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是新时代对文艺的热切呼唤,是文艺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必然有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和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文化持续发展。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欲望膨胀、追求奢华、贪图享乐的现象。有些文艺家高高在上,享受着大都市的文明与奢华,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还有些文艺工作者忘记了初心和本色,把创作当成追名逐利的“摇钱树”。创作触角一旦离开坚实的大地,自然也就接不上地气。柳青写《创业史》、路遥写《平凡的世界》、蒋子龙写《乔厂长上任记》等,哪部不是“接地气”的作品?他们中哪一个不是来自人民、来自坚实的中国大地呢?
“接地气”是文艺创作规律的体现,是不能违背的。文艺创作源于生活,它的发生、它的动力固然离不开创作主体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性劳动,但它更来自生活的赐予,来自时代的要求和人民心声的表达。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原料矿藏,它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正是文艺创作需要“接地气”的理论依据。“接地气”就是要接生活之气、接人民之气,把创作之根牢牢扎在生活的沃土里。
文艺创作如何才能“接地气”?首先,要有爱心,尤其是大爱之心,要解决做人的问题,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大写的人,“我是谁”是首要问题。鲁迅说过:“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他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这是正确的论断。“我是谁”的问题解决了,“为了谁”“依靠谁”便迎刃而解——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苏联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关键在于具有人民的意识、人民的精神、人民的使命,还要有人民的世界观。”有大爱,才能明大德。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回答时代重大关切,反映人民疾苦和心声,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上,而要有切实的行动。只有踏踏实实,沉入历史和现实的深处,才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大型合唱声乐《黄河大合唱》是怎样诞生的?词作者、青年诗人光未然在抗敌演剧队转战的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大型朗诵诗《黄河吟》。作曲家冼星海置身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前沿,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和人民大众的痛苦。当他听到光未然深情地朗诵《黄河吟》和充满激情的讲述后非常兴奋,产生强烈共鸣。于是,乐思如潮,终于完成了一首时代的民族音乐史诗。柳青、周立波等作家为了创作,为了“接地气”,宁愿把全家搬到落后的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严格来说,如今一些文艺家没有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多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式的采风。这就不是真正的“接地气”。只有真正沉入生活的底部,才能吮吸到来自大地深处的汩汩甘泉。这就要不怕吃苦,长期坚持。这也是实践的难点所在。
(摘编自王卫平《文艺创作要“接地气”》)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接地气”的文艺作品,一定能够反映出新时代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和新挑战,能够反映出时代和生活的变化。
B.尊重作家的创作欲望和创造性劳动,不属于文艺创作的规律,因此不能成为文艺创作需要“接地气”的理论依据。
C.鲁迅先生说的“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意在证明文艺创作要解决做人的问题,而首要的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D.光未然和冼星海之所以能够创作出《黄河大合唱》,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沉入历史和现实的深处,并且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围绕“文艺作品要‘接地气’”的观点进行论证分析,逻辑严密。
B.文章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分别围绕“为什么”和“如何做”进行论证。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式,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人民性。
D.文中的反问句虽然增强了论证的气势和情感力度,但也削弱了论证力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艺作品之所以产生真挚感人、鼓舞人心的艺术效果,是因为接通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B.文艺工作者若是一味追求名利,忘记初心和本色,就很难写出“接地气”的文艺作品。
C.田汉说的“有生命的艺术常常是野生的,而不是温室里的”,与本文观点有相通之处。
D.文艺工作者不能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采风,而是要真正扎根生活与人民,并长期坚持。
答
1、B
2、D
3、A
相关阅读
1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
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3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4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5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6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