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东中西部的10个省份的调研结果显示,2005年﹣2015年间

发布时间: 2020-08-12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东中西部的10个省份的调研结果显示,2005年﹣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造成学生休息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校内外的课业负担过重。“00后”小学生超过国家规定在校时间的比例达75%,平均在校8.1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6小时超出2.1小时;“00后”初中生超标比例达85.9%,平均在校11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8小时超出了3小时。
 与国家规定相比,学习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小学生超出0.7个小时,超标比例达66.4%;初中生超出1小时,超标比例达78.5%.休息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小学生超出1.8小时,超标比例达81.1%;初中生超出2.3个小时,超标比例达87.1%。
 过重的学业负担导致中小学生的休息权被剥夺,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新京报》2018年03月05日 朱永新:《要切实保障好学生和教师的休息权》)

 材料二:
“减负”最要紧的是做好五件事﹣﹣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重个性、讲规律。
“调结构”,就是“减负”要做好加减法。具体而言,就是要适当减少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增加德育美育体育学习的时间;适当减少书本学习的时间,增加实践教育的时间;适当减少单纯知识技能训练的时间,增加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时间,等等。
“转方式”,就是适当减少教师不适应学生学情导致的学习负担,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更多的在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下功夫,等等。
“提质量”,就是要减少重复、低效的机械训练负担,增加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重个性”,就是要减少学生同质化的学习负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差别化的教育;要适当减少统一的强制性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多样化的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讲科学”,就是中小学教育要尊重规律,依靠科学。以考试评价为例,日常考试的功能不是要给学生排名排队,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
(《中国教育报》2018年03月05日《张志勇:别带着误解看“减负”》)
 
 材料三:
“减负”本身具有教育、心理、文化三重含义。从教育意义上讲,“减负”不是单纯的在校学习量的减少,不是学生学习需求的遏制,更不是学校推卸教育责任,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转移到校外辅导班。“减负”减的是对学生发展而言过重的课业负担,减的是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的是枯燥乏味反复训练,减的是过量的作业负担、频繁的考试负担;从心理意义上讲,减的是因超纲学习和超前抢跑而给学生带来的愈来愈重的心理负担,因竞争带给教师、家长的恐慌情绪和焦虑心理;从文化意义上讲,减的是功利性意图对教育环境的压制,减的是竞争意识对教育氛围的戕害,减的是毕其功于一役思维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蔓延。
(《中国教育报》2018年03月07日 王凯:《扎实“减负”孩子才有全面发展空间》)
 材料四:
 减负,是肯定要减。
 但,关键是如何减、减哪些、减到什么程度。
 首先,要区分清楚哪些是“负”、哪些是“正”﹣﹣哪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成长成才规律,哪些不符合。这个是减负的基础。
 其次,孩子们各个不同(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等规律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类群的孩子,做出哪些是“负”、哪些是“正”的清晰区分﹣﹣这个减负的关键,因为对有些孩子是“负”的,对另外一些孩子可能就是“正”,因此,减负应该严禁一刀切!
 再次,减负应该减到什么程度,这也很关键,因为无论是知识掌握还是技能训练还是能力培养,都需要一定的“劳动”强度和广度;而且对不同的孩子,“劳动”强度和广度大不相同。这个也是一刀切不得!
 最后,减负不是目的,转变学习与成长模式才是关键﹣﹣变量的积累为质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减负=减量+增质。
(《新京报》2018年03月12日 张勇:《把减负落在“减量+增质”上》)
(1)下列说法,符合相关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调查显示:“00后”初中生平均在校时间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超出85.9%。
B.材料二认为,为了诊断和改进的考试是科学的,为了排名排队的考试是不科学的。
C.材料三认为,从教育意义上说,“减负”并不意味着在校学习量的减少。
D.材料四认为,减负=减量+增质。“减量”所涉及的方式、内容、程度不能一刀切。
(2)下列判断,不符合相关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法律和规定的角度,指出要“减负”以保障学生和教师的休息权。
B.材料二所说的五件事,主要是从“减负”的心理、文化含义上来说的。
C.材料三从三重含义上谈“减负”,主要谈的是教育方面的含义,针对性强。
D.材料四所说的“减负”偏离了话题,跟其他三个材料所说的“减负”意思不同。
(3)“提质量”对“减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请联系原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1)D(A.“平均在校时间”错误,材料一原文为“‘00后’初中生超标比例达85.9%,平均在校11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8小时超出了3小时”;B.“为了诊断和改进的考试是科学的,为了排名排队的考试是不科学的”错误,材料二原文为“以考试评价为例,日常考试的功能不是要给学生排名排队,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C.“并不意味着在校学习量的减少”错误,材料三原文为“不是单纯的在校学习量的减少”。)
(2)D.“偏离了话题”错误,都是围绕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表述的。
(3)①“提质量”就是减少重复、低效的机械训练负担,这会从时间、内容上减少学生负担。②“提质量”就是在减少学习负担的同时增加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比例,而这些活动可以在心理上增加学习的愉悦感,这是在心理上减负。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可以使学生有能力用更少的时间完成学习、作业任务,从而减轻了负担。



相关阅读
1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

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2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

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4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5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6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