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中的“武”》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0-11-28
近代以降,国人反思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原因,有人归咎于儒家文化,以为其缺乏或限制了勇武精神,难于造就阳刚的国民性格、坚定的国家意志。其实,这种认知主要是由于对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缺乏全面了解。在当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应该而且必须矫正这些认识的偏失,理解和发扬中国儒学中的勇武精神。
第一,仁者必有勇,“文’’“武’’相反相成。文武双全、文成武德、“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些习语无不昭示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武”两大范畴之间相反相成的密切关系,显示了文武并举对于修齐治平、公共治理的重要意义。诚如《礼记》所言:“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后世意蕴丰富的“文”“武”两大概念,其含义的源头便脱胎自孔子所尊崇与追慕的古圣先贤——周文王与周武王。而孔子及儒家作为周代文明的自觉传承者,我们对其认识却明显地偏重于“文”的一端。
二,“文’’优于“武”,先“文’’后“武”。相比于具体的政治功业,孔子所开辟的儒家学说,更
为长久而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文化。以“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定位而言,儒家强调在道德理性
统摄下的“文’’优于“武”、先“文”后“武”,这正是中华勇武精神的基调。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
家思想以“仁”为精神核心,始终对人性的后天可塑性抱有乐观的期待,对人世的温情和道德充
满信心。因此在“修仁德”与“修甲兵”的抉择中,儒家天然即持反战的立场而首择前者。
第三,“武”之德要求智、仁、勇的统一。智、仁、勇是早期儒家最为着力提倡的君子所应具备的三种德目。“仁”作为儒家的精神核心,也应当统摄暴力活动的始终。以“仁”为根柢的规定性力量,既为行武的前提,又是行武的目的与归宿,唯其如此,“武”的使用才有意义。“智”与“勇”是扩张暴力效能的重要方式。在烽火连天的东周之世,对战争规律的认识愈发深入,人们谋求以最少物质投入取得最大效果,“智”与“勇’’之德便愈发受到世人的推崇。孔子则超脱出当时实用主义的时代风气,指出“智”与“勇”本身并不具备单独构成美德的条件。
孔子身后的儒家学者中,孟子更加强调“仁”的核心地位,标举“仁者无敌于天下”的王道政
治理想。孟子将直接性的暴力置换为王霸之辩、天爵人爵之辩、批判与抗议精神、大丈夫人格与浩然之气,面对冲突和矛盾,拒绝苟且或残暴而指出向上一路。学说特质偏重经验与推证的荀子,则更为关注解决现实中具体的暴力问题,将刑罚提高到与文教同等重要的地位, 正视武力与战争在国家政治治理中的必要性,进而对其进行细致分梳。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诸方面的矛盾冲突同时加剧。中华武德精神强调以“文”为先而不忘战、智、仁、勇统一的特质,根本上起到了划定边界、协调冲突、规训具有破坏性力量的暴力为人类文明发展所用的导向性作用。重新重视与传承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武德精神,以其智慧化解矛盾冲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不仅必要,而且正逢其时。
(摘编自杨甜、杨传召《儒学中的“武”》)
1.下列对于“文’’和“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武”相反相成,“文成武德”等词语便是印证,显示了文武并举对于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
B.因为儒家强调在道德理性统摄下的“文”优于“武”,所以儒家思想始终对人性的后天可塑性抱有乐观的期待。
C.儒家着力提倡的智、仁、勇的统一也是“武’’之德所要求的。以“仁’’为根柢的规定性力量,是行武的目的与归宿。
D.孔子身后的儒家学者,不再重视“文”的核心地位,他们提高了对“武”的认识,正视“武”,在国家政治治理中的必要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先驳后立,先指出近代以来国人对于儒家文化的认知偏误,接着分析了原因,然后表明观点。
B.本文以“文武并用”为中心论点,采用了三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式结构,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C.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引用《礼记》来论说“文”和“武’’相反相成的关系,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结尾总结了中华传统勇武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和作用,呼吁人们更加重视和传承这种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认为中华民族落后挨打是几千年来所尊崇的儒家思想造成的,因为他们对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缺乏全面了解。
B.儒家思想以“仁”为精神核心,始终对人世的道德充满信心,比如孟子就标举“仁者无敌于天下’’的王道政治理想。
C.早期儒家着力提倡君子应具备智、仁、勇三种德目,孔子指出“智”与“勇”本身不具备单独构成美德的条件。
D.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崇尚中华勇武精神,就能化解矛盾冲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A(B项,因果颠倒,“儒家思想始终对人性的后天可塑性抱有乐观的期待”是“‘文’优于‘武”’的原因,而不是结果。C项,曲解原意,“儒家着力提倡的智、仁、勇的统一”理解有误,原文是“‘武’之德要求智、仁、勇的统一。智、仁、勇是早期儒家最为着力提倡的君子所应具备的三种德目”。D项,于文无据,“不再重视‘文’的核心地位”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2.B(“本文以‘文武并用’为中心论点”的分析有误,全文是围绕“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国儒学中的勇武精神”来论证的,中心论点是“我们要理解、重视和发扬中国儒学中的勇武精神”)
3.D(说法绝对,“就能化解矛盾冲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说法错误,原文是“根本上起到了划定边界、协调冲突、规训具有破坏性力量的暴力为人类文明发展所用的导向性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
1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

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3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4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5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

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6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