自闻一多《端午考》,《神话与诗》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7.下列材料中对端午名称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端午节一般称为“五月五日”,“端五节”之所以叫“端午节”,是因为五月为午月,也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
B.生活在三国时期至西晋的周处《风土记》一书,记载了各地习俗,也明确记载关于“端午”应该为“端五”的说法。
C.作者根据晚唐人李匡乂《资暇录》上记载内容推断,“端五”变为“端午”,可能只是以讹传讹。
D.古人认为五行配四时、五方而尚“五”,既尤为重视阴阳消长最为急剧的夏至,又因为尚“五”而将节日固定在五月五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端午的起源 ,说法不下十种 ,其中有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说法。
B.古人以为夏至日阳气至极、阴气始兴,希望能在这一日助阳抗阴、得生避死、除害获福、去凶化吉。
C.作者认为,关于端午起源说法即便不可靠,也可以用来作为推测的依据,并得出端午最早起源于吴、越之地的结论。
D.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后来在吴、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对流中,端午节才渐渐传播到各地。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者关于端午起源的基本观点。(4分)
7.答案:C 【解析】A项是两种不同说法的合并,生搬硬凑。B项其书已轶亡,不可“明确”。D项不是关于端午名称,是端午时间的确定。
8.答案C 【解析】C“即便不可靠,也可以用来作为推测的依据”语意理解错误,原文为“以上四说究竟那一说可靠,或都不可靠,暂时不必管”,作者的意思是此处不考证。
9.【参考答案】 ①“端五”变为“端午”,仅仅是传习之讹而已。 ②端午节源自先秦的夏至节。
③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关系。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三点得4分)
相关阅读
1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2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3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4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6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