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者”梦想成真》阅读答案-何鼎鼎

发布时间: 2020-10-19
有位经济学家曾抛出一条“毁三观”的结论一“ 劳动致不了富”,迅速遭到众多网友从事实到逻辑、从学理到情理的全方位反驳。事实证明,靠双手实现梦想、用劳动创造价值,既是人之为人的朴素道理,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更是我们时代深植于每个劳动者内心深处的真诚信仰。
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是事关社会根基的大命题。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主张,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更进一步提炼了劳动的意义;因为中国人历来重视勤劳致富、信奉劳动创造价值,中国的变革甚至被外媒称为“勤劳革命”。回溯历史,从“铁人精神”到“红旗渠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劳动者手不停歇、抓铁有痕地实干,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中国。不可否认,社会上一度对劳动的价值有所怀疑,但时至今日,蓝领工种薪酬普遍提升,一些企业的大工匠年薪甚至高达百万,劳动价值在回归。这些都构成了十九大报告中“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坚实基础。
今天,劳动者的内涵被前所未有地拓展。网络主播、职业电竞选手、健身私……这些之前很少见的工种被创造出来,同时也催生了这个时代新的“人生赢家”。重庆朝天门的“棒棒军”谢幕了,纯粹作体力要求的工作越来越少,呼唤创造力的行业在急剧扩张。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激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细化的分工既在拓宽劳动者内涵,也在敦促劳动精度的提升。同样加工一个零件,精度99%是工匠,精度99. 99%就成了令人仰视的大国工匠。劳动不仅没有过时,其市场价值还将进一步凸显。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正因为知识与劳动已如卯榫般紧扣,我们重申勤勉的意义,更要强调知识的分量。在知识经济风口起飞的创业者,“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是知识向他们提供了杠杆。这是一种风向,更是一种取向:强调埋头苦干不等于一味蛮干,新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离不开创新。拥抱知识、技能和创新,是中国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一个个体放大人生价值的关键砝码。正所谓技多不压身、不看学历看能力,新时代这杆秤,比任何时候都掂得出一个人的真正分量。
让劳动者梦想成真,勤劳勇敢者最需要的是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30多年前,正是城乡间闸门的打开,让束缚在土地上的手脚一下子伸展开,让中国的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今天,随着户籍改革继续推进,市场机会持续增加,更多人有机会跻身成才成功的大门。但这条大路仍需要进一步拓宽。从金融浇灌“三农”到孵化创业项目,从强化职业培训到提供职业规划辅导,从增进劳动权益保障到消除就业歧视,当每一个最初的梦想被善待,勤勉劳动自然会成为一种信仰。
(摘编自何鼎鼎《让“劳动者”梦想成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网友全方位反驳某经济学家结论的事实证明,用劳动创造价值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B. 随着时代发展,“劳动者”的内涵被无限拓展,劳动精度不断提升,劳动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C. 不拥抱知识技能和创新,中国人口红利就无法完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型。
D. 公平的就业环境、市场机会持续增加,是劳动者梦想成真、人生更加出彩的首要前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立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论述了新时代劳动者的内涵及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新要求。
B. 文章从中外两个角度,结合历史和当今的事实,论证尊重劳动和劳动者这--事关社会根基的大命题。
C. 从尊重劳动的重要性到时代对劳动者的新要求,再到让劳动成为信仰的具体做法,文章论证逐层深人。
D.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列举国家助力“劳动者”梦想成真的措施,对勤勉劳动成为信仰进行了深层次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社会还存在怀疑劳动价值的现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营造劳动光荣和敬业的风尚就十分必要。
B. 劳动与知识、技能、创新结合得更加紧密,这与改革持续推进,劳动分工日趋细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C. 新时代纯体力工作趋少,勤勉劳动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埋头苦干上,而是体现在知识技能和创新上。
D. 给每一个期待靠双手实现梦想的人提供更优质的就业环境和更多助力,勤勉劳动自然会成为信仰。


1. C    2. D    3. C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张冠李戴。原文“事实证明,靠双手实现梦想……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中“事实”并非“网友反驳经济学家”这一事实。
B项,夸大事实。“被无限拓展”错误,原文是“被前所未有地拓展”。
D项,曲解文意。从全文可知,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让劳动者梦想成真,勤劳勇敢者最需要的是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而并非“首要前提”。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文章运用对比手法”错误。第五段只是列举了30年前到现在的一系列措施,无对比意味。其他三个选项均正确。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从原文“强调埋头苦干不等于一味蛮干,新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离不开创新”可知,“不是体现在埋头苦干上”错误,原文否定的是“一味蛮干”。其他三个选项均正确。



相关阅读
1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

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2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3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4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5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

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6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