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

发布时间: 2020-11-25
材料一
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是结构主义。当时发展经济学家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成发达国家。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高是因为他们有当时先进的资本密集型大工业,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是因为以农业或自然资源产业为主,两者产业结构不同。这一说法似乎有理。因此,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斯大林模式”就是这一特点。实际上,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都一样,即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这种政策框架,通常能在开始时带来五至十年由投资拉动的快速经济增长,等这些产业建立以后,就陷入停滞状态,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未缩小,反而拉大。换而言之,按照发展经济学“第一版”——“结构主义”制定的政策是失败的。
到了80年代,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二版:“新自由主义”。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单纯靠政府干预,很容易建立理论模型证明,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增加国民财富,也会创造租金,导致寻租而生腐败和贪污,拉大收入分配差
距。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依据的“华盛顿共识”在20世纪80、90年代广为传播,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以“休克疗法”推行市场化、自由化与私有化,一次性地消除各种政府干预,并紧缩政府开支,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这样才能把市场经济成功地建立起来。
但是,从理论上看是正确的政策,在实践中往往不成功。比如,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等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都是市场经济,或转向市场经济,似乎与新自由主义强调的市场作用一致,但他们同时都有非常积极有为的政府。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
当然,并非违背主流理论制定的政策一定成功,但我们没有看到按照主流理论制定政策取得成功的。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
因此,作为知识分子,如想以我们的努力贡献于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当遇到问题时,不是照搬现成的理论,而是深入分析考察问题的本质和决定因素,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之路。
(摘编自林毅夫《发展经济学的反思与重构》)
材料二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来自MIT经济系的两位教授Abhijit-Banerjee和EstherDuflo及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MichaeIKremer共同获得这一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尽管此次诺奖得主的学术背景无可挑剔,且三位也均在学术界享有着至高声誉,但对于本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笔者还是颇有遗憾的。
发展经济学应多多鼓励重要宏观话题、重大实践的深入研究,有时通过常识便可以辨别的结论,不应代表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方向,获得经济学最高荣誉。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田野实验提倡通过大量的微观数据与精心设计自然实验进行问题研究,虽然研究方法具有创新价值,研究者也需要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作业,十分不易,但由于其关注点过于细微,往往依靠常识判断便可得到大致结论,如是否应该通过发放蚊帐解决疟疾问题,为贫困儿童发放驱虫药物是否会帮助孩子提高上课出勤率等问题,其现实意义和政策影响都非常有限。
缺席对中国、韩国乃至亚洲其他取得经济增长奇迹国家研究的发展经济学具有天然缺陷。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对全世界脱贫工作贡献最大的国家,过去70年,中国减贫人数达到7亿人,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国政策层要求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因此,中国政策实践是全世界消除贫困的绝佳案例。中国政策制定者从未通过自然实验来解决贫困问题,但在实践的道路上,却根据中国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通过渐进式的政策措施,由设立经济特区开始,慢慢积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并根据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了脱贫与经济发展目标。如此绝佳的发展经济学案例,却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研究方向,这是有缺陷的,很难令人信服。
(摘编自沈建光《发展经济学的创新还是歧途?——评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
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
B.“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
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
C.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
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
D.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
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单纯靠政府发展经济,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也会因寻租而生腐败和
贪污,造成社会不公。
B.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发展中国家采用这些理
论要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C.发展经济学理论上看是正确的,在实践中却往往不成功,说明发展经济学本土化
问题很重要,不能照搬。
D.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忽略了中国对全世界脱贫工作的贡献,其现实
意义和政策影响是有限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差距的趋势分析。B.中国中部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C.巴西区域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1.D曲解文意,原文是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2.B“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于文无据。
3.D“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
4.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1分)研究发展中国家(1分)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1分)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1分)。
5.①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②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③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阅读
1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2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3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

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4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

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6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